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花生的時候,不少人都遇到過偶爾一顆花生發烏發黑,吃起來苦味很大。這時候需要注意,千萬別把這種難吃的花生咽下去。這種花生就是人們常說的發霉的花生,要知道,發霉花生中含有黃曲霉素,據驗證,這種黃曲霉素的毒性超過了砒霜。
◎黃曲霉素的毒性極強
黃曲霉素為分子真菌毒素,是一種劇毒物和強致癌物質,為迄今發現的各種真菌毒素中最穩定的一種。其毒性為氰化鉀的10倍,為砒霜的68倍。黃曲霉素為有熒光的毒素,在紫外線照射下,能發生藍紫色、綠色的閃閃熒光。
我國規定大米、食用油中黃曲霉素允許量標準為10微克/千克(即1000克大米中可有10微克黃曲霉素),其他糧食、豆類及發酵食品為5微克/千克;而世界衛生組織推薦食品中黃曲霉素最高允許量標準為15微克/千克;30~50微克/千克為低毒;50~100微克/千克為中毒;100~1000微克/千克為高毒;1000微克/千克以上為極毒。
◎黃曲霉素致癌
黃曲霉素是黃曲霉菌、寄生曲霉菌產生的代謝物,它對人體有諸多的傷害,如致癌、致畸、致突變等。
黃曲霉素是目前發現的化學致癌物中最強的物質之一,它主要引起肝癌。從亞非國家和我國肝癌流行病學調查研究中發現,非洲和我國某些地區黃曲霉毒素食品污染較為嚴重的地區,肝癌發病率很高。目前,黃曲霉素已經是世界公認的肝癌發病的主要因素。
黃曲霉素主要存在于被污染過的糧食、油及其制品中?;ㄉ?、花生油、玉米、大米中最為常見;在干果類食品如胡桃、杏仁、榛子、干辣椒中,在動物性食品如肝、咸魚中,以及奶和奶制品中也曾發現黃曲霉素。
花生是最容易感染黃曲霉的農作物之一,黃曲霉素對花生具有極高的親和性。黃曲霉的侵染和黃曲霉素的產生不僅發生在花生的種植過程(包括開花、盛花、飽果、成熟、收獲)中,在加工過程(包括原料收購、干燥、加工、倉儲、運輸過程)中也會產生。
◎如何識別發霉花生
正常的花生外觀色澤鮮艷,呈淡紅色,內部為白色,口感香中略帶甜味?;ㄉ範€以后,表皮有一層黑色或黃褐色的細菌孢子菌絲,有霉爛的異味,這種情況是最易識別的。但輕微霉變的花生較難識別,這樣的花生外皮呈褐色或黃色,果實內呈部分黃色或全部黃色,吃入口內有不同程度的苦咖異味。
注意:花生霉變后,產生的黃曲霉素是一種非常耐熱的物質,在一般烹調加工的溫度下破壞很少,只有溫度達到280℃時,才發生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