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管樂藝術現今在世界以各種方式流行起來,如中小學組建的管樂隊、專業的管樂團等等。中國的管樂藝術也在快速發展中,全國各地的管樂隊、管樂團逐漸組建起來。四川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研究中心從2009年開始組建管樂隊,并多次參加全國范圍內的管樂活動,積累了相關經驗和體會,為我國管樂教育提供了可借鑒的寶貴經驗。
關鍵詞:四川管樂;管樂教育;現狀;問題
中圖分類號:J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2172(2011)04-
一、中國管樂的發展狀況
西方的管樂器傳入我國較早,但以樂隊形式傳入始于19世紀末。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建設的繁榮又為管樂團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尤其近20多年以來,除各地管樂隊自身的努力發展外,對外交流的增加,新知識的傳入,也幫助和促進了我國管樂團活動得以更大的發展。
總體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各地管樂隊發展迅速
隨著社會的穩定發展,精神文明建設和國民素質教育的深入,以及和外國文化交流活動的增多,為中國管樂活動發展提供新的平臺。各地的管樂組織、協會如雨后春筍般涌現。2004年11月18日中國音樂家協會管樂學會經中國音樂家協會批準成立,這一形勢的出現,極大的改善了對管樂活動認識的社會氛圍,積極推動了管樂的發展。
(二)樂團演奏水平總體明顯提升
在經濟建設迅速發展基礎上,以首都和沿海開放城市為先,有許多管樂團脫穎而出。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培養了一批有團結精神的優秀管樂隊成員;總結出適合自己樂隊實際情況的樂隊管理體系;有優秀的專業指揮和專業教師輔導;社會活動、國內外交流逐漸增多。但是中國管樂團本身技術水平與音樂表現力發展不平衡,由于地區之間經濟有所差異,較貧困地區會出現師資、信息、資料等十分缺乏的現象,短時間內難以解決。
中國管樂藝術發展至今,專業管樂團多集中在軍隊,以軍樂團的形式存在,也有少數地方專業管樂團。中小學管樂隊在中國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地區及沿海地區發展較好。中國內陸地區管樂藝術發展起步晚,很少有中小學管樂隊,即使有樂隊,總體發展水平也不太高。
最近幾年的管樂熱潮推動了內陸地區管樂藝術發展,先后有不少中小學組織了管樂隊。有些藝術大學也開展了管樂教育一課,不過由于師資等各方面的原因,教學成果暫時也不太明顯。
二、四川管樂的發展與現狀
說到四川省的管樂發展,不得不提到四川音樂學院孫競教授,他為推動四川省管樂發展,貢獻出不可磨滅的力量。 解放戰爭之后,重慶市當時還屬于四川省,國民黨軍隊在重慶市成立的“人民政府交際處樂團”,由共產黨接收,組織成了四川省的第一支管樂團。60年代文化大革命期間,成都軍區“戰旗管樂團”成立,這是在重慶規劃為直轄市以后,四川省的第一支管樂團。近年來更名為“戰旗文工團”。但是這些樂團都是軍樂隊的形式,并不是真正的室內樂演出性質的樂隊。1993年,孫競教授從美國留學歸來,成立了“四川音樂學院音樂會管樂團”,樂隊成立一學期以后就開始演出。1994年四川音樂學院聘請奧格斯堡音樂學院的羅伯特·斯蒂克專家指揮管樂團,并成功舉辦了“交響管樂專場音樂會”,這是四川省第一支真正作為室內樂演出性質的樂隊。
