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煉
摘 要:知識經濟時代不僅對中職學校學生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還挑戰了傳統的學生思想教育的方法和理念。本文闡述了知識經濟時代中職學生思想教育中存在的幾個問題,并提出對策。
關鍵詞:知識經濟 中職學校 學生思想教育問題 對策
1.問題提出
當今世界是以知識經濟為主導地位的世界,知識改變世界已見端倪,適者生存與時俱進是時代的主旋律。置身于知識經濟時代,面對新的發展形勢,我們不難發現,當前思想教育工作中,普遍存在著滯后于形勢發展的問題。本文就當前中職學校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簡要的分析,并提出對策,以促進思想教育工作的健康發展,使學生思想教育工作達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2.知識經濟時代中職學校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2.1重傳道教育,輕創新精神的培養。
傳道教育是指在德育中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和培養優良品德的教育過程。其實質是把一定的社會思想轉化為個體思想意識。這種教育的典型特征是思想教育工作按部就班。不論是課堂教學,還是時事教育,都采取“填鴨式”和“我說你聽,我考你背”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被動接受老師的理念。盡管這種方法在上世紀的確造就了大批人才,并且目前仍有較大的市場,但由于培養的學生缺乏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缺乏創新能力,社會對學生的青睞程度會大打折扣。因此,要讓學生真正理解知識經濟時代不僅是人才數量和人才的結構競爭,而且是人才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競爭。
2.2重灌輸教育,輕高科技現代可視教育。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多采用單純的“灌輸”教育,教育者很少考慮受教育者的意見和建議。這種教育方法既費時又費力,且易引起受教育者的反感。由于眾多的原因,這種教育方法在當代仍具有廣泛影響,阻礙了教育的改革與發展。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類的需要,以計算機、通訊和信息技術及數字化為支撐的網絡將成為知識經濟時代人與人相互聯系的橋梁和紐帶,這種高科技手段給人類帶來了新的豐富的知識。中職學生正處以生長發育時期,這是他們接受新事物、新觀念的關鍵時期,因此采用先進的可視教育手段將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開闊他們的視野,有利于充分吸收和內化教育內容,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效率。
2.3重有意教育,輕無意教育。
有意教育是教育者按教育內容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質培養的活動,是當前各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對學生思想教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教育者往往忽視社會、校園及教師對學生潛移默化的教育,即無意教育。實踐證明,按照一定的教育內容和方案,通過營造一定的環境氛圍和組織活動等方式,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感化教育,通過傳播、啟迪、熏陶而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行為和道德品質的形成,這對培養社會所需人才作用更為明顯。
2.4重個人人格教育,輕團隊精神教育。
21世紀的中國要在競爭中立國,關鍵是既要培養有高素質的跨世紀的人才,又要培養高技能的“操盤手”。因而,培養競爭性的人才得到了普遍的重視與加強。毋庸諱言,學生往往缺乏“競爭合作”的能力和團隊精神。為適應時代的發展,一方面,學生要主動走出封閉的自我,充分認識團隊精神在知識經濟社會中的作用,成為時代弄潮人。另一方面,學校要大力倡導團隊精神和協同配合精神,使學生認識到以集體的智慧戰勝困難、攻克難關形成的力量是任何個人無法擁有的。實踐告訴我們,成功的背后往往是強大集體支持的結果。因此,我們要大力提倡團隊精神。
3.知識經濟時代中職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對策
3.1牢牢把握教育的大方向,培養和諧社會的有用人才。
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及鄧小平理論教育和武裝學生,是知識經濟時代對人才培養的客觀要求。為使學生畢業后具有一定的馬列主義理論素養,具有建設祖國、振興中華的強烈愿望和熱忱,成為未來社會經濟增長最強有力的建設者和弄潮人,在激烈復雜的世界經濟競爭中不受錯誤思想的影響,就必須牢牢把握教育的方向,堅持不懈地灌輸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堅持科學發展觀,幫助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使之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有用人才。
