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玉環(huán)
摘要: 近年來,國家和社會對英語專業(yè)的教學改革,英語專業(yè)大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以及教師的教學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的教學策略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教師教學質量的優(yōu)劣和教學改革的成敗,因此,提高英語專業(yè)教師的教學策略水平勢在必行。本文首先闡述了教學策略的概念和分類,接著從三方面探討了英語教學策略的應用要點,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策略水平。
關鍵詞: 英語專業(yè)教師教學策略應用要點
一、引言
21世紀是英語教育面臨新機遇、應對新挑戰(zhàn)的時代。社會發(fā)展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教育質量,培養(yǎng)出大批適應社會發(fā)展的合格人才,成為當今社會所亟待解決的問題。《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英語教學大綱》強調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而以教師為主導,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教師要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和合作精神,教師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啟發(fā)式、討論式、發(fā)現式、研究式等),引導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活動中獲取知識、掌握學習方法。眾多的英語教育教學改革方案對此進行了探討,隨著英語教學與研究的不斷深入,以學習者為中心,自主學習、學會學習等新思想和新理念已廣泛深入人心。但是確立以學生中心,并不是否定教師的地位和作用。恰恰相反,學生中心的確立必須依靠教師這個主體保障。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在教師,因此,教師教學策略的使用和研究是教學理論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是聯系教學理論和實踐的橋梁和紐帶。
二、教學策略的概念和分類
關于教學策略的概念,人們往往從不同的角度予以闡釋,如:“教學策略是為完成特定的教學目標而采取的教學活動的程序、方法、形式和媒體等因素的總體考慮。教學策略具有指示性和靈活性,而不具有規(guī)定性和刻板性。”“教學策略是教育工作者為實現某種教學目標而制定的教學實施方案。它包括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導下,依據符合教學規(guī)律的教學原則,選擇和組織各種方法、材料、確定師生行為程序等內容。”“教學策略是在特定教學情境中為實現教學目標和適應學生學習的需要而采取的教學行為方式或教學活動方式。”很顯然,盡管人們對“教學策略”一詞的表述存有這樣或那樣的差異,但各種教學策略的概念有其相似點,普遍認同的觀點是:教學策略是指教師在一定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根據自己對具體教學任務和教學情景的理解和認識,對教學活動起調節(jié)作用的系統的行為,以實現最佳的教學效率。
教學策略根據不同的標準有不同的分類。目前,教學策略大體有以下幾種劃分法:一是根據教學活動的主要因素來分,可將教學策略分為方法型策略、方式型策略、內容型策略和任務型策略。二是根據教學過程的環(huán)節(jié)來劃分,可將教學策略劃分為教學準備策略、教學實施策略、教學監(jiān)控評價策略。三是根據改進教學效果的途徑來分,加涅將教學策略分為指導策略和管理策略。
三、英語專業(yè)教師教學策略的應用要點
(一)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
在英語專業(yè)綜合英語課堂上,英語教學活動應貫穿整個英語教學過程的始終,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教師是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英語教學過程的實質是在教師的組織指導下,引導學生學習掌握英語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自始至終是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要想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首先,教師要做到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設計出各種各樣的課堂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其次,教師要讓每一名學生在課堂上都享有平等的權力,教師應照顧到每一名學生的個性差異和特點,鼓勵其參與活動并用英語表達,要求學生全程參與教學活動,使教與學緊密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最后,在教學中師生關系是全方位的,如師生合作、生生互動,這對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的發(fā)展、個性的培養(yǎng)及社會化都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在英語課堂上,生生互動通常被忽視,事實上,同齡群體間的交往對于今后的發(fā)展尤為重要。在英語專業(yè)綜合英語課堂上要多一些生生互動的活動。
(二)積極有效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和課堂資源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資源的概念也在逐漸擴大,如利用電化教學設備,網絡資源,等等,更多的現代教育技術走進了英語教學課堂,對這些教學資源的有效利用,不僅可以提高教學效率,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他們的視野。新《大綱》強調,學校要在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設備和條件的基礎上,鼓勵開發(fā)新的教學資源,重視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在更新教學內容、改變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習自覺性、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師自身業(yè)務素質中的重要作用。現代教育技術將為現有的教學方式和手段提供重要的補充。教師可以借助網絡獲取很多實效的資料,如時事新聞、影視作品資料等。教師也要培養(yǎng)學生自己獲取網絡資源的能力,根據每個階段學生的自身特點,對學生進行適時的指導,使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獲取網絡資源的習慣。
(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自主學習既是一種學習態(tài)度,又是一種獨立學習能力。在英語教學中提倡自主學習,就是鼓勵學生最大限度地為自己的學習負起責任,并且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反思、調整,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標,直至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學生是教育的對象又是學習的主體,教學中需要不斷在新的水平上增強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教師應該改變課堂管理方式,給學生以更大的自主活動空間。教師主要起著激勵、組織、點撥、引導的作用,做學生學習的“領路人”。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設置的教學活動都應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能動性,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變教師對知識的呈現為學生的主動學習和探究。除此之外,教師也要給學生指導學習策略,特別是課外學習策略。課堂時間對學好英語來說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教師應該多布置些課外自主學習的作業(yè),給學生創(chuàng)造多些的課外實踐活動。新《大綱》指出,課外學習和課外實踐活動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應當視之為教學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和教師工作的一部分。教師應對學生的課外學習和課外實踐活動加強指導和組織,加強計劃性。
四、結語
教學策略不是憑空產生的,首先,教學策略是教師在對教育理論進行分析和判斷,對教學方法和技巧進行深入研究,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進行運用時,根據學生的反饋,經驗的總結和反思,發(fā)現自身的優(yōu)勢,看到自身的不足,積極進取,從而制定出的。其次,在確定教學策略時,教師必須考慮自身的實際(認知風格、教學技能、知識素養(yǎng)、人格特征等),有些教學策略很好,但是教師不一定有能力駕馭,也正是由于這一點,我們說,任何教學內容都不是只有一個教學策略,每一位教師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條件,選擇最適合于自己的教學策略。當然,沒有哪一種教學策略是萬能的,每一種模式的教學策略都有其利弊,在什么環(huán)節(jié)采用什么策略,要遵循一個原則,那就是看它是否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是否有利于素質教育的提高,是否促進了學生的四項基本技能的綜合發(fā)展。因此,教師在運用教學策略時要注意它的綜合性與靈活性。
參考文獻:
[1]Scrivener,J..Learning Teach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2]Orlich,D.C..Teaching Strategies[J].Lexington, Mas.D.C.Health,1980.
[3]何少慶.英語教學策略理論與實踐運用[M].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
[4]和學新.教學策略的涵義、結構及類型[J].教學與管理,2005.2.
[5]魯子問,康淑敏英.語教學方法與策略[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6]張大均.教與學的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