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威寧縣是貴州省招聘特崗教師最多的縣,其數量在全國名列前茅。其“特崗計劃”實施經驗主要是:實行中央、省、市、縣四級“特崗計劃”;從政策上保障特崗教師工資及待遇的落實;為特崗教師在崗位晉升方面提供發展空間。主要成效是:教師來源從單一、封閉走向多元化;改善了師資學歷、學科、年齡以及性別結構的不合理;緩解了教師總量不足,特別是山區學校教師長期短缺的狀況,保障了“兩基”達標,提高了教育質量;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縣級財政負擔。主要建議為:加大特崗教師轉編后的資金支持,延長轉移支付期限,僅靠縣級財政壓力巨大;解決特崗教師住房困難問題,使之安居樂業;學前與高中學段納入“特崗計劃”;逐步建立規范的特崗教師培訓制度,加強培訓。
關鍵詞:威寧縣;特崗計劃;特崗教師
中圖分類號:G6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937(2012)04-0024-03
威寧縣地處貴州省烏蒙山脈腹地,是貴州面積最大、最邊遠的縣,總人口140萬, 其中少數民族人口(彝、回、苗、布依等)35萬,占全縣總人口的25%。由于地域和歷史的原因,該縣經濟文化發展相對比較滯后,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其教育發展也遠低于貴州的平均水平,教育欠賬嚴重,“特崗計劃”實施之前很多年的教師補充都不能滿足該縣對師資的迫切需求。“特崗計劃”的實施,有力緩解了威寧縣教師總量不足,特別是山區學校教師長期短缺的狀況,極大地提高了教育質量,被譽為“惠民工程”和“民心工程”。
一、威寧縣“特崗計劃”實施的經驗
2006年,威寧縣作為貴州省首批納入“特崗計劃”的6個縣之一,當年招聘特崗教師1 000名。之后,省、地、縣三級政府加大了招聘特崗教師的力度,截至2010年,共招聘6 589名特崗教師,占貴州全省特崗教師總數的1/5以上,招聘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是全省特崗教師最多的縣,在全國名列前茅。
特崗教師中本科生1 824名,占總數的27%。招聘女性特崗教師2 689名,占特崗教師總數的40%。總體上看,威寧縣的特崗教師中,專科畢業生多于本科生,男性多于女性。為更好地對特崗教師進行管理,2008年威寧縣出臺了《威寧縣特崗教師管理辦法(試行)》,對特崗教師管理考核、職責與義務、待遇及政策保障、獎勵與處罰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規定。
(一)實行中央、省、市、縣四級“特崗計劃”
從2008年開始,貴州省參照中央“特崗計劃”模式,由省、地、縣分別提供資金,創造性地實施地方“特崗計劃”,即建立國家、省、市、縣四級“特崗計劃”實施制度,是一項具有開創性的舉措(其他省只有兩級或者三級特崗)。
中央“特崗計劃”以補充農村初中教師為主,采取“教師流動、騰出崗位、優化結構”的方式,將學歷不合格的初中教師逐年調整到小學崗位,騰出初中崗位招聘中央特崗教師。省、市“特崗計劃”主要招聘專科以上學歷畢業生到小學任教。縣級“特崗計劃”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招聘具有教師資格的代課教師。把代課教師納入縣級“特崗計劃”之中,既以人為本,也尊重歷史,被視為最有人性化的亮點之一,具有諸多意義和價值。
(二)在政策上對特崗教師的工資及待遇進行保障
威寧縣特崗教師自聘用后,享受在職公辦教師同等工資和待遇,工齡和教齡自簽訂特設崗位教師聘任合同之日起計算。同時,特崗教師簽崗聘用后,醫療、生育、住房公積金等各種福利保險都和在職公辦教師保持一致。此外,威寧縣對特崗教師3年后的接轉工作做得比較到位,教師無需為3年后的正式編制“走后門”或實行“潛規則”,從根本上保證了特崗教師隊伍的穩定。
(三)在崗位晉升方面為特崗教師提供發展空間