四川省的管樂藝術主要集中在成都市發展,其他下級城市也正在慢慢萌芽,但都還沒有規模和成績。成都七中管樂團是四川省中小學管樂發展史中一抹亮麗的色彩。1987年,美國華盛頓中學訪華,來到成都七中交流學習。1988年5月,成都七中成了軍樂團。1994年,成都市教委成立了成都市中小學生“銀杏藝術團”,藝術團有三個分團,其中成都七中軍樂團在孫競教授的指導下,由軍樂團轉型為管樂團。1998年8月,成都七中管樂團第一次參加“西安國際青年管樂節”,這是四川省中小學管樂隊第一次在中國甚至世界上亮相,誰都沒有想到這支默默無聞的樂隊一舉獲得金獎,響遍全國,并從此拉開它的輝煌帷幕。2002年8月,成都七中管樂團代表成都市,赴澳大利亞訪問成都市友好城市阿德萊德市。2004年7月,赴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參加第一屆“世界杯管樂隊比賽”,獲得中學組銅獎。成都七中管樂團是四川省中小學管樂界的一朵奇葩。2007年成都市舉行了第一屆“成都中澳青年管樂節”,從此每年9月份軍訓一屆,延續至今。2010年更名為“成都市國際青年管樂節”。2009年四川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聘請新加坡管樂協會主席李天池博士,在四川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研究中心開展中小學管樂教師的培養與管樂研究的工作,并且組織了第一支音樂教育管樂團,在李博士的教學中,貫穿著中西璧合的管樂教育方法,甚至連‘可蘭經和‘佛經都搬上了講臺,學生們以飽滿的熱情,嚴肅的學習態度和緊張的教學實踐,并肩與李博士度過了兩個年頭,李博士經常對學生說;“做事之前先學做人。”快樂融洽的師生關系印證了藝術是可以縱情而不會損害道德和宗教觀念的唯一享受。
2010年4月23日,“四川省中小學管樂隊指揮培訓項目培訓項目”啟動,該項目是由四川省體育藝術協會、四川省教育學會音樂教學專業委員會、四川音樂學院與雅馬哈樂器音響(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承辦的一項管樂教育活動。項目依托四川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研究中心優秀師資源,在成都市選擇30所中小學,開展為期一年的學校樂隊指揮培訓計劃。目的在于通過加強師資培訓,進一步推動和幫助四川省中小學管樂隊的普及和發展、以及四川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學科的建設。在四川省中小學管樂隊指揮培訓項目啟動的同時,音樂教育研究中心成員也開始了輔助在選學校樂隊的籌建工作。川音附小是在選學校中開展樂隊組建工作較早的學校之一。還有成都七中、雅安四小、成都實驗外國語學校(西區)、成都市銀都小學、廣元市南鷹小學、成華小學、龍江路小學、新華路小學、成都市師范附屬小學、川大附小、廣安中學等30所學校。音樂研究中心的老師們,在這30所學校開辦了管樂隊,為四川的管樂藝術普及和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項目開展期間,全國各地很多城市的管樂教育專家、教委領導,相繼前往四川觀摩交流,進一步推動了全國的管樂藝術發展。2011年4月23日,四川省首屆“雅馬哈杯”校際管樂大賽在四川音樂學院舉行,參加比賽的學校來是自四川各地的15所中小學,大賽的成功舉行,說明四川的管樂藝術有了進一步提高,正視四川中小學管樂教育的問題,并進一步解決,才能使四川管樂教育邁向新的臺階。
三、四川中小學管樂教育的問題與解決方法
通過在四川中小學實踐管樂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收集資料等方法,對管樂在四川中小學發展的問題做出以下自己的淺見。
(一)重視程度
