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菊華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1-0025-01
多年以來,對學生的評價往往是以教師尤其是班主任為主體,片面注重學業成績,這種靜態的外在評價不僅未能充分發揮出激勵作用,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許多學生個性特長及才能的充分發揮,減少甚至剝奪了學生取得成功的機會,也不利于良好班集體的形成。在全面開始實施新課程的背景下,我認為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幫助學生體驗成功,充分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
所謂的多元評價,就是要避免單一,采用全方位、多形式、多層次的評價機制,使評價更客觀、更民主、更透明、更有效,評價結果更具說服力。它應該包括:評價內容綜合化;評價標準分層化;評價方式多樣化;評價主體多元化等。在具體實施時,我特別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
小學生的自我體驗非常豐富,他們一方面具有強烈的上進心,喜歡表現自我,希望被人重視;另一方面,他們的情緒又極易波動,具有起伏性。這種自我體驗會影響學生客觀地認識和對待自我。因此我平時注意正確引導學生,幫助學生學會開展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教育他們既要自尊自信,善于發現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又要經常檢點和反省自己,不斷提高和完善自己。
學校每年都要舉行校園文化月活動,我總是借此機會讓學生全員參與,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才能。為此,我先是在班級里舉行選拔賽,并讓學生當評委,挑選表現出色的人員參加學校里的比賽。接著再組織學生觀看學校里的比賽,賽后利用班隊課進行自我評價和交流,及時總結自己以及班級在活動中的得與失,并提出更高的目標和要求。對于平時出現的一些問題也通過讓學生作報告和小組互評等方式解決。我所任教的班級有幾個學生平時吃飯時總是拖拖拉拉,做作業的速度也很慢。針對這個問題,在班隊課上我指導學生進行了自我評價和小組互評,使他們對自身的缺點有了深刻的認識,后來有了很大的轉變。通過經常開展這種活動,學生的自律能力和主人翁精神增強了,不文明行為少了,自覺做好事的人多了,班風學風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二、注重評價內容的綜合化
以往對學生的評價,不是根據學生的特長,而是根據學生對事先規定好的課程和教材的掌握程度來確定的。但是小學有限的幾門課程遠不能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在教育教學評價中不僅要重視學業內容,也要重視非學業內容;既要重視結果,更要注重他們學習體驗的過程。實踐中我的做法主要有:
1.綜合激勵評價:“紅花和我手拉手”
學期一開始,我就組織開展“紅花和我手拉手”活動:在開展活動前,先和學生一起制定班規。根據三項循環競賽的內容,從學習、紀律、衛生等方面明確對全體同學的要求。在制定了班規細則后民主選舉產生相應的管理人員,做到事事有人管。每天班干部都要進行督促檢查,表現出色的小朋友可得到一張“笑臉”,每周最后一天將所得“笑臉”量化為“紅花”。到學期結束統計各人所得“紅花”的多少,并以此作為評定三好學生和優秀學生的標準之一。
那么,每天評價的依據是什么呢?首先以班規中的學習、紀律、衛生、生活作為每周的主題。在形成良性發展動向的基礎上,再根據平時觀察到的不足,結合班級動態和學校工作安排來重點確定某項內容作為活動主題。比如在完成作業后認真看課外書可得“笑臉”,做好事的也可得“笑臉”……如果是單元測試中成績優秀的、有顯著進步的學生;改正缺點進步明顯的學生;在學校比賽中獲獎,或者是參加校外比賽活動,為班級和學校爭得榮譽的,積極撰寫文章在班級交流的或在《星星報》發表的,可破格獎勵“紅花”。反之,做了不良的事或有損集體形象的則視情況扣除。這樣,在評價時把學業和非學業內容結合起來,對學生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導向作用。當他們獲得小紅花時,高興勁兒就別提了!這個綜合激勵的評價辦法非常有效,使我任教的班級形成了活潑文明、自覺性強、積極進取的優良班風。
2.弘揚個性特長:“我是小能手”
根據學生的特長和表現,讓學生在自評的基礎上,進行小組綜合評價,如畫畫小能手、閱讀小能手、勞動小能手、寫作小能手、表演小能手……等。“小能手”每周評選一次,每位小朋友都可根據自己一周來的表現進行自評和互評。被評上的學生先登記在自己的“能手卡”中,以便期末統計,再自己設計一個卡通形象,寫上“××小能手×××”,貼在宣傳窗上保留一周,并獎勵一朵“紅花”,到學期結束時,評選出單項小能手,以此弘揚個性特長,同時也有助于滿足學生的成功感。
三、重視情感評價、態度評價
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要求教師在評價中要關注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獲得情況,更要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我主要通過三個方面來評價學生的情感與態度,即:參與度、合作度和成功感。
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表現在課堂內外兩個方面。課堂上能認真傾聽老師的講解和同學的發言,并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樂于思考老師或同學提出的問題;能與小伙伴進行交流;能一絲不茍地完成作業。課堂外能在老師或家長的指導下參加一些實踐活動。對這樣的學生適時給予表揚和獎勵。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看學生是否能主動積極地發表自己的觀點,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妥善處理好與小伙伴的關系。具體做法是:2—4人一組,選出組長,組長帶領組員展開問題的討論,要求每個人都發表自己的看法,提出并解決不同的問題。比一比哪一組能做到氣氛團結、民主、和諧,在小組匯報時,哪一組提出和解決的問題多,獎勵給表現好的小組每人一個“笑臉”。
在學習的過程中是否獲得成功感,樹立自信心也是評價情感與態度的重要內容。我主要通過自評、游戲和讓學生“挑擔子”等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信心,獲得成功感,比如在活動中當評委,平時當小老師等等。
以上是我平時探索多元評價的一些做法,聊做引玉之磚。
總之,我認為,班主任工作應重視每一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可持續發展,評價標準應由一元因素向多元因素轉變,除了單純的知識技能,還要囊括非認知領域,要由教師一人說了算向教師、學生本人、同學之間、學校、社會多元的科學評價轉變,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真正成為促使學生成功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