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見劉國林館長,沒說幾句話,他就抱出幾摞子鮮紅的榮譽證書,言稱這是他多年的工作見證。記者數了數,總共61個,而劉館長說這還不是全部。
邊干邊學,從“小學生”到“內行人”
敬業的人大致相似,都很執著,干勁沖天。
2003年4月,劉國林主動要求從區委宣傳部到區檔案館工作。檔案工作對劉國林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領域。“萬事開頭難”,怎么辦?在將近半年的時間里,他甘當小學生,一邊系統地學習檔案專業理論知識,一邊深入一線工作,熟悉各種操作規程,并對檔案事業發展的總體形勢進行了宏觀把握。
有兩件事最能體現他的敬業。
其一,是關于金水區檔案信息網建設。網站建設是劉國林的“獨角戲”,而當時,他自己對網絡網站則是個“門外漢”。那段時間里,他不分白天黑夜,不論節日假日,“干中學,學中干”,全身心投入工作中。辦公室成了他的“陣地”,網站建設是他要攻克的“堡壘”,渴了喝涼水,餓了吃方便面,困了睡地鋪,他拿出的是“軍人攻山頭”的架勢。有人看他太辛苦,勸他說,別太認真,累垮了不值!劉國林則說,不干則已,要干就干好!就這樣,他半年沒回家,管不了孩子,顧不了妻子。最后,雖然身體沒累垮,卻把家庭拖散了,妻子受不了他多年的“工作狂”,一氣之下和他“拜拜”了。當時,孩子正上初中,因此,學習一落千丈。用劉國林自己的話說,為了工作,他跑了妻子,誤了孩子,但建成了河南檔案系統第一個門戶網站。
其二,是關于創建“國家二級檔案館”工作。2007年6月,劉國林又吹響了“爭創全省第一個區(縣)級國家二級綜合檔案館”的“沖鋒號”。就像當初建網站時那樣,劉館長又過起了“以館為家”的日子,吃住都在辦公室,工作不分黑白天,帶領同事們夜以繼日地工作。有道是:“天有不測風云。”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特大地震,那里和劉國林老家毗鄰,地震波造成了他家房屋倒塌,其父被嚴重砸傷,其母更是跌下山崖,當場過世。當時,正是晉升“國家二級館”的攻堅階段,他怕耽誤工作,就打消了回老家的念頭,最后,是局長把他“逼”回家的。回家第三天,料理完母親的后事,告別受傷的父親,他不顧弟弟的勸阻與不解,強忍著悲痛,奔赴汶川災區,加入抗震救災的行列中。他就是這樣,大愛無疆!這是“二級館”創建過程中的一段插曲,卻更激勵劉國林帶領大家努力工作。2008年8月6日,“二級館”順利通過測評驗收,金水區檔案館在全省區(縣)級檔案館中首家晉升“國家二級綜合檔案館”。
科學謀劃,檔案館呈現新局面
“思路決定出路”。劉國林有什么思路呢?
在數字檔案館建設上,劉國林提出了“條塊結合、互聯可控、統一維護、分級管理”的思路,將全區立檔單位檔案室及項目參與各方有機結合,以統一的數據庫標準、軟件平臺和安全控制手段為基礎同步共建,形成區和鄉鎮、街道辦事處、區機關二級數字檔案館、室集群。全區各單位的檔案均實現了在線收集、歸檔、統計、利用、發布、檢索和管理的目標。在此基礎上,充分利用檔案信息網站和數字檔案館,強力推進網絡信息環境下的檔案信息集約化、專業化管理,全區70多個立檔單位的文書檔案全部實現了數字化處理,截至目前,全文掃描檔案180多萬頁,實現了檔案數字化、業務網絡化、服務個性化、資源共享化,信息利用率大大提高,成為全省檔案信息化建設的“排頭兵”。全省檔案系統很多單位前來參觀學習,省檔案局局長王國振參觀考察后,評價金水區數字檔案館是“全省第一,全國領先”。
在檔案資源建設上,劉國林倡導“歸屬明晰、運轉協調、門類齊全、結構合理、管理科學、服務高效”的檔案資料建設思路。沿著這樣的思路,經過多方努力,他們的檔案資源建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目前,金水區檔案館館藏檔案41萬卷(冊),其中,婚姻、土地等民生檔案27萬卷,基本實現了檔案資源信息化——利用更加高效便捷;檔案資源集結化——管理實現統一集約;檔案資源統籌化——檔案部門作用凸顯;檔案資源制度化——資源管理規范有序;檔案資源延伸化——資源渠道更廣更多,其檔案資源整合的經驗也在全省推廣。