在一所中小學發展管樂隊,碰到最大的難題是學校及家長對管樂了解較少,似乎認為音樂只是文化課的附屬品,從而對管樂產生教學方面的輕視,這對于樂隊發展有很大阻礙,很多時候必須先向學校領導、老師和家長解釋管樂的意義。其次學校領導對于樂隊不了解,有可能對于樂隊必須的排練場地或打擊樂器的購買很不支持,這就耽誤了樂隊的組建與發展。學校及家長對管樂了解少這一問題不止體現在四川管樂發展,甚至全國都是面對這樣一個嚴峻的問題。
四川省目前還沒有完全形成管樂教育的氛圍,除了省教育廳需對管樂教育大力支持與鼓勵,學校也應該相應的對管樂教育做出一些普及宣傳及認可。
中小學音樂教師和家長應該理性認識管樂教育,并且培養學生養成正確的學習觀,不以考級為最終目標。家長和專業課教師要端正對管樂教育的態度,不要有太強的利益性和目地性。中小學管樂教育主要是靠教師對學生的循序漸進的引導,有計劃有方法的教學,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樂器本身就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這才能將中小學管樂教育普及化。
(二)教育方式
音樂在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每個人都有學習音樂的權利。對比國外與我省的管樂教育,在教育方式上,存在本質上的區別。國外管樂教育注重的是普及教育,而我省則更加注重的是精英教育,培養的是個人表演的專業人才。
以下是省內精英教育的問題:
1、精英教育的方式,注重培養個人表演的專業音樂人才,雖然個人演奏技巧能力強,但是,他們一旦進入樂隊,就會凸顯合奏能力的薄弱。
2、精英教育方式以追求,考試與比賽成績為主,這樣會很容易把部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扼殺,不能真正讓每一位學生感受學習音樂的樂趣。
所以,我們總結了國外的普及教育特點與優勢,響應中央提出的“培養宏大的文化人才隊伍”,建設了“音樂教育的新體系”來改變這種固步自封的教育現狀。
普及教育的宗旨與優勢在于關注每一個學生,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使他們能輕松的學習,在愉快的氛圍中感受音樂,享受音樂給他們帶來的樂趣。培養的學生的團隊精神與自學能力,在國外,學生能在管樂隊中感受團隊的力量,在沒有老師的情況下,能跟著節拍器自己進行小組練習及排練。這樣使他們從被動接受音樂,改變為自主的學習與感受音樂,快樂的學習。總之,套用國外的一句話:“一個郎朗需要13億觀眾,而13億個郎朗會有幾個觀眾呢?”我們不可能把每個學生都培養成郎朗,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培養的是臺下真正懂得欣賞音樂的觀眾。
(三)教師素質與技能
管樂教育是一門一專全能教的學科。在國外,管樂教育者必須掌握以下技能:
1、每種管樂器的基本演奏方法(包括打擊樂)
2、樂隊組建及管理
3、管樂隊訓練技巧
4、管樂隊指揮法
而在省內由于各大院校沒有相關專業,造成了管樂教育人才的匱乏。而現在省內的管樂團的指導教師基本都是管樂表演專業,針對自己所學專業的樂器非常了解,但是并不了解其他樂器的演奏方法及樂隊合奏的技巧,這樣就造成在訓練樂隊時,由于教學法不恰當而引發各種可輕易避免的問題。
開設管樂教育方向的專業,引進國外先進教學方法,結合省內管樂發展的問題,開創一條具有四川省特質的管樂教育道路,在這條道路上,要堅持以普及教育的方式教學。作為管樂教育者,我們應該了解每種管樂器,并懂得怎樣去傳授,更重要的是要與時俱進,時刻關注和學習國內外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應該以育人為主,管樂教育以此為本,育人在先,技巧在后。
(四)教師職業操守
