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才是讓社交網絡公司活下去的生命力源泉?“真實,是一劑苦口的良藥,無論何種情況,放棄真實就意味著死亡。”人人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陳一舟如是言。
真實,需要自上而下構建
史玉柱曾給巨人公司立規:下級說上級好話,當場罰500元,但上級不在場時不罰。被罰過的有十幾起。史玉柱的邏輯是,愛聽好話是人的天性,但需克制,愛聽下級奉承的領導,情商一定低,聽下級批評如同吃補藥,聽下級奉承如同吃砒霜。陳一舟骨子里認同這個觀點,因為人人公司長期以來就一直推行“極端真實主義”。
“如果我們能夠給企業構建真實主義的文化基因,那企業將會煥發的活力和迸發的生產力將不可估量,會令所有人驚喜異常”,他說。
有一次,公司華北銷售總經理曹淼和幾個同事一起向陳一舟提一個很尖銳的意見,講之前大家都有些忐忑,提后,陳一舟不僅沒有發怒,還感慨“在互聯網公司,我們能有這樣敢說真話的團隊是能夠不斷快速發展的基石”。相較以往的履職,曹淼感覺,人人公司的環境基調是鼓勵大家做批評的。
頗有容人雅量的陳一舟覺得,要讓真實主義成為企業基因,就需要在企業文化中對這個理念進行培育和普及,這種普及是自上而下的,唯此才能證明企業高層的重視,吸引員工們效仿。自上而下意味著公司掌門人需以身作則。
在人人公司,下級向他的直接上級提意見將獲得鼓勵,當然下級也可以向上上級、CEO提意見。陳一舟覺得,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希望提意見是面對面的,可以對人,可以對事。
兼聽善言,和而不同
陳一舟之所以拿自己和高管“開刀”,有他的一番道理。他覺得,領導者個人的認知總有偏差,一旦有偏差,行動就不能完全按正確的方向改變世界,所以要不斷進步,就要不斷修正對自己、世界的看法。對他來說,面子不重要,重要的是把事情做成、進步得更快。
誠然,人的本性是不愿意承認錯誤的,尤其是在公開場合。陳一舟聽到別人批評時也會不高興,但往往這時他會克制自己,并且心里對自己說,不論對錯與否,別人敢說話對自己有好處,只有這樣才能鼓勵大家提意見。“大家偶爾也會提錯誤的意見,如果你馬上把他打倒,那很多正確的意見以后也不提了,那你不虧了嗎?所以不管成熟不成熟的意見,我都聽著,讓提意見的人感覺很好。而且不管采不采取行動,我都會告訴他,讓意見有個結果。大家感覺我的反饋是正向的,這樣提意見的人就會越來越多,你的進步也會越來越快。”
事實上,文化和諧、員工活躍、績效顯著的創新型企業往往有一個共通之處,CEO善于主動深入群眾,積極聽取意見,這是企業高管可貴的品質之一。陳一舟一面自己這樣堅持,一面也告誡擔心沒面子、日后不好管理員工的公司管理者:如果連這都怕,那最可怕的事就會發生——你不會進步了。
兼聽則明。人人公司首席營銷官江志強稱“溝通是永遠不嫌多的”。每當下屬提出值得他關注的事,江志強都會多找幾個人問、了解情況,假如華北地區的銷售壓力大,江志強不只會聽曹淼的意見,還會找曹淼的下屬及相關的人了解,“我會深挖,多維度了解一個問題。如果只聽一個人說的,萬一他說的不是真的呢?”
當然,追求和而不同的結果,言者也需要講究方法。剛開始曹淼常用很激烈的語氣甚至拍桌子來提意見,事情是解決了,但傷害團隊協作。其后的他開始學著用正確的方式,向正確的人,提正確的意見。而入職人人公司8年的華東分公司副總經理、性格叛逆從小就不迷信權威的陳高銘敢講的同時也很講策略:“像陳一舟是個很友好、隨意的人,喜歡聽故事和笑話,所以用一些比喻、例子提出自己的意見效果會比較好;江志強非常職業,所以向他匯報就應該用一些數據、案例,講一些趨勢。”
領導者的科學理性
崇尚真實主義的企業文化,需要制度的有力保障,否則文化虛化,真實主義難以落地生根。
“當我們發現管理人員不主動聽取意見時,就不會提拔,因為我看不到他進步的一天。如果你想進步得快些,就要定期地非常開誠布公地讓你的下級、同級和上級給你提意見,批評你。”陳一舟說。
不會提拔并非主觀論定,而是跟考核掛鉤。陳一舟正考慮企業管理架構和KPI考核體系做進一步的調整,建立真實主義可以流通的渠道。比如,KPI考核不應僅局限于部門的表現進行打分,還應該加入大部門和公司整體的考核參數。這樣可以通過績效獎勵的方式,鼓勵員工對于企業發展的整體戰略建言獻策。
按照他的設想,這樣一來,企業文化和企業的正確科學決策,以及員工的切身利益就緊密掛了鉤。換言之,真實主義的普及將給員工和企業帶來真真切切的大實惠。
陳一舟坦言,真實主義的構建過程不易,時間、精力的投入將是巨大的,此過程需要所有參與者的堅定信仰,持之以恒。像韋爾奇就花費近10年時間,才使得坦誠精神成為通用電氣一件理所當然之事。
發現真實,秉持真實,其實對CEO的個人素養要求不低,這需要領導者具備相當的科學理性。“多研究歷史才能保持極端真實主義。因為和人有關的事物,歷史總是在重復著類似的故事”。陳一舟特別喜歡讀書,他稱創業時的一個最“便宜”的好習慣是不斷看書和學習,一年閱覽各色書籍數百本。人人公司COO劉健認為,這種好奇心和求知欲應該是陳一舟成功的重要因素。一次到美國出差,陳一舟的行李里放了兩百本書,讓出租車司機大吃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