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紅玲 高海亮 張德鑫
摘要: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與知識經濟的到來,各學科間相互滲透融合的趨勢日益明顯,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呈現出新的變化,迫切需要能勝任多種職業、適應性強、自我調節能力強的新型就業者。為適應知識經濟要求,培養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在高等學校中廣泛開展雙學位教育就成為當前一項迫切的任務。本文立足大學生就業這一角度,通過分析雙學位教育模式在我國存在、發展的意義和所面臨的困境可以看出,雙學位教育模式雖然存在著一些不足,但通過明確雙學位教育定位、嚴格雙學位教育管理等多方面的努力,雙學位教育終將推進大學生就業質量的提升,為學生自主發展創造條件和空間,最終成為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模式。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雙學位培養模式
一、雙學位教育培養模式在我國存在、發展的意義
隨著市場經濟及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大學生就業形勢的千變萬化,社會上對高素質、高能力、復合型人才的需要顯得尤為突出。在這種形勢下,通識教育就顯得更加重要而迫切。為了使那些學有余力的學生能夠在課余時間修讀雙學位專業,成為知識結構優化、知識面寬的復合型人才,以便在畢業時找到理想的工作,雙學位教育的開辦就顯得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
1、雙學位教育的多樣化為學生提供了學科互補的便利條件
有很多學生在高考中沒有考取理想的專業,導致在大學里所學的專業并不是學生最感興趣的專業,例如某些理工類專業的學生,對經管類專業卻情有獨鐘。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有了興趣,對知識的渴求就會更加強烈,雙學位教育的開展,使得一些對自己主修專業不太感興趣的同學,有了學習另一學科的機會,能夠達到學科的優勢互補。
2、雙學位教育為學生就業提供了更多的機會
近年來,大學生就業壓力越來越大,競爭日趨激烈,無論學生學習何種專業,無論他們今后從事什么專業,用人單位在招聘的時候更加傾向于那些具有多方向、多學科的復合型人才。學生所學的學科面越廣,所勝任的職位就越多,更適應于在職場中不同角色的轉換。雙學位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為在校生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為他們將來的就業增加了一塊重要的砝碼。
二、雙學位教育培養模式面臨的困境
經過多年的辦學實踐,雙學位教育專業雖開設較少,但也培養了一大批復合型人才,深受用人單位的歡迎和好評。不過在雙學位教育方面,目前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1、供求比例失衡,部分學生的學習需求未能得到滿足
雖然部分專業都制定了專門的雙學位教育計劃,是否開設主要是由各學院根據辦學條件自主決定。由于多年擴招導致教學資源不足,大部分學院在師資和教學資源緊張的情況下想盡辦法為學生提供學習機會,但由于所選修的學生較少等多種原因,也有一些受歡迎的專業無法開設,使得部分學生的學習需求得不到滿足。
2、雙學位教育缺乏對學生的有效引導
盡管在學校報名時,有專門的負責人員進行引導,但由于指導人員有限以及學生自主性較強,學生報讀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沒有充分認識并結合自己的主修專業來綜合考慮專業的發展趨勢,并且對困難估計不足,對修讀的新專業了解不足,沒能預先估計到修讀所要付出的精力,也不能很好地協調主修專業與雙學位及輔修的學習,導致學習半途而廢。
3、學生選擇專業時缺乏理性
雙學位報名時普遍存在著重“經管”而輕“理工”的現
象,經管類專業受學生追捧呈熱門狀態,而理工科則多處于冷門狀態,有個別理工科學院雖有過開設但卻招收不到學生,即使有報名的也是寥寥無幾。而部分熱門專業在申請報名修讀時,相當多的學生熱情高漲,但是最后能真正堅持修讀下來的卻比較少,大概只有40%左右參加修讀的學生能取得相應的學位,很多學生因各種原因中途放棄,這樣既浪費了財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教學資源的有效利用。
4、雙學位教育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教學質量監控機制
學校教務主管部門一般負責教學計劃的審定與開設、學生報名、對修讀學分進行審核及學位證書的發放,培養工作和教學管理的開展主要是依靠開辦學院。學院一般是由辦公室負責教學計劃的落實、教師配備、學習進度安排及與學生溝通,提供考核成績給教務處和主管部門。由于辦公室自身的事務性工作較多,人手緊張,對雙學位教育的管理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在日常的教學管理及溝通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在課堂教學質量上,個別教師存在著監管不力,不督促學生遵守課堂紀律,學生隨意曠課、缺課,應付考試、混學分和學位證,教學質量堪憂。這些問題使得雙學位教育的培養工作沒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三、雙學位教育培養模式的發展對策
盡管存在不足,雙學位教育在高等教育中還是深受學生歡迎的。雙學位教育需要學校各個部門共同努力,以完善專業設置、優化課程體系,豐富教學內容和方法,提高教師素質。
1、改變現有的報名時間
現有的雙學位教育報名時間為每學期的開學初,這樣前幾周就無法進行授課,對按時完成教學任務造成了一定的難度。可在以后的報名中,將現在的學期初報名,改為在上一學期的期末開始預報名,在開學初由專人進行聯系、確認,這樣將會大大縮短報名時間,給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創造有利條件。
2、開辦雙學位教育假期班
現在雙學位教育上課時間多集中在周末和晚間,選擇學習的學生及上課的老師,在承擔自己本身學習和教學任務的同時還要兼顧雙學位課程,而且平時上課的教學資源也非常緊張。現在每學期開設的課程門數多為3—5門,如果能將1—2門課程調整在假期集中授課,這樣既可以免去學生多門課程集中在一起上的辛苦,又可以使學生妥善安排學習時間,相當于在某時間段不用同時學習兩個專業,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學習壓力,避免了主修課程與雙學位課程安排上的時間沖突問題,能極大的滿足學生及教師的需求。
3、加強對學生報讀前和修讀過程中的指導
在學生報讀前,可召開集中說明宣講會,由各專業負責人將本專業的特色、未來的就業形勢講與學生,與學生一起分析雙學位教育未來的發展趨勢,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能力以及是否有必要來報名參加雙學位課程的學習。在修讀過程中,也要及時與學生輔導員進行學習情況的溝通,幫助學生解決在修讀過程中碰到的困難,在保證主修專業順利完成的情況下,創造良好的條件以利于學生完成雙學位課程的學習。
4、強化管理和教學質量監控
修讀雙學位課程的學生來自全校不同的學院,日常管理存在一定難度,可利用現有的網絡資源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這樣可以將課程信息及時有效的傳達給學生,也方便對學生進行管理,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反饋學生的意見和建議。雙學位教育與主修課程有所區別,應建立其專門的教學評價機制,以達到將最好的教學資源用于學生的目的。學校應適當的投入人力、物力,重視雙學位教育,規范管理,全方位對教學過程進行督促和監控,以保證高水平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鄧責夢、劉濟科,《關于輔修、雙專業和雙學位培養工作的思考》高等理科教育,
[2]呂小艷 韋紅樺,《辦好輔修專業之我見》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