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澳大利亞社會綠色技能領域的利益攸關方至少包括聯邦政府(中央政府)、州(領地)政府、業界、以從事職業教育和培訓為主業的技術和繼續教育學院、綠色技能領域相關機構和廣大公民等方面,各方積極互動,創造了當前澳大利亞綠色技能領域欣欣向榮的局面,其經驗對我國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澳大利亞;綠色技能教育;教育實踐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937(2012)04-0059-04
受澳大利亞教育、就業與勞動關系部(Th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Employment and Workplace Relations, DEEWR)資助,應澳大利亞技術和繼續教育 (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TAFE)校長委員會(TDA)邀請,筆者于2011年上半年赴澳進行為期6周的考察。在TDA的安排下,筆者訪問了7所TAFE學院、3個政府部門、2家行業培訓機構,比較全面地了解了澳大利亞綠色技能教育發展的現狀以及可持續發展產業領域職業技能培訓的相關政策。
澳大利亞是一個崇尚可持續發展的國家,社會成員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較高,對當今世界氣候變換趨勢比較關心,社會各個層面普遍對于綠色技能持積極態度。通過此次考察,筆者感受到,澳大利亞社會綠色技能領域的利益攸關方至少包括聯邦政府(中央政府)、州(領地)政府、業界、從事職業教育和培訓為主業的TAFE學院、綠色技能領域相關機構和廣大公民等方面,6個方面積極互動,創造了當前澳大利亞綠色技能領域欣欣向榮的局面。
一、聯邦政府(中央政府):
從戰略層面對全國綠色技能發展進行宏觀規劃
進入21世紀以來,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就綠色技能工作出臺了不少指導性文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為:《綠色技能協議》(Green Skills Agreement,2009)、《綠色技能行動計劃》(Green Skills Action Plan,2010)、《國家職業教育培訓系統可持續政策及行動計劃(2009-2012)》(National VET Sector Sustainability Policy and Action Plan(2009-2012))。從行業角度對于如何實現綠色技能目標、實施綠色技能教育、與業界互動的具體問題做了闡述和規劃,并提出了四大類努力方向:發展可持續技能培訓;開發面向綠色技能的培訓產品和服務;鼓勵職業培訓機構的舉辦者、參與者接受可持續發展的價值觀、原則并開展實踐;減少職業培訓機構本身的碳足跡。這三份文件成為澳大利亞社會各界進行綠色技能發展和實施的政策基礎。
除政策支持外,聯邦政府還對綠色技能給予資金支持。2009年通過教育投資基金的形式下撥項目經費,將綠色技能作為一個申報科目單列,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聯邦政府對這一問題的重視。從結果看,綠色技能科目成功申請到1.35億澳元經費,包括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和科研三個方面。此外,聯邦政府還決定在2011-2014年特別撥款530萬澳元,用于支持在《綠色技能協議》中所列的各項政策目標的實現。
二、州(領地)政府:
從戰術層面對本州內綠色技能工作進行指導
澳大利亞是聯邦制政體,各州(領地)在政治上享有較高的自主權,在政治構架、機構設置上都不是采用“大一統”模式,各有各的特色,靈活多樣,以適應本州(領地)的發展要求為出發點。
此次考察,筆者訪問了澳大利亞發展程度最好的兩個州,即維多利亞州和新南威爾士州。在有關綠色技能方面,它們體現了十分明顯的分權制特點。
在維多利亞州,可持續發展署和技能署是兩個主要負責綠色技能事務的政府部門,其中可持續發展署隸屬于州可持續發展與環境部,面向全州所有行業,通過行政杠桿、財政杠桿提高全州各行業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和水平;技能署隸屬于州教育與兒童早期智力開發部,主要協調面向各個行業的培訓和服務。
在新南威爾士州,州教育和培訓部下屬的培訓服務署是綠色技能工作的主要負責機構。它主導“新南威爾士綠色技能項目”,通過項目經費再分配來實現政府的政策意圖和調控目的。
兩州主管部門雖然行政構架不同,但是工作原則和指導思想異曲同工。
三、業界:綠色技能的最大需求方
