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乃群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機與魅力在于科學而藝術地把握教學中的預設與生成. 課堂教學則是預設與生成的統一. “預設”,眾所周知,是指教師在課前對自己教學的一個清晰、理性的思考與安排,所謂課堂生成,是指課堂教學中的不可預知的發展,即這種發展不是靠邏輯可以推演出來的,它往往表現為“茅塞頓開”、“豁然開朗”、“怦然心動”、“妙不可言”. 教師只有進行成熟而有彈性的教學預設,在課堂上組織起有效的教學,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激活學生的創造,促進學生的動態生成,才能讓數學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
一、精心預設,引導動態生成
一切教學都是預設與生成的統一體. 沒有預設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低效的,甚至是無價值的. 只有課前精心預設,才能在課堂上有效地引導動態生成,使生成更具方向感,更富有成效性. 教師只有課前成竹在胸,課堂上才能游刃有余、左右逢源,才能面對學生的生成做到心中有數,臨陣不慌.
如教學“24時計時法”時,教師一開始就播放“新聞聯播”的片頭音樂,讓學生猜是中央電視臺的什么節目. 猜出后教師接著問:“誰知道這個節目每天什么時候播出呢?”有的說是7點,也有的說是晚上7點. “那么電視上究竟是怎樣標出的呢?”教師播放“新聞聯播”的片頭,學生發現電視右角上標的是“19:00”. 這時有學生說:“這是24時計時法. 我喜歡看的動畫片《藍貓》就是在18:30開始的. ”就此教師靈機一動,問道:“那還有誰最喜歡看哪一個電視節目呢?”于是學生興奮了起來,他們以聊天的方式和愉悅的心情說出了不少電視節目,教師也因此板書了許多電視節目的播出時間. 教學顯得那么自然、流暢.
教材提供的是最基本的教學內容,而教學內容的范圍是靈活的、廣泛的,是適合所有學生的認識規律. 因此,在教學內容上要精心設計,富有彈性. 教師除了事先預設一些預備內容外,還要根據學生在學習中的實際反應,及時捕捉課堂上有用的信息來調整教學內容. 還要能根據學生實際,預測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和解決問題的策略. 要準確、恰當地預設,就要做到:(1)從學生的原有知識基礎出發,找準學習的新起點;(2)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找準學生的興趣點;(3)從學生新舊知識的聯系出發,找準新知的生長點. 從而對教學預案留有余地,引導動態生成.
二、有效預設,促進動態生成
課前預設,是建立在教師自己經驗基礎上的,帶有很強的主觀性. 在課堂教學的實踐中,出現的許多事件、問題、情境卻是不可預見的. 因此,教師要充分運用自己的智慧,在變動的課堂中發現、判斷、整合信息,及時調整教學思路、教學進程和教學方法,順著學生思路來組織教學,根據學生反饋的情況,做好教學調控工作,做到有效預設,促進課堂的動態生成.
成功的課堂是預設與生成的結合體. 如果說高質量的預設是課堂教學成功的前提,那么動態生成則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 只有課前做到主動尋找教材中的數學知識與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機聯系的切入點,從學生熟悉的現實出發,這樣才能增強學生對數學內容的親切感,引發數學學習的內驅力, 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使課堂教學更有活力.
三、放棄預設,升華動態生成
課堂是千變萬化的. 不論教師做了多么充分的預設,課堂上都會不可避免地出現一些意外的事情. 課堂教學是有目標的,但學生的興奮點往往與教學目標不一致. 如果教師視教案為禁錮,不敢越雷池半步,就有違“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動態生成的過程”的教學理念. 因此必然要求教學活動突破預期目標和既定教案的限制,從而走向生成、開放的創造天地.
如在“雞兔同籠”問題教學時,當講到“雞兔共有16個頭,44只腳,問:雞兔各有多少只?”時,我按照教材上的方法進行講解,正當學生聽得認真時,忽然聽到最后一排一個“調皮鬼”在小聲嘀咕著:“這樣想太繁了,把每只兔子都砍掉兩只腳,每只雞都斬掉一只腳不就得了. ”我聽了開始一愣,馬上心一動,立即讓他走上講臺進行講解:“雞和兔共有44只腳,每只兔子砍去兩只腳,每只雞砍去一只腳,44只腳就少了一半即22只腳. 這22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16,另一部分是兔子的只數:22 - 16 = 6(只). ”“多么有創意的見解呀!”我情不自禁地為他鼓掌,這樣一來,其他學生也興趣盎然. 我順水推舟,干脆來個小組討論. 隨著討論的進行,不時有同學舉手,不時有新的想法產生. 直至下課,共有三種方法在大家的贊嘆聲中被公認為“奇思妙想”. 由于我捕捉到的信息“價值不菲”,從而激活了其他學生的思維,迸發了智慧的火花.
可見,課堂中學生的回答往往會不經意地出現一些亮點,這是學生學習的頓悟、靈感的萌發、瞬間的創造,稍縱即逝. 我們必須用心傾聽、及時捕捉和充分肯定,才能讓星星之火燎原,讓智慧閃耀光芒!
總之,新課程呼喚生成性的課堂,教師應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業務能力(特別是教學應變能力),培養教學機智. 只要我們在教學中樹立“以生為本、以學定教”的思想,課前在充分研究學生、教材、教法等基礎上科學而精心地預設,課中又能突破預設的瓶頸,不拘泥于預設,把握課堂的閃光點,針對教學實際靈活進行調整,追求動態生成,就能讓課堂在預設與生成的融合中煥發出生命活力,我們的課堂也將生成更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