為留住特崗教師,在崗位晉升方面,威寧縣將特崗教師和其他教師等同對待。2011年全縣公選了200名副校長和400名校長助理(滿1年工作經驗即可參加公選),其中特崗教師300多名。服務期滿轉編的特崗教師擔任副校長,未滿3年尚未轉編的擔任校長助理,這種做法使得特崗教師對前途充滿了信心和希望。威寧縣為留住特崗教師做了諸多努力,使得特崗教師流失人數較少,留任率高。
二、威寧縣“特崗計劃”實施的成效
“特崗計劃”政策實施以來,威寧縣教育狀況有了相當大的改觀,農村尤其是山區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得到大量、迅速的補充,實現了師資隊伍建設的跨越式發展,主要成效如下。
(一)教師來源從單一、封閉走向多元化
威寧縣原有公招教師模式主要面對威寧本縣生源,一般都要求有威寧戶口,“特崗計劃”打破了這一封閉的教師招考模式。國家級特崗和省級特崗面向全國招聘教師,現在威寧縣的特崗教師有了來自外省籍的畢業生,如湖南、湖北,甚至黑龍江省的畢業生,也有很多是本省外縣籍的畢業生,外省外縣籍的占全部特崗教師的近3/4。對此,縣教育局有關領導非常贊同:“以前是封閉式的招考,戶籍都是威寧。特崗教師招聘解決了這個問題,各種文化交融對于師生很有好處。”最重要的是“解決了農村學校的人才來源問題,保證了農村學校對于教師量上的需要。”
(二)改善師資學歷、學科、年齡以及性別結構的不合理
“特崗計劃”的實施改善了威寧縣農村學校師資長期存在的學科、學歷、年齡、性別結構的不合理問題。
1.學歷結構
威寧縣原有教師學歷水平普遍很低,有的盡管有大中專文憑,多是通過函授、自考取得的。“特崗計劃”實施5年來,共補充本、專科畢業生6 589名,使得教師學歷水平迅速提升,優化了教師的學歷結構,滿足了義務教育基本需要,提高了教師整體素質。
2.學科結構
長期以來,威寧縣農村中小學普遍缺少英語及音、體、美專業教師,這些課程要么由其他教師兼任,要么干脆不開設。“特崗計劃”的實施,使得縣以下的中小學有了專業的英語、信息技術和音、體、美教師,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村學校教師學科結構的不合理狀況。
3.年齡結構
威寧縣農村教師隊伍老齡化非常嚴重,部分公辦教師年齡偏大,職業倦怠感嚴重。還有些因為身體等原因在編不在崗,無法承擔教學任務,卻占著編制,加之財政困難,每年新招聘的教師非常有限,不少小學和教學點只能臨時聘用代課教師。“特崗計劃”實施5年來,全縣特崗教師占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總數的48%,緩解了教師老齡化問題。
4.性別結構
威寧縣因為農村學校條件艱苦,有些地方甚至用水都非常困難,原有教師隊伍中,長期男多女少,性別失衡。“特崗計劃”實施后,女教師逐漸增多。2006年威寧縣共有8 618名教師,其中女性2 858名,占33%,到2010年,在14 457名教師中,女性有5 783名,達41%。可見,特崗教師的到來,使威寧縣教師尤其是農村學校教師性別比例逐漸趨于均衡。
(三)保障“兩基”達標,提高教育質量
在“兩基”國檢中,生師比達標是一項硬指標,不達標就一票否決。“特崗計劃”的實施,為威寧縣農村中小學補充了大量合格的教師,對威寧縣乃至全省“兩基”達標和農村義務教育的發展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在教育質量方面,特崗教師年輕,工作有激情,文化素質高,具有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術,使全縣尤其是農村地區的教育質量得到全面提高。2006年以來,全縣適齡兒童入學率增加2%,輟學率降低2.1%,初中階段入學率增加38%,輟學率降低5.1%,達到了“學生喜歡、家長高興、學校滿意、教育局也滿意”的多贏效果。正如該縣一位領導所說:“沒有‘特崗計劃’這個政策,威寧教育就是要垮掉的教育。今天的‘特崗計劃’對我們的教育起了重要的作用。停止執行,威寧就沒法談素質教育和均衡發展。要讓威寧的孩子上好學,實現均衡發展,就要加強完善‘特崗計劃’,千萬不能削弱,其教育意義和價值怎樣估計也不過分。”