學生家長在購買樂器時,全權交給教育者負責。這一行為是出于對教育者的信任。遺憾的是,有些教育工作者利用這種信任充當了樂器經營者,把教書育人當作獲取利益的一種手段,放棄了自己的教育底線。然而在國外的樂隊當中,管樂教育者的環境相對較好,教師的素質、學歷較高,他們在教學之外更注重自我修養和道德約束。
省內在進行師資培訓時不僅僅要注重專業技能的培養,也要注重職業道德修養的熏陶。將管理制度明確化,在自我約束的同時接受他人的監督。然而省內正是缺乏一套完善的管理監督系統,我們可以借鑒歐美的管樂管理監督制度,再結合四川管樂現狀得出一套適用于四川省的管理系統。
(五)樂器問題
在國外,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在樂器價格等方面的資訊信息是對等的。具體體現在:樂器供應商的市場競爭較為劇烈,樂器價目相對透明。對于樂器的購買教育者更多的是提供樂器品牌和性能的咨詢,這種咨詢是針對被教育者的年齡和能力來進行的。另一方面,在一些制度上也限制了樂器市場的不規范行為。如在新加坡的學校,樂器大多都是由國家統一規范投標,然后由校方自行購買。
在省內,因為樂器價格方面的資訊信息較少,樂器供應市場制度不完善,從而導致樂器價目的不公開,樂器質量的良莠不齊,而且還有一些教育者利用自身的教育資源充當了樂器的推銷商。他們可能選擇劣質樂器的生產商來為被教育者選購樂器,以獲取差價為盈利目的,樂隊樂器的質量標準因此就會參差不齊。
樂器質量的好壞其實是影響樂隊演奏效果的最大問題之一,如果選購了質量差的樂器會在以后的練習中出現一些問題,如:按鍵不靈敏,笛頭做工不規范導致部分音偏低或偏高,樂器無法調音等。某小學學生家長不愿意價格較高質量較好的樂器且認為孩子不會愛惜,所以購買了一件質量差的木管,在練習的第一周就出現了音不準,無法進行調音,按鍵不靈敏的情況,導致無法與整個樂隊融合在一起。而在獨奏時則會出現技術性失誤,以及音色不好,從而影響演奏質量。“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時候學生表現不盡如意,并不只是學生的技術水平不夠,而是和樂器的優劣有極大的關系。
作為一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發展文化事業是四川省每一個教育者的使命,為文化教育事業營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綜合整治文化市場,加強監管力度,使其規范化、透明化、公開化,讓文化教育事業制度更加完善。
(六)樂隊組建與編制
樂隊編制一直是組建管樂隊的重要問題之一。
在國外,管樂隊組建有著科學系統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管樂隊的宣傳與報名。
二、第一次家長會(主要介紹管樂隊與各種樂器)。
三、管樂隊招生考核:1、音準測試;2、節奏測試;3、其他方面的考核。
四、樂器的選擇:1、專業老師選擇學生適合的樂器;2、學生喜歡的樂器。
五、第二次家長會(公布入選名單和管樂隊近期計劃)。
在省內,中小學管樂隊組建與編制多數是不科學的,主要原因有:1、缺乏管樂教育工作者,沒有科學系統的組建樂隊的方法;2、多數家長不了解管樂,盲目的替孩子選擇樂器或者選擇自己認為“好看”的樂器,沒有考慮到孩子是否適合這件樂器。這樣一來,管樂隊將出現諸多問題,如:各聲部不平衡;部分隊員由于選擇了不合適的樂器,導致學習障礙。以上諸多原因最終阻礙了管樂隊的發展。
省內樂隊的組建與編制應結合國情及目前的實際狀況并參照外國系統化的教學方法,讓管樂隊在四川蓬勃發展起來。
(七)教學方法
缺乏針對性與系統化的教學方法:
在國外的樂隊,你會發現從坐姿、呼吸法、吹奏法都是規范統一的,而在省內雖然大概都知道這些,但是還是會看到樂隊學生隨意的坐姿、不準確的呼吸點、不規范的吹奏法。
