趙丹華
就關于改革和加強中學德育工作的問題,中共中央曾提出:“德育要與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相結合,滲透、貫穿在各學科的教材和教學過程中.”而初中數學教學有許多教學內容同樣不僅僅是講授知識和解題方法的,更多的是給學生方法論和世界觀的有效引導,換句話說就是要讓學生感受某種高尚的情感以及積極的思想給他們以人生觀的啟迪,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對學生滲透德育成為了新教學理念下教學工作的新方向.
一、利用數學學科的發展歷史,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數學史上的重大發現及其對社會進步的推動作用的事例,對于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興趣、情感、意志和學習態度等無疑是一種最好的材料. 如:在講祖沖之把圓周率推算到小數點后第七位,即:3.1415926-3.1415927之間,這一發現比歐洲國家早了1000多年. 又比如:大約成書于東漢初期的《九章算術》中關于負數的概念和正負數的加減法運算法則,以及聯立一次方程組的揭發,在世界上也是最早的等等這些事例,均可以用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民族情感和愛國熱情. 同時,在講述這些內容時還可以利用杰出人物的事跡,引導學生了解這些科學家的勤奮、刻苦、堅韌以及為科學真理而苦心鉆研的精神. 從而進行情感教育,幫助學生得到心靈的凈化和思想的升華.
二、理論聯系實際,發揮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可見,學生是否能夠從數學的角度觀察周圍的事物并聯系現實生活,從而發現并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是其數學意識強弱的重要體現. 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對學生知識的傳授,而且應該為學生創建大量的實踐活動情境和參與的機會,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中選取素材,讓學生切身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存在,進而增強學生處理現實問題的能力. 比如:在學習軸對稱圖形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校門,到馬路旁,讓他們仔細觀察,自己尋找生活中呈對稱圖形的物體. 這樣許多學生都可以把日常生活中每天看見的,但又沒有意識到是對稱圖形的物體找出來.
又比如有關角的概念,在過去的教學中,許多教師的做法是:先出示角的概念,讓學生背誦. 然后在黑板上出示幾個不同的角,接著安排一些練習題讓學生練習. 如果教師先詢問學生是否見過角,然后讓學生親自動手摸摸手中的書本、桌椅等不同物體的角,接著再問角是否與顏色有關?是否與材料有關? 然后請一名同學根據他手上的實物形狀畫一個角,在學生畫的基礎上,再請學生聯系實物. 最后,概括出角的概念 .
總之,數學是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 是否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適當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是新課改下數學教育的中心,同時也是推行素質教育、寓德育于數學教學的關鍵,更是評價數學教學中教學目標是否達成的重要依據. 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以此為指導,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在教學中把“學”與“用”密切結合起來.
三、利用數學知識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數學規律本身包含著許多哲學思想. 所以,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該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從而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數學是充滿了矛盾的,比如數學中數的擴充過程,正是因為數的運算的矛盾性,所以數才能一再擴充. 同樣有了整數乘除運算,從而便出現了分數. 也由于乘方的出現,才需要無理數. 所以數的擴充過程正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內部矛盾性的一個重要體現.
另外,數學內容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就比如:教學中函數、方程、不等式的聯系,數與形的聯系、向量與幾何的聯系,等等. 同時數學與其他學科也存在聯系,比如:三角函數與物理學中的簡諧振動的聯系,向量與力、速度、位移的關系. 所以說,無論是數學內容之間,還是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這些都是在教學中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的良好素材.
再次,都知道客觀物質世界的事物都是變化、發展的,并且這種變化、發展是有著自身客觀規律的. 而數學中的函數正是描述事物運動變化這一客觀規律的模型,比如三角函數是事物周期性變化的模型,而指數型函數正是平均增長率的模型. 所以說,數學所有的法則、定理以及性質都是研究對象客觀規律的反映. 教師在教學中要正確運用這一規律引導學生學習.
解決數學問題其實就是解決矛盾,這與唯物主義的矛盾論息息相關. 數學中大部分定理的發現與證實,甚至到問題的解決采用的都是“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這個方法. 同時在學習數學時也要多利用辯證唯物主義中聯系的觀點,這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不但要提醒學生注意各部分知識的內在聯系,而且要經常思考數學問題和實際問題的聯系.
綜上,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和數學教學是一個相互滲透的過程,兩者之間是可以融會貫通,并且相互促進的. 更是數學教師進行德育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在教學中要正確對此運用,真正做到寓德育于數學教學中.
四、言傳身教,從自身做起
無論是采用何種方法寓德育于數學教學中,每一位教師都應明白的是:教師在教學中始終是處于主導地位的,教師的人格品行在數學教學中,在引導學生的過程中,都在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時刻注意身教,從自身做起. 在新課改的背景之下,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其廣度和深度都要深化,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所學得的知識和方法,尤其是是否能夠合理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都是每個教師所要思考的. 而要達到這一要求和目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讓數學教學與德育教育進行有機的整合,使兩者成為相互促進,相互滲透的有機整體. 雖然說要達到這一目標有一定的困難和挫折,但是只要我們持之以恒地貫徹寓德育于數學教學中,長久以后我們的教學工作一定會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