此外,“特崗計劃”還解決了一些當地難以解決的問題。例如,2005年國家在威寧縣投入了9 000多萬人民幣的遠程教育設備,電腦大量進入農村課堂。但多數農村教師不會使用電腦,電腦只能閑置。特崗教師因為掌握現代教育技術,能把這些設備利用起來,因而引領了所在學校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
(四)緩解縣級財政負擔
威寧縣招聘的6 589名特崗教師中,1/2是中央特崗教師,3年任期內由中央財政負擔大部分工資。另外一半特崗教師中的2/3是省、地級特崗教師,工資主要由省和地區財政負擔。其余不足1/6的縣級特崗教師工資由縣財政負擔。也就是說,威寧縣每招1名特崗教師,國家、省、地就同時幫助補充5名特崗教師,并提供這5名教師3年的工資,緩解了縣級財政的負擔。
貴州省一直堅持“省級統籌,規范招聘,競爭擇優,體現需求,服務基層”的理念。貴州省教育廳師范處有關負責人說:“這幾年地方計劃能夠推進,跟省政府的統籌關系很大。有一年是分管教育的副省長來組織啟動會,有的縣財政困難,必須由省政府財政來兜底。不把‘省財政承諾兜底’這句話寫進去,肯定沒法推進。這樣,縣‘特崗計劃’才能大膽補充。”
三、威寧縣實施“特崗計劃”存在的問題與建議
(一)特崗教師轉編后縣級財政壓力巨大,建議延長轉移支付期限
威寧是國貧縣,縣級財政十分薄弱。以2011年1月到5月為例,財政預算收入為42 890萬人民幣,而預算支出達99 299萬人民幣,財政支出遠遠大于財政收入。3年接轉后全縣教師年工資近2億人民幣,而縣級財政年收入僅5~6億人民幣,(2010年全縣GDP為5.018億人民幣)。3年特崗教師聘用期滿沒有中央經費補助,縣級財政將面臨巨大的財政壓力。教師(原特崗教師)工資可能會出現無錢可發的局面。縣級財政也無法保障后續招聘的特崗教師的工資待遇,后續資金來源是個嚴重的問題。
鑒于此,建議國家繼續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延長轉移支付期限。3年轉編后實行三級財政分擔資金投入,實行中央、省、縣三級財政各占適度投入比例并固定化,長期投入。投入比例按省和縣的財政狀況而定,以威寧縣為例,中央、省、縣三級投入比例可以為4:3:3。
(二)解決特崗教師住房困難問題,使之安居樂業
威寧縣特崗教師絕大部分在山區學校任教,學校基本沒有教師住房。特崗教師多是農家子弟,父母難以在經濟上資助他們購房,住房成為許多教師的后顧之憂,也是影響特崗教師隊伍穩定的重要因素。特崗教師多數處于適婚年齡,隨著成家人數的增多,住房問題會越來越突出。
安居才能樂業,特崗教師只有安定下來才能安心工作。建議各級政府予以政策、資金的支持,為西部地區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修建周轉房、廉租房,在城鎮建蓋教師保障住房,解決教師的后顧之憂,以穩定現有農村教師,特別是特崗教師,并吸引更多的大學畢業生從事農村義務教育。
(三)學前和高中階段尚未納入,建議延伸“特崗計劃”覆蓋學段
威寧縣計劃在每個鄉鎮都辦公立幼兒園,但專業幼教老師特別缺乏。該縣高中教育也比較薄弱,每10個初中生只有3個能升入高中,高中教育要發展,也需增加教師。目前,特崗教師招聘已經形成比較完備的制度,得到各方的高度認同,如果能將“特崗計劃”延伸到基礎教育階段的“兩頭”,這對威寧整體教育的發展將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四)尚未形成系統和規范的特崗教師培訓制度,建議加強培訓
威寧縣在5年間補充了大量新教師,教師培訓問題突出。盡管采取多種方式培訓,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人數眾多,不論是從培訓范圍還是質量上來看,都不盡人意。建議對特崗教師進行有效而適切的培訓,并逐步創建一個較為完善的特崗教師支持服務體系。
實習編輯:羅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