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陽 唐愛民
語言是人們聯系外界事物與大腦思維的橋梁. 兒童語言能力不僅是評估兒童觀察力、思維力、想象力的重要依據,而且是發展兒童智力的有效手段. 小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不僅是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也是數學科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任務. 在數學教材中蘊藏著大量有利于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的素材,同時學生語言能力的提高也是學生學好數學的基礎. 那么,在數學課堂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呢?
一、表達要完整
培養學生語言表達的完整性,主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表達形式要完整. 要注意糾正學生說半句話的習慣. 二是表達內容要完整. 如在運用小組交流的教學方式時,提出交流的內容有若干點,學生在小組交流后匯報小組的意見時,一定要使學生明確自己是代表小組的意見,要把小組同學的所有意見毫不遺漏地表達出來. 如果意見表達得不完整,開始可讓小組成員補充,但要對匯報的同學明確指出他沒有完全表達出小組的意見,希望下次匯報時改進.
如:在教學“長方體體積計算”時,我設計了如下操作活動:要求學生將24個正方體木塊(各表示1立方厘米)擺成形狀不同的長 方體,邊操作邊說出所擺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教師分別板書出來后,引導學生觀察 長、寬、高與體積的關系,并比較算式和相應的形體,發現長方體所占的體積單位數正好等于 長、寬、高的乘積,并讓學生完整地敘述出來. 再如,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時,出示一個 四條邊可以活動的長方體,讓學生用手拉成不同形狀的平行四邊形,引導學生觀察并口述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變”與“不變”的關系;形狀變了,長方形的長和寬變為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但不論形狀如何變化,而面積的大小始終不變.
二、表達要有序
數學教學中學生對事情的條理化敘述,不僅能鍛煉他們的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地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一是培養其語言表達的有序性. 語言的有序性,指說話有條理,先講什么,后講什么,要有次序. 二是培養其語言表達的邏輯性,在訓練上要做到法則教學注重算理、公式教學注重推導、應用題教學注重數量關系分析,找出解題思路.
例如在講復合應用題“學校舉行歌詠比賽,三年級參加24人,比四年級少16人,五年級參加的比 三、 四年級的總數多5人,五年級參加多少人?”時,我先提出如下問題讓學生思考:(1)這道題直接告訴了我們哪個年級的人數?(2)要求的是哪個年級的人數?它與誰有關系?(3)題目中關鍵是先求出哪個年級的人數?求四年級人數時容易犯什么錯誤?然后根據題目要求讓全體學生說,先說給同桌聽,并互相糾正語言中的毛病,再說給全班同學聽,并要求學生用語言表達時要有條理、說清楚,這樣大家的積極性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特別是在說到求四年級人數易犯哪些錯誤時,我又提出:遇到類似“比四年級少16人”這樣的語句敘述時,應如何理解才不可避免錯誤? 學生的積極性更高了,大家都能說出:首先要弄清誰比四年級少16人,四年級比三年級人數怎樣,待問題解決后,我又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課下思考:根據這個題目的條件,還可以提出哪些問題,怎樣解答?用這樣的方法來拓寬學生思路,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三、表達要準確
這方面能力的培訓主要從以下三方面抓起,一是概念表達要準確,要求學生在敘述概念時一定要準確.
二是教師講解要準確. 如學習三角形知識時,學生掌握了“三角形兩條邊長度的和大于第三邊”. 通過動手操作學生得到此性質,學生在摸索中還發現了判斷三條線段能不能圍成三角形時,只要看最短兩條邊之和大于最長的邊. 就不需要進行一一計算.
三是數學教師的語言敘述要準確. 數學課堂語言要求用詞嚴謹,特別是數學概念要分辨清楚,含義準確、措辭精當、不生歧義. 數學教師對定義、定理的敘述要準確,不應使學生發生疑問和誤解. 數學中的術語既不能增加內涵又不能減少外延. 教學中的講解和提問語言要準確,吐詞要清楚,問題要嚴密,把抽象化為具體,把深奧化為淺顯. 這樣才能正確揭示客觀事物的本質特征,給學生以清晰明澈的正確認識. 往往一字之差,會有不同的含義.
如:“某加工廠加工一批機器零件,2個工人3小時加工18個. 照這樣計算,4個工人9個小時加工多少個零件?”我是這樣 引導學生分析敘述的: 由果索因敘述為:要求4個人9小時加工多少個零件,必須知道每人每小時加工多少個零件,已知條件告訴了2人3小時加工18個零件,所以每人每小時加工零件的個數是可求的.由因導果敘述為:已知2人3小時加工18個零件,可以求出每人每小時加工多少個零件,已知 每人每小時加工多少個零件,那么4個人9小時加工多少個零件就可以求了.用假設的分析方法敘述為:根據題意每人每小時加工零件的個數一定,假設工作的時間不變,人數由2人增加到4人,是原來人數的2倍,加工的個數也是原來的2倍. 時間由3小時增加到9 小時是原來時間的3倍,所以加工的零件個數應是原來的(2 × 3)倍. 這種敘述方式和分析思路 讓學生學會并掌握說理的訓練,優化了應用題的教學過程,有利于學生分析數量關系、導求解題途徑的能力,在指導學生有理有據地敘述解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思維的邏輯性.
四、表達要通俗
用數學語言表達數學事實要符合數學上的一半習慣. 用通俗的措詞和符號,并應當“直來直去”,而不是“拐彎抹角”.
例如在概率論中,如果設A:“沒有一次拿到三個球有不同顏色”,就不如設A:“任一次拿的三個球都同色”直截了當.
又如概率論中習慣把隨機變量用“X”表示,而有的學生把隨機事件也用“X”表示,后者的表達方法就不符合概率論中的表達的一般習慣,使人感到別扭,也容易混淆. 習慣上隨機事件常用A,B,C等表示,以區別隨機變量X.
小學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們數學老師在數學教學中要把“說的訓練”看成是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認真地完成. 數學教師要鼓勵、指導學生發表見解,并有順序地講述自己的思維過程,并盡量多地重視學生說的質量,使之與學生發現數學問題、分析解決問題,提高數學能力相輔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