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穎范
【摘要】 布置家庭作業,是數學教學的主要環節. 從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導學”,培養學生的復習習慣——“說講”,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做做”入手,巧妙布置優質高效的數學家庭作業, 形成學生享用一輩子的好習慣,既關注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結果與成效,又關注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變化與發展,更關注了他們情感態度的形成. 數學家庭作業也體現了一種文化、一種藝術、一種效益. 【關鍵詞】 數學家庭作業;導學;說講;做做;優質高效
布置家庭作業,是數學教學的主要環節. 巧妙的作業布置,對于學生的學、教師的教起著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多樣的形式、現實有趣的內容、富于思考性和探究性、緊密結合學習目標和學生特點的數學家庭作業,愈來愈受到學生的歡迎. 如何使布置的數學家庭作業優質高效,筆者從以下三方面進行了探索,收到了好的效果.
一、“導學”——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
依托導學案,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 導學案是教師指導學生依據學案進行自主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案. 導學案是教師提前精心編制、復印好的. 一般是提前一天把導學案發給學生. 每天的家庭作業中,有一項是完成導學案. 如:“量角”的前置性學習導航.
學習目標
1. 要學會認識量角器.
2. 會用量角器正確量出角的度數,并會比較角的大小.
學習過程
(一)知識回顧
1. 關于角你已經知道了什么?
2. 說一說一副三角板各個角的度數.
3. 任意畫兩個角,比一比哪個角大. 想知道大多少,要怎么辦?
(二)快樂探究
1. 請同學們拿出量角器,仔細觀察量角器上有什么?
2. 在量角器上找一找10度、30度、45度、60度、90度、120度的角,說一說你是怎么找到的.
3. 小組討論:怎樣測量角的度數?
我知道這樣量角的:
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點與角的()重合;
第二步,使量角器的()與角的一條邊重合;
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條邊所對量角器上的(),就是這個角的度數.
即:“中心對頂點,零線對一邊,刻度看另邊,內外要分辨. ”
4. 思考:量角器上的內外刻度一樣嗎?什么情況下看內刻度?什么情況下看外刻度?
學生通過閱讀教材,積極思考,認真完成導學案中的回顧、快樂探究環節. 同時學生把預習中有疑問的問題作好記錄,有待課堂上解決. 課堂學習中學生帶著問題有備而來,知曉度、參與度大大提高.
這樣做,一方面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另一方面,能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和正確的自學方法,而良好的預習習慣和正確的自學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學生終身受益. 例如:通過預習,我們班學生總結出了新授課的預習方法:“看圖文、找信息;看算式、想道理;有想法、記一記;見空白,填上去. ”
二、“說講”——培養學生的復習習慣
以聊天的形式向同伴或家長說一說今天的數學課學習了什么,自己參與的最具誘惑力的學習過程是什么,老師講的重點是什么,自己的收獲是什么. 每天的“自家講壇”還可以說“題”,即說當天所學的例題、重點習題等. 說題目的結構、知識點——知表知里;說解題方法、解答步驟、格式、其他解法——步步為盈;說檢查方法——保駕護航;說變式或引申——引向深入;說總結、解題思想——提煉升華.
這樣既訓練了學生有序表達思維的能力,又為學生以后學習應用題奠定了基礎.
三、“做做”——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針對學生當天或近階段學習的知識,分別布置與之匹配的鞏固性作業、拓展性作業或應用性作業,使學生系統、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品質. 如:
1. 富于“生活性”、返璞歸真的現實性作業,拉近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使學生的應用意識在萌動. 例如:(1)圣誕節“百貨商場”搞促銷,一雙160元的鞋子降價了20%銷售. 這雙鞋子現價多少元?(2)李叔叔做生意真有意思:他先用12萬元買了一套房子,以14萬元賣出. 又以16萬元買了股票,18萬元賣出. 你覺得李叔叔做這兩筆生意是賺了還是賠了?賺或賠了多少元? (3)小明一家每天早上起來都喝鮮牛奶,他需要做兩件事:一是熱牛奶,二是洗4個杯子. 已知熱牛奶需要10分鐘,洗一個杯子需要2分鐘,小明一家喝到牛奶最快需要多少分鐘?
2. 巧置“趣味性”、呈現新意的實踐性作業,使學生新奇中帶著探究的愿望,拓展了視野. 例如:(1)“蘋果核里有角嗎?”請你找一找. (2)“貓胡子也能當尺子嗎?”請你查一查. (3)1升水是多少千克?請你設計一個實驗測一測.
3. 折射“價值性”,引領應用的應用性作業,讓應用意識貫穿于作業之中. 例如:(1) “果汁含量不達10%不能叫果汁飲料”你知道什么意思嗎?(2)一個鑰匙開一把鎖,現在學校報刊箱的8把鑰匙和8把鎖被搞亂了,要把它們重新配對,最多試()次,最少試()次.
4. 倡導“多元性”、百花齊放的開放性作業,呈現出多思維、多層面解決問題的態勢.
優質高效的數學家庭作業,既關注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結果與成效,又關注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變化與發展,更關注了他們情感態度的形成. 數學家庭作業也體現了一種文化、一種藝術、一種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