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傳統的數學教學具有天生的不足,多媒體技術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既有優勢,又具有局限性。在多媒體技術環境的支撐下,教師應適當地開發多媒體數學教學積件,并在多媒體課件中恰當地調用多媒體積件為中學數學教學服務。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課件;數學教學
一、傳統數學教學中的不足
傳統的中學數學教學往往比較單調,一塊黑板、一支粉筆,或是再加些實物模型。由于學科自身的特點,中學數學既不能像有些學科那么形象、生動、具體,也不可能像另一些學科那樣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因而,傳統的教學方法存在著三大弊病:
1.效率低。板書、作圖所花的時間占用太多的課堂時間,使講解、討論的時間不夠;
2.數學關于“動”的問題很難表現;
3.幾何作圖、幾何變換、函數作圖或不同參數的函數作圖麻煩費力,老師不好講述,學生也不好理解和接受。
二、多媒體課件的特點和局限性
目前,在中學教學中多媒體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形式上是以課件為主,即以一堂課為單位,圍繞一堂課的教學內容來制作多媒體軟件,這種形式的好處是同教學結合緊密,能滿足教師教學上的需要。同時,由于是教師自己制作,能夠充分發揮教學個性,這種形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般課件具有以下特點:
1.課件與教學目標、教學策略、學習理論密切相關,是編制者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的具體體現。
2.課件成品后不可以改,教師和學生不能重建改造以適應自己當前的教學。
3.適用于事先確定的特定的教學目標和具體的教學情境。
4.有的課件完全與教科書配套,緊扣教學大綱,緊扣某版本中學教材,按教材書章節安排課件內容。
5.具有整體性、特定性、封閉性。
但課件有它的局限性:學校課堂教學實踐證明,課件這種事先有教學設計確定的,有固定的過程,定型的情節,模式化的、封閉的整體型教學軟件,不利于教師和學生的個性與創造性的發揮,不能適應于千變萬化的現實課堂教學。課件的設計是不可重組的整體,必須從頭到尾運行,這是教師所不能接受的,也是很多的課件不能推廣的原因。
三、多媒體積件及其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特點
對于多媒體課件,首先應該保持自制課件這一應用形式,再發展積件。積件像積木一樣,由教師根據自己的需要去搭建各教學所需的各種教學“積木”圖形。
積件是由教師和學生根據教學需要自己組合運用多媒體教學信息資源的教學軟件系統。積件思想作為一種關于CAI發展的系統思路,是對多媒體教學信息資源和教學過程進行準備、檢索、設計、組合、使用、管理、評價的理論與實踐。它不僅僅是在技術上把教學資源素材庫和多媒體著作平臺進行簡單的疊加,而是從課件的經驗中發展出來的現代教材建設的重要觀念轉變,是繼第一代教學軟件課件之后的新一代教學軟件系統和教學媒體理論。
積件就是將學科知識分解成獨立的知識單元,以這些學科的獨立單元對象,將它們制作成獨立的多媒體素材,如圖片、聲音、動畫、視頻軟件等。
積件是針對課件的局限性而發展起來的新的教學軟件模式和新的教材建設思想,它的主要特點是:注重人的主體性;開放性,自繁殖性;繼承性與發展性;技術標準規范性;易用性,通用性,靈活性,實用性。
積件與課件的關系是繼承與發展的關系,積件包含了課件的特殊性,課件是積件的特例。它們的不同是課件適用于某一具體的教學情境,積件適用于任何變化的教學情境。課件經適當的加工,就可納入積件的微教學單元庫,為其他教師重組使用。積件經某教師組合成適合當前教學情境的內容,也就構成一個“臨時”的課件。課件與積件可以相互轉化、相互結合、相互包含。
具體應用到中學數學教學上,積件的開發應用具有以下特點:
1.知識單元的獨立性。一個積件一般只針對一個知識點,方便在課件中進行調用或是直接使用。
2.使用操作的簡單性。使用數學積件的數學教師一般計算機操作能力有限,過于復雜的操作往往不能讓人得心應手,也不利于學生專注于知識的本身的獲取。
3.視覺上的直觀性。應當開發符合現實形態的積件以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知識。如對立體幾何和空間概念的知識積件也應當以三維的形態展現出來。另一方面,積件的界面布局要合理,突出或強調數學知識的展現。
4.學習上的有效性。對于數學中因參數的改變而有所不同的性質,應當盡可能地讓積件根據設定的參數而動起來。而不是簡單的將課本上的知識靜態的照搬到積件上,這樣做的意義就不是很大。教師也不要故弄玄虛,把本來簡單的知識弄得過于強調和花哨,如亂加聲效和過多重復等。
責任編輯:一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