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提高溝通效率,可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拉近輔導員和學生的距離,創造一個和諧、融洽、公平、民主的相處氛圍,從而收到良好的工作效果。因此,作為以學生管理工作為主的輔導員,主動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顯得十分重要。
關鍵詞:輔導員;學生;溝通;交流
對自己的學生缺乏了解,工作顯得很被動,對什么該做,什么該先做沒有一個名確的概念;問題出現后無法察覺或者是問題發現太晚以至無法阻止其擴大……這些在學生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全部或大部分原因都是源于溝通不及時或方法不當。通過提高溝通效率,可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拉近輔導員和學生的距離,創造一個和諧、融洽、公平、民主的相處氛圍,從而收到良好的工作效果。因此,作為以學生管理工作為主的輔導員,主動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顯得十分重要。
一、了解與學生溝通交流的意義
對于處在心理和人格成熟關鍵時期的大學生,僅靠簡單的教育和紀律約束,已經遠遠無法滿足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面對新時期“80 后、90 后”大學生的特點,我們不能僅強調普遍教育、集體教育,同時更要以學生為本,突出個性教育,積極引導,注重溝通,從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學生個性的角度來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上述背景下,采取多種措施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強輔導員與學生的溝通與交流有著重要意義。
1.溝通交流是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基礎。大學生年齡普遍都在二十歲左右,與中學時代相比,大學生心理和生理都發生了較大程度的變化。輔導員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他們比較了解和掌握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通過及時的溝通和交流,可以收集到他們關心的熱點、焦點問題,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從而在思想上、學習上、生活上全面的關心學生、愛護學生。輔導員對學生重視和關愛,使得他們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更好,地位更高,變得更加可信,這無疑為和諧師生關系的創建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溝通交流是提高學生工作成效的關鍵。當今社會新舊觀念共存、多元文化的交織、社會轉型的茫然使大學生的思想受到很大的沖擊和影響,而只對學生一味填鴨式的機械灌輸,其結果往往導致學生無動于衷。通過與大學生面對面的交流,可以了解和把握學生群體的共性和個性情況,掌握工作上的重點難點和計劃思路,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生教育與管理工作,及時解決大學生思想上、學業上、生活上存在的或潛在的種種問題,并根據學生的特點提供幫助,切實履行輔導員的工作職責,使輔導員的工作在教育過程中更加具有針對性,從而確保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充分挖掘青年學生的潛力,提高其素質,促進大學生政治上不斷進步,思想上不斷成熟,人格上不斷完善。
二、明確與學生溝通交流的目的
1.切實解決學生實際困難。通過溝通交流,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個人及家庭情況以及個性特點,引導學生健康的發展。做學生的良師;深入了解學生學習生活、成長發展中的困難、困惑、煩惱與迷茫,幫助學生解決困難,化解危機,做學生的益友。
2.切實把握學生思想動態。通過溝通交流,輔導員要了解學生對各類事物的關注態度,及時掌握學生主流意識形態,做學生的掌舵人;了解學生的理想追求,教育引導與激勵學生,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發展自己、超越自己,做學生的指路人。實現真誠平等交流、有效溝通,建立與增進互相理解、信任、支持、友誼、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做學生的知心人。
3.切實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作為輔導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項基本功,與學生溝通交流需要輔導員掌握心理學、教育學、管理學等多領域的知識,對于提高輔導員學習能力和業務素質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在交流的過程中,需要輔導員擁有傾聽的藝術和良好的口才,掌握溝通技巧等。這就促使輔導員必須加強滋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三、掌握與學生溝通交流的方法
輔導員通過談心,可以有效地緩解矛盾,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在談心過程中,必須針對后進學生的心理和實際情況,綜合運用談心的方法,才能使談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善“聽”。善“聽”就是要能夠認真聆聽學生的講話,這是對學生的一種起碼的尊重。同時拉近了雙方的情感距離,往往能夠使學生把真心話都說出來,從中可以發現學生思想上存在的問題,有的放矢地做好工作。在溝通交流的過程中不僅要用心去聽,同時,要配以積極的表情、聲音和動作等,給學生以積極的反饋,增強他們講話的信心,使他們樂于講下去。通過細“聽”,能使使溝通的過程真正成為“雙方講話、熱烈討論、交流感情、解決矛盾”的互動,從而大大增加實際效果。
2.善“言”。善“言”就是要善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思想感情。這是觸動學生思想、引起學生共鳴、解決學生思想問題的主要手段。輔導員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要使學生對自己的話感興趣,讓學生能“聽進去”,必須掌握一定的談話的方式方法:一是要選擇好話題。要使學生對自己所談的話感興趣,就要適應學生的知識范圍和心境,選擇他們關心的話題,由淺入深,由遠及近,逐步觸及正題,以保證談心有一個良好的開端。二是要注意語氣。談心是為了解決問題和化解矛盾。因此,在談心過程中,要注意避免諸如陰陽怪氣、言不由衷的語氣,以免引起學生的反感,要用柔和的語氣表示出自己的坦率與真誠,從而增強談心的效果。三是措辭要得當。在談心中,要把自己放在與學生平等的地位上,注意講話的措辭,以營造融洽的談心氣氛,從而做到“聲聲入耳”,以引起學生的共鳴,以達到“以心交心”、“心心相印”的效果。
3.善“察”。善“察”就是在交流過程中,不時的察言觀色,正確運用交流技巧。每個人都有每個人不同的性格特點和行為風格,因此,在溝通交流過程中,我們不能“一竿子打倒一船人”,在不同場合不同對象都用一套方法。了解對方當時的內心活動是做好溝通的先決條件,這樣可以有效地促進雙方的溝通,拉近雙方的心理距離。
4.善“思”。善“思”就是輔導員在與學生交流過程中要多動腦筋,勤于思考。不同學生的不同問題、不同心理特點我們要采取不同方式進行溝通和交流。要做到這一點,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工作中或是在交流溝通過程中都要培養重點思維的習慣,這樣才能在學生的交流過程中明確重點目標,抓住重點問題,化解主要矛盾,從而獲得最高的工作效率。
因此,輔導員在與學生溝通和交流的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心理因素,綜合運用“聽、說、察、思”的方法,增強交流效果,有效地解決學生現實的或潛在的思想問題。
溝通的目的是為了達成共識,在工作中加強溝通,有利于增進師生之間的理解,有利于創新思想教育方法,有利于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成才創造良好的環境, 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高校中與大學生接觸最多的教育者,輔導員應該重視和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
參考文獻:
[1]冷余生,解飛厚.高等教育學(修訂版)[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
[2]段鑫星,程婧.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
[3]戴志富.師生談話的技巧與藝術[J].吉林教育學院學報2008.(2).
(作者簡介:阮婉瑩(1985.3-),女,本科,輔導員,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計算機與軟件學院輔導員辦公室,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