總結“秘訣”,營造內外優良環境
金水區檔案局(館)近幾年發展迅速,尤其是檔案信息化建設能夠走在全省前列,足見其發展環境優越。如何創造發展的優越環境,劉國林道出了“秘訣”:對外,溝通協調運作——具體過程中,做到“四勤”、“三個一點”。所謂“四勤”,就是腿勤,勤走動;嘴勤,勤溝通;眼勤,多觀察;腦勤,多思考。所謂“三個一點”,就是在溝通匯報中要主動一點、熱情一點、低調一點。他說,檔案部門多是求人辦事,要注意換位思考,不一味強調自己的事情多重要、多緊急。同時,注意溝通的語言藝術,做到見什么人說什么話。近幾年,金水區檔案局為了檔案信息化建設、創建“二級館”工作等,累計爭取資金851萬元,為檔案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如果運作不好是不可能有這個結果的。對內,心齊風正勁足——集中體現在班子團結沒“雜音”,“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并帶出一支好隊伍;單位正氣樹得牢,大家想的是工作,處的是緣分,“親親疏疏”、“說三道四”之類的東西沒有市場;方法靈活常激勵,針對不同的人、不同的事,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法,因人而異人人高興,因事而異事事順暢。
為人處事,要強低調務實隨和
劉國林是什么樣的人,還是聽聽他身邊的人怎么說吧!
王寶昀(局長):我和劉館長搭班子有好幾年了,說句實話,如果沒有劉館長就沒有金水區檔案館的今天,國林同志領導能力、業務水平和為人處事都很好,可堪大任!
趙麗(科員):劉館長這個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坦誠、實在,無論對誰總是以誠相待;他自己很勤奮、愛學習,多才多藝,也要求大家注重學習提高,經常督促同志們利用點滴時間學習;對工作要求很嚴格,總是以身作則,每天都是第一個來、最后一個走,忙時住在辦公室三五天不回家;他是個積極樂觀的人,創新意識也很強;對部屬很關心,女同志愛干凈,他就專門為大家購買了袖頭,遇到刮風下雨,總是問寒問暖,不管誰有事,他都會想方設法幫助,有一次,我家有急事,需要趕回周口,是他親自開車送我。
胡廣華(科員):館長很平實,沒有官架子,大家都愿接近他,平常他像兄長;工作上有什么解決不了的問題全靠他,特別是信息化方面的,另外,什么檔案在什么位置,館長都一清二楚,業務他是專家。
劉國林自我評價說,他是個什么都想做好的人,工作上最不怕的是吃苦,人生中最崇尚的是真實,生活上最向往的是平常。
一專多能,勤奮努力全面奉獻
辛勤的付出,換來豐碩成果。劉國林是河南省檔案工作規范化管理認證省級評審員、河南省檔案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近年來,他編輯出版了《奮進的金水》、《影隨心動》等一系列專題畫冊,編研成果有《金水區檔案志》、《中共金水區黨史20年大事記》等。他拍攝的《走進金水》專題片獲得鄭州市“檔案學優秀成果影視檔案項目類”一等獎,其論文《區級檔案館電子文檔中心檔案信息管理應用系統研究》獲得“河南省檔案學優秀成果論文”二等獎。
劉國林還是作家。1986年,開始發表作品,1996年,加入河南省作家協會。他先后發表詩歌、小說、報告文學、攝影劇、單本劇等1000多篇,出版了詩集《橄欖風》(合著)、長篇通訊集《奉獻者的足跡》(合著)。《河南作家詞典》作家名錄有劉國林的專門介紹。
劉國林也是攝影家。迄今,在各類報刊發表攝影作品3000余幅,有30多幅作品獲獎。他2001年加入河南省攝影家協會,2002年,獲國家級高級攝影師職業資格證書,并舉辦了個人攝影展(《圣地之旅》西藏風情攝影展)。2003年至今,被河南衛視聘為《梨園春》首席攝影師,系中國目前唯一拍攝戲曲專題的攝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