現代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綠色技能在各行業的應用對具體的經濟活動參與者來說,往往意味著更大的市場份額、更強的競爭實力、更多的利潤以及來自客戶更多的對社會責任感的認同。對于行業整體和經濟活動參與者個體(包括機構、公司和個人)而言,可持續發展都至關重要。在這樣的情況下,搶占先機者往往會成為贏家,落后者難逃被淘汰的命運。
根據澳大利亞研究人員的統計口徑,五大類行業及其從業人員對于綠色技能的需求最為迫切。第一,建筑業,對應的勞動力需求主要為熱力通風及空調設備操作員、管道工、電工、建筑工、太陽能設備安裝工。第二,運輸和物流業,對應的綠色技能(技術)需求主要為可替代燃料、汽車(混合動力車)維修、供應鏈管理。第三,可再生能源,對應的綠色技能(技術)需求主要為太陽能、風能、水利、地熱。第四,農業,對應的綠色技能(技術)需求主要為糧食種植及牲畜飼養、環保化肥、高效灌溉系統、有機農業、資源管理。第五,制造業,對應的綠色技能(技術)需求主要表現在能源利用的效率上,包括垃圾及副產品循環加工利用、減少原材料能源及水的消耗、減少有毒材料的使用、污染管理、IT技術應用。
上述每一個領域,都需要大量高素質的、掌握綠色技能又有強烈可持續發展意識的勞動者。這樣的勞動者從哪里來?當然從各類學校和培訓機構中來。綠色技能的需求為澳大利亞各級各類注冊培訓機構(Registered Training Organization,RTO)帶來了空前的發展機遇。
每一個行業中,都是那些有長遠眼光的人士先看到綠色技能對未來發展的促進作用,并提早布局,搶占先機,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但是,仍有為數不少的經濟活動參與者只看到眼前利益,還沒有產生危機感和緊迫感。如何引導所有行業中的經濟活動主體去擁抱綠色技能,對于澳大利亞社會來說仍然是一個挑戰。
四、TAFE學院:綠色技能的主要提供方
澳大利亞全國共有3 000多所注冊培訓機構,其中包括58所TAFE學院。TAFE學院全部為公立,由各州(領地)政府管轄。雖然TAFE學院在數量上僅占所有RTO的很小比重,但往往規模較大、培訓課程門類齊全、涵蓋范圍廣,是澳大利亞職業教育和培訓服務的最重要的提供者。
(一)綠色技能的開發帶來新興崗位
每一項綠色技能的產生,都會附帶出現很多相關新興崗位,以可再生能源中的太陽能為例,太陽能電池板安裝、室內外電路連接、太陽能設備的維護和維修等工作需要大量的合格勞動力。
(二)存量升級對綠色技能培訓有很大的需求
綠色已經成為傳統工作升級的一個標簽,代表更高的技術和更強的社會責任感。制造業、建筑業、漁業、物流運輸業、農業、林業、商業、服務業等所有社會領域均有從業人員接受綠色技能再培訓的升級需求。根據澳大利亞統計局公布的2008年統計數據,全澳大利亞建筑業從業人數為 991 200人,物業管理行業從業人數為191 500人。以上僅列舉兩個行業,如果考察所有具有綠色技能升級需求的行業,從業總人數一定非常可觀。這些人所代表的潛在技術升級的培訓需求,對TAFE學院意味著巨大的機會。TAFE學院積極響應業界對于綠色技能的需求,在新興綠色崗位培訓和傳統崗位升級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三)TAFE學院成為培養學生綠色意識的重要場所
可持續發展理念能夠潛移默化地促使學生的行為發生改變(behavior change),這是TAFE學院培訓的一項重要內容。澳大利亞國家質量委員會要求,從2009年起,將“可持續發展”課程納入所有的培訓包,并成為國家培訓質量框架的組成部分。筆者所考察的7所TAFE學院,均能夠為全校所有選修課提供“可持續發展”課程,其中3所TAFE學院在不增加學生第一專業修業年限的前提下,將“可持續發展”作為學生的第二專業,學生可以通過非全日學習的方式獲得全國承認的資格證書。在校內學習階段,將可持續理念教授給學生,對于學生長遠的職業發展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四)TAFE學院注重發揮示范作用,樹立綠色技能倡導者的榜樣
學校發展宏觀層面,斯威本科技大學(TAFE部)和霍姆斯格蘭理工學院制定了各自的可持續戰略或政策,作為國家級文件《國家職業教育培訓系統可持續政策及行動計劃(2009-2012)》的本地化支撐。學校日常運作層面,每個學校都有各自的特色和亮點。
維多利亞大學(TAFE部),電焊專業的學生廣泛使用電焊虛擬機進行教學,降低原材料消耗。斯威本科技大學(TAFE部)萬特納校區內,設立了“綠色小道”,把校園里對于太陽能、風能、雨水收集、污水循環處理方面的應用按照一個個景點的方式貫穿起來開放。博士山學院要求美容專業學生每人都購買一部IPAD下載電子版教材,減少了紙張消耗。霍姆斯格蘭理工學院自行研發一套包含水、電、垃圾處理、建筑環保等設計在內的物業綜合管理系統,在校園節能減排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高登學院在社區經濟發展服務方面傾注了很多精力,開發了針對本地區不同行業改善其內部可持續水平和能源使用效率的診斷工具。北悉尼學院,全院重視環境管理,是澳大利亞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通過ISO14001環境質量管理的TAFE學院,榮獲2010年度國家可持續技能培訓獎,成為綠色技能方面的榜樣。北岸學院則設立“可持續點子基金”,鼓勵教職工和學生對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和綠色技能開發與培訓出謀劃策,學校專門安排預算進行現金獎勵。