1、就坐姿而言,正確的坐姿可以給呼吸管道一個通暢的狀態,而不好的坐姿會壓迫呼吸管道,例如:小號彎腰駝背靠在椅背上坐,發出的聲音是不飽滿的。
2、規范、統一的呼吸,能使第一拍的發聲點整齊。樂曲中途亂換氣,會使樂句、樂段不完整,呈現不了完美的音樂性。例如:小提琴的上弓、下弓不整齊就會很難看,同理,管樂隊的呼吸不整齊,發聲點不同就會很難聽。
3、吹奏法,要有正確的吹奏嘴型,如何吹笛頭、號嘴,木管樂器哨片的振動和銅管樂器的唇振都是很重要的。
4、好的音色要用正確的坐姿和呼吸。沒有正確的坐姿就沒有正確的呼吸,沒有正確的呼吸就沒有正確的吹奏法,以至于不能發出良好的音色,他們是相輔相成的。
5、音準缺乏和聲概念,可能是受到中國傳統音樂的影響,管樂方面和民族音樂的差異比較大,并沒有和聲概念,音樂用“百家爭鳴”的吹法,這在管樂隊中是不提倡的。
6、規范的演繹法,能使學生準確的發音。舌頭、嘴型、氣息的變化都會使演繹法千變萬化,正確規范的演繹法能更好的詮釋樂曲。
(八)教學資料
管樂團教材的選擇對于管樂的教育很重要,因為在系統化的教學法之下需要有與之相適應的教材,才能讓教學得以實施。目前,省內的管樂團教材并不多,主要為單個管樂器的基礎技巧練習的教材,缺乏系統的標準的合奏練習教材。現有教材比較陳舊,都是國外多年前的教材翻譯,缺少針對管樂團現狀的教材。
雖然國外有很多比較先進的教材,但是省內的觀念和國外不同,教材由于價格較高人們多半愿意復印而不是購買正版,而國外出版商為保護其版權和知識產權利益不愿將正版書籍的版權交給國內出版商出版,這樣就導致省內外教材得不到更好的交流與更新。而在國外,合奏練習的教材很多,也有樂隊指揮自己編寫教材出版,對樂隊的基礎合奏很重視并且有針對性,樂隊指揮根據自身樂隊的特點編寫,在教學中不斷修正,使得合奏教材不斷推成出新。
綜合以上現狀,現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解決知識產權及版權問題,將國外較好的合奏教材引進國內出版。
2、在現有教材的基礎上,將系統的教學內容加進教材中。
3、借鑒國外經驗將教材在教學中修正,之后通過中小學管樂交流的活動,將各學校的優秀練習曲目在各個學校間得以傳播,也能將修正的新內容及時實施。
同管樂團教材一樣,管樂隊樂譜也存在同樣重要的問題。省內有一些優秀的管樂團作品,但作品幾乎多是為軍樂隊或專業管樂團而作。省內甚至整個中國大陸并不缺乏好的作曲家,缺少的是為管樂團,尤其是中小學管樂團而作的初中級管樂團作品。雖然也有從國外購買引進的管樂團作品,但同樣由于省內及國內的知識產權問題, 讓國外出版商對版權的保護現狀產生質疑,因此在引進國外優秀作品時,會出現一些阻礙 。
而在國外,管樂作品有詳細的分級,不僅有管樂作曲家為各級創作管樂作品,還有專門的編曲者將優秀管弦樂作品改編為管樂作品,國外作曲家很重視中小學初級管樂作品的寫作和推廣,從初級到專業級的樂隊均能從中找出合適的曲目。
從這些方面看,要首先解決版權問題,保護作曲家的利益,才能鼓勵省內甚至國內作曲家多為管樂創作優秀作品,尤其在適合初級管樂隊的作品上。如此國外出版商也愿意將管樂團作品帶入四川省及全國 。
省內需要有統一的作品分級標準,確保各級別都能有優秀的管樂團作品,特別要注重初級管樂團作品的質量,這樣才能解決省內管樂團作品缺乏的狀況。
責任編輯:李姝
參考文獻:
[1]程義明.(2010). 管樂團合奏藝術.人民音樂出版社
[2]王紹海. 中小學管樂教育的現狀及發展方向【J】.樂器學堂,2010(04)
[3]胡丘巖.“管樂熱”所引發的思考【J】.音樂生活,2008(12)
[4]趙瑞林.歐洲銅管樂在中國的發展【J】.演藝設備與科技,2005(02)
[5]戴中暉.美國音樂院校的管樂教育和訓練方法【J】. Musical Instrument,2003(05)
[6]陳黔.(2010). 中華管樂網.新加坡國際管樂大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