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進入夏季,江淮、黃淮地區也將進入梅雨季節,檔案防紫外光和防霉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1 思考之一:認識檔案庫防紫外光的重要性
太陽光中的電磁波譜中位于紫光和X射線之間的電磁輻射,波長在1~3900A,有一定能量,與檔案材料進行能量傳送,引起物質結構與性質的變化,縮短了檔案使用壽命,降低了檔案的保存和利用價值。
1.1 增強庫房的防光效果。新建檔案庫在規劃設計時,應提前考慮檔案庫的坐落和朝向。檔案庫房宜采用環形走廊,有效減少陽光直射,庫房窗戶要小且少,窗戶朝向以南北方向為宜;對已建成的檔案庫,應進行檔案的紫外線過濾。可采用在庫房窗戶上安裝遮陽板、百葉窗等遮陽物,庫房窗戶的玻璃應選擇防光性能較好的花玻璃、有色玻璃、毛玻璃等,并涂抹清漆或紫外吸收劑。綠色植物除遮陽還具有吸塵、過濾空氣和調節溫度功能,應搞好檔案庫周圍環境綠化。
1.2 選擇適宜的照明光源。自然光源對檔案的損傷高于人工光源,檔案庫應多選擇人工光源。人工光源主要有白熾燈、熒光燈、鹵鎢燈及鹵素燈等,使用最多的是白熾燈與熒光燈。因熒光燈的波長主要集中在紫外線區,易對檔案材料造成損害,白熾燈的波長主要在近紅外區,因此,檔案庫使用功率較小的白熾燈較為合適。照明電源開關也應注意分區設置,查閱或提取檔案時,做到人走燈滅,減少光對檔案的損害。
1.3 確定合適的光照強度。為了保護檔案,盡可能使用低功率的人工光源照明,最大限度地降低光照強度,減少光對檔案制成材料的破壞,特別是在使用檔案原件時,要采取必要的濾光措施;盡量避免在強光下長時間閱讀和利用檔案。有條件的單位,可考慮采用感應光源照明和弱光保護等措施。
1.4 減少檔案的光照時間。應盡可能地減少檔案的復印次數,嚴格控制檔案外供次數與外供時間。檔案在提供參展等服務期間,盡可能用復印件代替原件。
1.5 增強檔案制成材料自身防光效果。碳素墨水字跡的耐光性最好,不同紙質檔案的耐光性也有很大差別,棉纖維紙的耐光性最強,而傳真紙的耐光性最弱。同時,在檔案制成材料中添加一些防光材料,如在彩色照片表面涂上紫外吸收劑等,也是減少光照對檔案制成材料危害的有效方法。
2 思考之二:檔案霉菌危害大,要進行生態預防
霉菌屬于真菌,是危害檔案的主要生物因素之一。霉菌菌體均由分枝或不分枝的菌絲構成。檔案霉菌有10余屬、200多種,主要有黑曲霉、黃曲霉、綠曲霉等。檔案長霉對檔案的壽命威脅很大,不僅破壞檔案制成材料,還產生有害的毒素,是檔案保管工作的大敵。因此,對檔案霉菌應該早預防和綜合施治。
2.1 凈化檔案庫及周圍環境空氣。空氣是檔案霉菌傳播的媒介,為使庫房內的空氣潔凈度高,應對入庫空氣采取一些必要的凈化措施。一是做好檔案館外綠化工作,使庫房外環境幽靜,樹木成蔭,庫房內空氣新鮮、潔凈。圓柏、法國梧桐等綠色植物能分泌抗生素,對檔案霉菌有殺滅作用,可使空氣中檔案霉菌和孢子數量減少。二是在利用空調設備調節庫房溫度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將霉菌帶進庫房,應使用空氣凈化過濾裝置對入庫空氣進行凈化處理。
2.2 控制庫房內的溫濕度。檔案霉菌生長最適溫度為22℃~30℃,最適相對濕度為80%~90%。考慮檔案庫房溫度一般控制在14℃~24℃、相對濕度控制在45%~60%,這一溫濕度范圍不太適宜檔案霉菌生長,又能維持檔案正常的含水量,不降低檔案材料的強度,以達到預防霉菌的效果。
2.3 做好入庫檔案檢查。檔案入庫前要進行仔細檢查,以防止帶菌的檔案入庫并感染其他檔案。如發現檔案上有霉菌滋生,須對檔案滅菌處理后才能入庫。
2.4 搞好庫房和個人的清潔衛生。對庫房的地面和墻壁進行涂乳膠漆或貼面處理,以提高光澤度,減少灰塵。注意經常清掃庫房,將檔案霉菌孢子清除掉。非工作人員一般不得進入庫房,工作人員進入庫房時,應嚴格遵守更衣、換鞋等工作制度。在取放、檢查或調閱檔案時,工作人員應戴上清潔的白色軟質手套,以免直接接觸檔案,給檔案帶來霉菌。
2.5 科學盛放檔案。檔案裸露在空氣中,會大大增加檔案與空氣中霉菌接觸的機會。因此,檔案庫需要配備專門的檔案裝具。紙質檔案可放在案卷夾、檔案袋和檔案盒內,并整齊排放在檔案柜中;光盤、影像冊放入檔案盒后,再放入箱柜。架上檔案不能排列得太緊密,檔案架要保持與墻壁和地面有一定距離,并經常用排風扇通風,保持空氣流暢。
(作者單位:河南省信陽市鲇魚山水庫管理局 來稿日期:201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