3.2改變傳統的德育模式,構建與時俱進的思想教育體系。
中職學校傳統的德育采用的是由各校黨組織領導并組織進行的正面教育與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相結合的模式,應該肯定,這一模式在對學生思想教育的過程中曾起到巨大的作用。但是,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及德育內容的變化,尋找與智育相互結合、滲透的思想教育工作方式就顯得十分重要。如何構建新時期思想教育體系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3.2.1在教育觀念上,必須由重道德知識教育向重以人為本的思想品質養成教育轉化。
思想品德教育是一種特殊的社會觀念,它的基本要求是使受教育者知行合一。只知不行,不能把思想道德的要求內化成思想道德品質,只有既重視“教”,即灌輸理論,提出要求和又重視“育”即按道德品質的要求進行訓練,才能達到幫助學生完成“養成教育”的目的。當前中職招生工作極度困難,學生來源參差不齊,我們更應該轉變觀念,從把學生僅僅看成教育的對象轉變為教育的服務對象,既要提供優質的教學服務,使他們學有所成,又要提供人性化育人服務,讓他們深深感受學校對他們無微不至的關懷,使他們健康成長。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教育工作方針對身處逆境的中職教育尤其顯得十分必要。
3.2.2在教育目標上,思想品德教育向可持續性終身教育目標延伸。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作的確定及當前自然環境的日益惡化,都警示我們必須建立生態倫理和經濟倫理,建立資源節約型社會,這就必須以可持續性終身思想教育目標的實施為基礎。要教育學生從身邊事做起,從節約每一粒糧食每一滴水開始,并養成終身節約的習慣。因此,學校在確定思想道德教育總體目標時,必須考慮從人類自身利益的長遠出發,尊重并維護自然價值,實現人與社會、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以促進社會的持續繁榮發展。
3.2.3在教育方法上,向現代高科技多方位直觀方向轉變。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項艱巨而又復雜的教育活動。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運用高科技文化載體進行直觀性的思想教育、情商教育及創新精神的教育工作,成效越來越大,因而備受青睞。然而,當前大多數中專學校由于教學設施的局限性,利用高科技及網絡設施為載體,構建德育和學生思想教育平臺暫時還很難實現,因而教學常常事倍功半、難見成效。這個問題要引起廣大的德育工作者的重視。
3.2.4在教育內容上,從單純的道德行為規范教育向道德實踐能力上轉化。
良好的道德行為來源于道德實踐,因此,在教育的過程中,我們必須注意一方面要使學生在懂得什么是崇高的革命理想和集體主義的價值觀的基礎上,關愛身邊事,做好身邊的每一件小事,而不能理論與實踐相脫節。另一方面要教會學生在道德實踐的過程中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不斷完善自我。要創造條件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園,融入社會,不斷提高他們的認識水平,以指導幫助他們提高對行為的辨別及鑒賞能力。
3.2.5在教育管理上,必須由班級管理向制度管理自我約束方面轉變。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學分制、訂單教育、校企合作辦學已成為普遍的發展趨勢。傳統的班級管理已不能適應形勢的發展。加強校紀校規等制度建設,使學生在校規的框架內自覺行動,是時代的要求,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
3.2.6在教育評估上,必須由單純的學業評價向全面的綜合評估體系轉化。
對學生思想品德的評估,傳統的方法是學業評價,這種方法在知識經濟時代是不科學和準確的。建立思想教育綜合評價體系,首先要制定出具體的思想綜合評價內容,并注重創新精神、道德實踐能力和情商教育等內容的量化。其次,在具體操作上,要將綜合評價與學業評價相結合,以形成有利于學生成長的激勵機制。最后要創造性地設計和實施學生個人量化及定性標準,以全面衡量學生個體思想的現實表現。
4.結語
知識經濟時代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創新教育方法,構建知識經濟時代思想教育體系是時代的要求,中職學校要不失時機地抓住當前知識經濟時代給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帶來的機遇,努力探索創新,不斷開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總主編:孫錦濤,紀登訓.主編:周明星,連凌云.成功班主任全書[M].人民日報出版社,2000.
[2]主編:陶春輝,藍宏生.升旗大典[M].同心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