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摘要】 新課程理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數學新課改倡導通過科學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 探究性學習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本文主要結合自身教學實踐,談談探究性學習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關鍵詞】 初中數學;探究性學習
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習慣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學習,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知識經濟時代迫切需要創新型人才,而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徑就是探究性學習.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是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新課改倡導探究性學習,通過科學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 探究性學習是一種積極的學習方式,是指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以問題為中心,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的過程. 探究性學習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營造寬松的探究氛圍,讓學生敢于探究
寬松、平等、愉悅的學習氛圍是教育成功的保證,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因此數學課堂教學中要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消除學生的膽怯心理,讓學生暢所欲言,敢于探究. 寬松、自由的學習氛圍是探究性學習的最佳情境. 在和諧的師生關系中,教師和學生處于平等的地位,和學生一起質疑、討論,盡可能給學生留出說的機會,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同時寬松、和諧的氛圍還要求教師尊重學生思維的多樣性,讓學生敢于質疑、敢于探究. 如教學“相似三角形的識別”時,用定義識別相似三角形比較麻煩,教師可以給學生創設寬松、自由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自主探索識別相似三角形的簡便方法. 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猜想,然后再去驗證,學生的想法很多,有的學生還得出了與課本上不同的識別方法. 通過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敢于探究,從而為探究性學習的順利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欲望. 創設問題情境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給學生強大的探究動力.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和教學內容創設適當的問題情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思考都能得出自己獨特的發現,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探究欲. 如教學“如何分土地的問題”,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如何將一塊正方形土地分成四塊面積相等的土地?這樣的問題學生比較熟悉很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很快動手畫起來,經過動手、探究得到了答案,有的通過對邊中點相連均分;有的通過連接兩條對角線均分;有的將一條邊四等分,分別過每個四等分點做這條邊的垂線等. 看到自己的方法與別人不一樣,學生的興致很高. 為了深化問題,這時教師可以再問:還有其他的均分方法嗎?問題一出,學生又積極地探究起來,這個問題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可給予適當的指導、點撥,引導學生從特殊思維過渡到一般思維,最終讓學生明白有無數個均分方法. 最后教師再讓學生思考通過分土地,有什么樣的啟示?這個問題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共同總結出數學規律. 這樣寓教于樂的學習方式,有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激發學生的探究欲.
三、組織合作交流,引導學生共同探究
每名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同的學生認識事物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差異,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積極與同學合作交流,引導學生共同探究. 合作交流是在學生獨立探究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通過交流、討論,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合作交流一般常采用小組合作形式,為了體現公平競爭,分組要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原則. 如學習“制成一個盡可能大的無蓋長方體”時,可以給學生分組,讓學生思考:用一張正方形的紙怎樣制成一個無蓋的長方體紙盒,并且使無蓋長方體紙盒的容積盡可能大. 小組內成員先獨立思考,再討論、交流形成小組意見;小組合作親自操作試試;全班交流. 通過合作交流,學生不僅能掌握制作方法,還能激發情感. 合作交流中,學生借助他人的想法,引起自己的認知沖突,促使自己反思,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合作交流中,教師要注意給學生留出充足的探究空間,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小組合作,避免合作交流流于形式. 四、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數學新課標比較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在具體操作中,可以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 同時通過實踐操作,學生可以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如學習“角平分線上的點到角兩邊距離相等”時,可以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來探究. 先讓學生剪一個三角形,沿其中一個角對折,以這個折痕為斜邊,再折出一個直角三角形后展開,觀察兩次折疊形成的三條折痕,你能總結出什么規律嗎?學生通過實踐操作很快就得出了結論. 另外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可以通過開展室外實踐活動進行,如學習“到線段兩個端點距離相等的點在哪里”時,可以把學生拉到教室外面,讓7名學生站成一條線段,其余的學生尋找到線段兩端點的距離相等的點,找到一個點就讓一名學生站在那里,直到全班學生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然后讓學生觀察、思考,再得出結論.
總之,初中數學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教師應創設條件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探究,在探究中養成科學的態度,學會學習的方法,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劉福華.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探究性學習,科教文匯,2007(12).
[2]王和渺.對初中數學探究性學習的思考,寧德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