五、相關社會組織:綠色技能的積極參與者
筆者考察了5個與綠色技能相關的組織,它們積極參與教育與培訓活動,發揮政府、行業和培訓方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
TAFE發展中心坐落于澳大利亞墨爾本市,面向維多利亞州TAFE學院提供師資培訓是一項重要職能。盡管TAFE發展中心僅有9位正式員工,但僅2011年上半年,就設計了40多個旨在提高教學水平和綜合能力的項目供全州TAFE教師選擇,其中7項涉及綠色技能,受到教師的歡迎。筆者參加了為期一天的“將可持續性整合入教學實踐”培訓會,它采用循環方式進行,自2010年設立以來,已舉辦10多期培訓,累計培訓全州TAFE學院骨干教師近500人。
國家可持續發展中心設在斯威本科技大學,是澳大利亞進行可持續發展研究的頂尖機構。該中心利用自身在科研領域和教學領域的雙重優勢,針對國家培訓包,開發了將可持續發展課程融入國家培訓包的指導性意見,并對可持續發展教育在未來勞動力市場上的就業機會進行預測。此外,該中心還依托所在的大學,開發了與可持續性相關的文憑課程、高級文憑課程以及針對在職教師的高級職業證書課程,受到在校學生和在職教師的歡迎。此類課程也面向TAFE學院出售,據悉,已有不少TAFE學院引進了此類課程。
除了TAFE學院外,業界也有不少機構針對本行業提供綠色技能培訓服務,筆者訪問的管道工氣候行動中心(Plumber Climate Aution Center,PCAC)和全球綠色電工協會(Global Green Electrician Association,GGEA)就是這樣的機構,面向在職人員,提供的幾天至數周的非全日制短期培訓,培訓結束后頒發業界認可的結業證書,受訓者通過培訓在勞動力市場上獲得從事新技術的準入資格,增加自身競爭力。
在澳大利亞考察期間,經主辦方安排,筆者還參加了一次由成功與可持續典范組織(Model of Success Sustainability,MOSS)舉辦的“聯合國氣候大會情況說明會”。MOSS是一個致力于宣傳可持續發展的民間組織,通過組織相關活動倡導“綠色、低碳、環保”的生活理念,培養社會成員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六、普通社會民眾:綠色技能實施和發展的基礎
在澳大利亞考察的6周,筆者有機會和澳大利亞人民近距離接觸,在和他們的交往中時刻感受到整個澳大利亞社會公民較高的環保意識。“低碳、節能、環保”不僅是停留在口頭上、字面上的口號,已經植根于人的內心,內化為潛意識下的生活方式。這其中有公民平均受教育程度較高、社會宣傳比較到位的原因,也有社會責任感的因素;從另外角度看,生活成本的考慮也是形成可持續發展意識的重要推手。2011年2月,澳大利亞政府已經正式宣布將于2012年7月1日起開征碳稅,預示著各種能源價格將普遍上漲。以電費為例,根據民間預測,未來5年,澳大利亞電費將上漲至現行標準的2-3倍。雖然目前碳稅在澳大利亞社會上還有很大爭議,還需要議會批準才能實施,但從當前澳大利亞議會中各政黨席位分布情況分析,獲得通過的可能性很大。澳大利亞對綠色技能的偏好,已經不僅僅是社會責任感的問題,而是與每個人的生活成本息息相關的一件事。澳大利亞綠色技能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來自于社會各界的良性互動,政界、業界、教育界、非政府組織以及社會大眾各個層面積極參與,他們發揮各自的主觀能動性,從各自領域的長遠利益出發,利用各自的工作特點和優勢,以社會利益最大化為指導,互相促進。
反觀中國國情,政府應面向全社會進一步加強倡導可持續發展、綠色技能開發和應用的力度,出臺相關號召性甚至約束性文件,營造全社會追求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和可持續發展方式的有利環境和氛圍。政府應加強對高職院校開展綠色技能培訓的扶持力度,鼓勵高職院校根據各自專業的特點,開發以可持續發展為內容的公共課,并納入現行教學大綱,鼓勵高職院校依托各自優勢,面向社會現有勞動力提供靈活多樣的綠色技能再培訓服務。
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作為開展教育國際交流的全國性組織,可以利用現有的“高職院校領導海外培訓項目”為平臺,設計與綠色技能有關的項目,對高職院校進行引導。比如2012年開始試點的“綠色校園建設”專業研究子項目就是一個比較好的嘗試,今后要爭取做細做實,嘗試利用一些機會和場合,介紹、宣傳澳大利亞在綠色技能方面的先進經驗,促進我國高職院校在教學內容和日常運作上融入綠色低碳的理念。
實習編輯:羅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