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問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推進學生的學習進程,更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在小學英語課堂里,提問要注意幾點:一是關注起點,鋪墊新知;二是緊扣文本,關注“中點”;三是突出終點,關注思維。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堂;提問
課堂提問是教師組織課堂教學的基本手段,是教師了解學生學習起點,組織開展課堂教學的重要途徑。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課堂提問具有重要的教學意義。一個好的課堂提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學習共鳴,推進學生的學習進程。如何有效把握小學英語課堂提問的“落點”呢?
一、關注起點,鋪墊新知
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不是一張白紙,而是帶著自己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經驗參與學習的。因此,教師在設計提問時,要關注學生的生活起點和認知起點,達到提問鋪墊新知的作用。
1.關注生活起點,巧設情境。在小學英語課堂提問的設計中,教師要善于關注學生的生活起點設計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巧設情境,在課堂上模擬生活場景,從而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學生的新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教學牛津版小學英語6B Unit 7 A letter to a penfriend A板塊第一課時,教師可這樣設計提問:Hello ,everybody,I’ m glad to meet all of you!I believe you know me very well. So would you like to say something about me?這個問題是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熟悉的老師,因此,有效地給學生創設了生活化的情境。在這個生活化的情境中,關注了學生的生活起點,能夠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英語學習中來,為新知的學習打下了基礎,為學生的語言操練搭好了平臺。
2. 關注認知起點,整合經驗。建構主義認為,學習的過程是舊知識不斷同化新知識的過程,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更是如此。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有效的問題設計應該關注學生的認知起點,通過有效的問題整合學生原有的認識經驗,為新知識的學習打好鋪墊。
二、緊扣文本,關注“中點”
有效的提問應該是“劍指中心”的,應該是突出重點的。在小學英語課堂提問中,教師要善于把握課堂提問的中點,設計的問題要緊扣文本。這樣,學生才能在有效提問的引導下對文本內容進行自主閱讀,進行自主探究,從而層層深入地把握文本內容。
1.整體式提問。小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應該是一個整體性的過程,但是,現在一些教師在教學中卻對英語語篇內容進行支離破碎地分解,這樣雖然能夠讓學生在短時期內掌握一定的英語知識,但卻不利于他們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長期發展。因此,教師要根據語篇內容進行整體式提問,并且緊扣語篇文本內容。
2.對比式提問。在一些小學英語語篇中,有的內容具有很強的對比性。針對這些文本內容,教師要善于利用對比式的問題,引導學生在文本中獲取文本信息,理清文本的基本脈絡。
三、突出終點,關注思維
現在,一些教師在英語課堂上提出的問題沒有思考性,教師一問學生立刻能夠回答,這樣的課堂從表面上看似乎教學十分成功,其實課堂成了問題的堆砌,是沒有現實意義的。因此,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教師設計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思考性,要能夠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力。
如在教學牛津版小學英語5B Unit 8中討論周末活動時,教師可提問:“What do you do at the weekends?”這個問題是具有一定的開放性的,不同的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都能夠進行回答,是引導學生對often的用法進行訓練的有效素材。課堂上,由于學生的英語水平不是很高,因此,只能想到:“I often watch TV .”“I often do homework.”等等。此時,教師可把思考的時間留給了學生,并且適時對學生進行提示: “talk about some sports or hobbies which you often do”, “I often play football./I often read books.../I often play computer games./I often help my mother do housework....”
具有思考性的問題,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夠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探究,給英語課堂帶來廣闊的思維空間。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正確設計課堂提問,把握課堂提問的起點、中點和終點,從而讓有效提問催生高效的小學英語課堂。
責任編輯:一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