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冠軍
估算是小學數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國在2001年制定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中便明確指出:“要重視口算,加強估算,提倡算法的多樣化. ”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該如何去做呢?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總結了一些方法,希望對學生的估算學習能有一定幫助.
一、轉變估算行為,增強估算意識
教師要善于尋找日常生活中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生活方面的題材,教學時,結合實際創設情景,使學生逐步體驗估算的樂趣,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感受估算的地位和作用,從而增強估算意識. 例如:自己的身高,比哥哥姐姐矮一點,比弟弟妹妹高一點,比爸爸媽媽矮得多;從年齡的大小看,讓他們知道8比10少一些,比6大一些;通過排隊報數,讓學生知道17在10與20之間,但更接近20;引導學生觀察10本數學書大約有多厚;40分鐘大約有多久,等等. 把估算與生活相聯系,學生自然會領悟到估算在生活中隨處都有,隨時要用.
翻開新教材,我們不難發現,估算已在數學教材的許多領域留下深深的足跡,只要我們創造性地處理教材,估算無處不在. 如:4812 ÷ 12,學生在計算時容易漏掉商中間的0,如果先估算一下,4800 ÷ 12 = 400,所以4812除以12的商肯定是400多,這樣既避免了計算的錯誤,又培養了學生在計算前自覺進行估算的意識. 學生還可以估算一些物體的長度,估算出給定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估算出給定的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等等.
估算教學,能培養學生對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進行合理的判斷和推理,訓練學生思維的正確性、靈活性、縝密性和獨創性,從而提高學生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問題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能將思路轉移到別人不容易想到、比較隱蔽的方向上去. 還可以尋找一些新穎的解題方法,更重要的是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學生的智力,通過這種合情合理的估算,促進學生求異思維的快速發展,實現優化解題.
二、設置問題情景,增強估算樂趣
在估算教學時,可以把估算放入情境中,讓學生根據具體的事情去分析問題,然后再選擇合適的策略解決問題.
例如,在教學加法估算時,我設計了這樣的情境:歡歡一家去吃飯,點菜的菜單如下:糖醋排骨19元;青菜粉絲煲湯9元;香辣肉絲11元;鹽水河蝦29元. 這么多菜,大概需要多少錢呢?學生能理解,只需要大致算一下多少錢,而且情境中有4個數量,學生不會很快得到精算的結果. 可以讓學生估計一下,這樣有助于學生選擇合適的計算策略.
三、歸納估算類型,增強估算能力
若要對計算結果的正確性有初步的了解,首先要教會學生加、減、乘、除法的估算方法. 在加減法的估算中,一般都是取近似數盡量湊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數;在乘法中,一個因數是一位數時,先把另一個因數最高位后面的尾數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數,再和乘數相乘. 除法如:5910 ÷ 3看作6000 ÷ 3,2420 ÷ 8看作2400 ÷ 8,除數是兩位數時,先分別求出除數和被除數的近似數,然后求這兩個近似數的商. 如,教學筆算48 × 32時可以先讓學生按40 × 30估計得數一定比1200大,按50 × 40估計得數肯定比2000小. 久而久之,學生掌握了估算方法,從而形成估算技能.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結合具體情境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進行估算,并能解釋估算過程,這樣學生的估算能力和良好的估算習慣將得到有效的培養. 如:老師寫出成績89,99,75,64,90,讓學生們列出算式后,老師提問:不用計算,你能估計出這小組的平均成績大約是多少嗎?學生們紛紛發言. 老師又問平均成績大概會是多少呢?會比64多,比99少嗎?然后讓學生計算出結果,進行比較,小結出平均數只能存在于最大數和最小數之間. 這樣能培養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審題能力.
在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學生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能用自選單位估算和測量圖形的面積,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等,那么在教學中,我們應通過觀察、操作、推理等手段,來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借助常用的長度、面積、體積的表象去估計空間與圖形的長短、大小. 如:在復習面積和面積單位時,讓學生用畫一畫、比一比再一次觀察、感受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到底有多大后,讓學生估算一下1平方米能站幾名同學,一間教室有63平方米,如果用邊長是80厘米的方磚來鋪,估計用多少塊方磚,這間教室大約能站多少名同學. 讓學生自己估算一下,這樣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
教師還要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多樣化. 例如:在開會時,每張長凳最多坐5人,33個人至少需要準備幾張長凳?學生的思考方法可能是多樣的,有的學生借助學具,用小棒代表長凳,用圖片代表人,在操作中得出至少應準備7張長凳;有的學生通過計算33 ÷ 5,判斷至少準備7張長凳;有的學生則用乘法,5 × 7 = 35,35 > 33,而5 × 6 = 30,30 < 33,因此至少要準備7張長凳. 對于這些方法,教師都應該加以鼓勵,并為學生提供交流的機會,使學生在相互交流中不斷完善自己的方法. 這樣不僅可以幫助教師了解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而且有助于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總之,給學生創設一些估算的情境,會開發出他們無盡的創意和智慧,教師也會從中收獲意外的驚喜. 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教給一些基本的估算方法,讓他們在實際運用過程中感悟內化,發展自己的估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