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芳
【摘要】 問題解決模式是教學改革中的一次突破,是教學實踐與探索的結晶,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逐步被認同并付諸實踐.
【關鍵詞】 問題解決模式;實踐背景;過程;評價;反思
一、實踐的背景
數學教學中經常會有這樣的無奈:講了、練習了好多次的題目,再做,還是錯誤,不管講了多少遍,總有學生會跟你對抗到底. 這是教學中令人困惑和煩惱的事實.所以在課堂教學模式體系中去尋找、創造一種可借鑒、應用的模式. 以便能更好地參與課堂教學的改革、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與學的效益,基于此 “問題解決”的教學模式是一個很好的嘗試.
二、問題解決模式建立的過程
具體的過程可敘述為:
1. 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階段. 2. 認識問題階段. 3. 解決問題階段,這一階段是思維的高潮期,是能力的展現期. 4. 反思階段,這是問題解決的后期階段.
三、問題解決模式的實踐功能
1. 教學功能. 模式追求的是教學的顯性效果:即提高課堂效率、效益,抓住學生的心,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興趣,也追求教學對學生人格發展的長期隱性的效應.
2. 培養功能. 知識的問題化,實際問題的數學化,解決問題的多樣化,始終把教與學置于問題之中,把問題解決看作學生的學習過程.
3. 發展功能. 可以全方位發展學生的素質,發展學生的個性,發展即創新.
4. 控制功能. 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是人為創造的,在教學中的實施必須通過教師來實施的,這也就決定了它在教學調控方面應該有著比較實際的操作意義.
四、實踐中的具體策略
1. 營造“問題解決”的氛圍.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求知欲是從問題開始的,學生對新知識的需要是創設問題情境的基本條件. 2. 開拓“問題解決”的空間. 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后,要有效地開展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索學習,當然,學生自主探索和應用知識有個過程,這個過程包括準備——實施——結果,除了老師指導外,更為重要的是要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考時間和探索的空間. 3. 研討“問題解決”的方法. 我認為學習應該是一個研究性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總結、反思和再認識的過程. 4. 反思“問題解決”的效用,任何模式的創建和實施,都是有所目的和追求達到某種效果的.
五、如何評價問題解決模式教學實踐活動
1. 貫徹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原則:“問題”是中心,是貫穿數學課堂教學的主線,是教師和學生進行生命活動的媒介. 2. 突出能力與知識并重的原則:提倡素質教育,并不是不要知識體系. 3. 注重“問題解決”教學模式的開放性原則. 4. 把握激勵性原則,在問題解決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勤思善問. 5. 注重整體優化原則,整體優化原則是以學生智力個別差異為依據的,問題解決活動中必須重視學生的個別差異,在統一要求的基礎上,盡可能各個方面趨于多樣化.
六、問題解決模式在實踐中給我們的思考
(一)積極意義
1. 有利于刺激學生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在一個充滿疑問與懸念的課堂教學氣氛中,每名學生為了獲得對問題的合理解釋,會引起思維的積極反應. “基于問題解決式”教學更是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的興趣,促進學生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功與快樂,培養學生樂于質疑、樂于探究新知的心理傾向,激發學生積極思考、答疑解惑的強烈欲望,養成創造性思維的優秀品質.
2. 有利于學生間討論交流,形成合作意識在問題情境中,當學生的思維遇到障礙,新知識可能與他原有的認知結構、思維方式和邏輯思維發生沖突而“百思不得其解”時,便會與周圍的同學熱烈地討論交流,甚至有時爭得面紅耳赤. 這時教師也可作為討論中的一員,給學生一個寬松的氛圍、適時的誘導,使他們暴露真實的思維過程和內心體驗. “鼓不敲不響,理不辯不明”,在小組的討論交流中,最后必定會形成共識,也會使他們樹立起合作的意識.
3. 有利于學生的探究能力的培養處于問題情境中的學生,思維的閘門一旦打開,便會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必將會引發他們的思維活躍,增強其思維的邏輯性、敏銳性、廣闊性和開放性. 思維就會逐漸地由初期的“霧里看花”走向“朗朗乾坤”,就像照相機的鏡頭一樣,通過調節焦距來達到成像的最佳效果. 當然,思維的心理形成過程遠比“成像”復雜得多.
4. 有利于教學相長,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教學過程中包含有諸多矛盾,但其中教與學是基本矛盾,二者相互影響、相互作用. 我國古人很早就意識到“教學相長”這一道理. 在問題解決式教學中,學生在運用自己的經驗、知識技能、思維方式等綜合素質解決面臨的問題時,往往會由問題派生出問題,將問題細微化,甚至有時會超出教師的意料,從而會使教師不斷地反思,為解決學生的問題而促使自己不斷地進步,提高教育教學的技能,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二)課堂教學實踐中的困惑與展望
以上僅僅是理論層面的一些分析,學校在評定一個教師的工作時,雖然從表面上看是德、勤、能、績四方面. 但主要看教師的成績———看教師所帶班級學生的及格率、優生率、達線率等,在評模、晉級等事關教師切身利益的事情面前,誰也不愿冒很大的風險去搞什么創新. 即使是創新,也僅僅是怎樣能提高學生分數的方法創新,誰都清楚這是違背學生全面發展的應試教育,但似乎誰也改變不了這個現實,于是多數教師也是處于一個矛盾的年代:問題解決式教學的情境性和開放性與教學時空的高度計劃性的矛盾;討論結果的多元性與考試答案標準化之間的矛盾;某些客觀條件的限制對問題解決式教學模式提出的挑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