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世紀前,企業造摩天大樓,意味著企業家的雄心,是一種偉大和果敢;一個世紀后,企業家把大樓建造得越高,似乎離偉大二字越遠
中國有數不清的企業家,但堪稱偉大的沒有。與那些已經建立世界聲譽的優秀的中國科學家、學者、藝術家和體育明星相比,在世界上有知名度的中國企業家,也幾乎沒有。在中國幾乎家喻戶曉的企業富翁,到了美國近乎無人知曉。
為什么中國出不了偉大的企業家,或哪怕是世界上有些知名度的企業家?
一般的解釋是,中國的企業家缺乏創新,無論是技術創新還是管理創新,中國的企業都是跟在人家后面模仿,不領導企業創新的企業家自然不是偉大企業家。還有一種解釋是,中國的企業家沒有冒險精神,而冒險精神是鑄造偉大企業家不可或缺的基因。這兩種解釋都對,但都不夠“到位”。模仿別人只要把企業做大,有全球競爭力,也能成就偉大企業家。蘋果公司做出了iPhone,三星公司不是跟在后面出了個Galaxy,你能說三星的掌舵人不是偉大的企業家?中國企業家也不是怕冒險,否則也不會這么快就涌現這么多的世界級富翁。
中國出不了偉大的企業家,恐怕要害還在于企業家的理念和價值觀與“偉大”二字有些距離。但凡稱得上世界上偉大的企業家,都有不同尋常的管理思想,這些充滿哲理的管理思想不僅造就一個偉大的企業,而且可以傳世,值得研究企業管理的學者們長期揣摩。日本索尼公司的創始人之一盛田昭夫寫過那部著名的《日本可以說不》一書,闡釋了品質管理以及品質管理和國家命運之關系的思想,叫人難忘。所以,日本的企業模仿了美國企業多年,但卻創造出連美國企業家都自嘆不如的TQC(全面質量管理)體系,成就了一批偉大的企業家。中國企業家出書的不在少數,但沒有一部書能讓研究企業的大學教授記住。
更重要的還在于,偉大的企業家總是把企業經營當作改變社會的舞臺,通過自己的獨特貢獻使世界變得更為美好。這些企業家也要賺錢,但他們更樂于見到消費者或顧客使用自己產品時的燦爛笑臉。筆者不久前參與蘋果公司在中國一個新旗艦店項目的論證,了解到每一家蘋果旗艦店的工作人員,最大的任務是幫助顧客盡情享受蘋果產品的功能,他們沒有任何銷售的指標,顧客的笑臉就是他們的業績。這種情況會發生在中國公司的旗艦店嗎?如果是那樣,公司老板即使不被人稱作是傻子,公司內部管理的制度也會因此而混亂不堪的。中國的企業家還停留在“不管白貓還是黑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的階段,眼光還是聚焦在財務報表上的銷售收入和利潤,沒有閑情逸致去想消費者的笑臉。
偉大的企業家關注的是能讓企業基業長青的新的思想,關注的是如何改善人們的生活方式(賺錢就在其中),不太在意外形的東西。世界級大富翁巴菲特至今仍住在普通的居所中,蘋果公司的總部從外形上看也不起眼,如果搬到中國來,充其量只能算一個較大規模企業的辦公樓。中國的企業家,只要上了一定的檔次,物質形態上的象征總是比較嚇人的。很多年前,筆者參訪一家由農民企業家創辦的企業,這位企業家剛剛在國內有些名氣,公司尚未上市,辦公大樓已經建得像宮殿似的,五星級酒店的設施一應俱全,果然后來還被旅游部門掛上了五星標記。就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新聞里傳來遠大集團要在長沙建造世界第一高樓的消息,樓高220層,比迪拜的全球第一高樓高出50層。遠大集團是國內知名企業,要在長沙建世界第一高樓,冒險精神是有了,但反倒顯得冒進過頭了。世界只有一個迪拜,摩天大樓與沙漠同成一景是迪拜的國家符號,別人是學不來的。世界上類似長沙的城市不計其數。突然冒出一個世界第一高樓免不了有幾分滑稽。遠大熱心建造世界第一高樓,而且選在長沙造,其實還是一種境界使然。
一個世紀前,企業造摩天大樓,意味著企業家的雄心,是一種偉大和果敢;一個世紀后,企業家把大樓建造得越高,似乎離偉大二字越遠。
中國已經取代了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中國的企業家代替不了日本的企業家,在“偉大”稱號面前相形見絀。日本的經濟似乎不夠景氣,但日本還有一批偉大的企業家,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就請過多位日本著名企業家當座上客,但沒聽說過有哪位中國企業家在日本走紅,被日本同行稱為偉大企業家的。
中國出不了偉大的企業家,也不能全怪企業家,我們今天的這種環境(自然是指體制)還沒有到出偉大企業家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