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漢語拼音是學生學習漢字的重要工具。傳統的漢語拼音教學既枯燥又乏味,有必要對漢語拼音教學進行改革和創新,不但可以有效節約教學時間,還能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拼音;化整為零;體驗成功
漢語拼音是學生學習漢字的重要工具。然而對剛從幼兒園出來進入小學一年級學習的學生來說,拼音字母是一些完全陌生的符號,學起來既枯燥又乏味。
一、對漢語拼音教學要進行大膽地改革,具體做法如下:
1.化整為零,與學課文同時進行。每節語文課30分鐘聽故事說故事識漢字,留出10分鐘左右教學拼音。可以放在課堂的開始,也可以放在結束前10分鐘。拼音教學時間延長到第12周結束。
2.先記住音,后認讀形,分散難點。第一次見面同時要記住每個字母的讀音和字形,學生負擔很重。我們的拼音教學是從聽錄音開始,每天兩次10分鐘播放漢字拼音錄音帶,將漢語拼音字母表掛在黑板前,讓孩子邊聽邊讀。同時,發給每個學生一盤拼音磁帶,讓學生帶回家,隨時可聽。三天以后,學生們聽熟了字母的發音,對照字母看熟了它的形,對每個字母的寫法有了大致印象,再分批強化鞏固,每節課花10分鐘認讀3~4個字母的音與形,教師適當進行正音。這樣學生不僅學得輕松,而且遺忘率低。
3.根據記憶規律,增加復現機會。學生學拼音學得快,忘得也快,這就是這個年齡段學生的特點。教師針對學生的記憶特點,采用多種形式,加強反復鞏固,在學生還沒忘之前,及時復習鞏固。例如,學習字母“d”、“t”,安排在四個10分鐘內學完。第一個10分鐘認讀“d”、“t”的音和形;第二個10分鐘學習“d”、“t”與“i”、“u”相拼的音節;第三個10分鐘辨析“ d”與“b”,練習拼音與“d”、“b”相拼的音節;第四個10分鐘學習“d”、“t”的書寫。這樣反復的次數多了,學生記得更牢了。
4.實驗教材的課文要用全注音。學生邊學拼音,邊在閱讀課文時練習拼讀,拼音學習的效果能即時反映出來,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拼音的內在動機,也增加了學生拼讀練習的實踐機會。
這樣教學拼音,教學時間雖然延長到12周結束,但由于化整為零,實驗班教學拼音的總課時數約25課時,比常規教學時間整整減少了一半以上。
二、漢語拼音教學改革效果顯著:
1.有利于突出重點,提高效率。每次拼音教學雖僅十分鐘,但教學的重點十分突出,目標單一,便于把握。去除了繁瑣內容,流于形式的“水分”沒了,分分秒秒都抓緊,效率自然提高了。
2.有利于反復鞏固。拼音教學時間分散于12周內,難點分散了,復習機會增加了,學生容易牢固掌握。
3.有利于拼音與識字有機結合。由于實驗班的學生是邊學拼音邊學漢字的,所以學生學會了拼讀音節,馬上就能在實驗教材中運用已學的拼音技能認讀漢字。兩者有機結合,使學生在拼音技能的運用過程中逐漸達到熟練掌握。
4.有利于激發學習興趣。每次拼音學習時間10分鐘左右,學生尚未厭倦之前,教學目標已達到了。學生每次拼音學習都是在余味無窮中結束,因此,學生學習的興趣始終如一。再加上拼音學習與認識漢字有機結合,學生認識到拼音在識字正音中的作用,不斷體驗拼讀成功的喜悅,愈加提高了學習拼音的興趣。
責任編輯: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