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來臨,氣溫下降很快,呼嘯的寒風男女老少都縮著肩膀圍著圍巾,不少人被風吹得眼淚直流,一些本來就患有眼疾的人和老年人更是遇到寒風就涕淚交加。那么,有沒有什么辦法在凜冽的寒風下,別“讓眼淚飛”?
阻塞加刺激,讓眼淚飛
人都有產(chǎn)生淚液的淚腺和排出淚液的淚道(包括淚小點、淚小管、淚囊和鼻淚管)。在正常情況下,由淚腺分泌的淚液有一部分是用來潤滑眼球的,而另一部分則通過淚小管、淚囊、淚囊管流到鼻腔。
如果淚道系統(tǒng)有阻塞或狹窄就會使得淚液不能夠正常排除。再加上冷空氣的刺激,會反射性地引起淚腺分泌增加,從而使淚小管不能把過多的淚液馬上排出去,眼淚便往外流。這種現(xiàn)象是淚腺對寒冷刺激所產(chǎn)生的一種保護性生理反應,醫(yī)學上叫功能性迎風流淚癥。這種現(xiàn)象是短暫的,當人體適應后,會很快消失。但是,有眼疾的人,更容易出現(xiàn)類似情況。
當然,也有少數(shù)人可能患有沙眼、慢性結膜炎、淚道炎癥(如慢性淚囊炎等)、淚小點位置異常,從而導致淚道狹窄或阻塞,使淚液的排出受到障礙。這種流淚,醫(yī)學上稱之為溢淚。
避風滋養(yǎng),不讓眼淚飛
一般來說,正常的功能性迎風流淚癥屬于生理現(xiàn)象,不必治療,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避免寒冷與風塵的刺激即可。不過,正常生理反應和眼病引起的流淚經(jīng)常會被患者混淆。對于部分患有沙眼、慢性結膜炎及淚道炎癥的患者來說,如果不及時治療就有可能導致眼部感染的嚴重后果,引發(fā)角膜炎等。此時,患者應該到正規(guī)醫(yī)院的眼科或專業(yè)眼科醫(yī)院進行檢查。如患慢性淚囊炎患者,可做淚道沖洗,使淚道通暢,在藥物治療無效時可考慮眼科手術。
要降低“冷風颼颼,眼淚汪汪”的幾率,不“讓眼淚飛”,最重要的還是預防。首先是注意防風、保溫,盡量不出門,避免與冷空氣接觸。早上趕著上班的上班族和在寒風中晨練的人們,出門時最好佩戴口罩、圍脖和戴眼鏡防風,盡量別讓冷風直吹眼睛。
其次,中老年人特別容易流淚還與用眼不衛(wèi)生、維生素缺乏有關。所以,建議飲食以清淡為主,多吃一些水果蔬菜,特別是胡蘿卜,以補充β-胡蘿卜素。平時要注意個人衛(wèi)生,不要隨便用臟手揉眼睛。臉盆、毛巾要個人專用,在手接觸眼睛之前一定要先清洗干凈,擦眼淚時要用干凈的手帕充分保護眼睛,由顴骨朝內(nèi)上方輕輕按吸淚水,切忌上下左右來回亂擦。每天看書報、電視時間不宜過長,以免眼睛產(chǎn)生疲勞導致流淚。一般用眼三四十分鐘左右就應該休息,遠眺一段時間。而對于視力較差的中老年人,平時看電視一天最好不要超過2小時。
【護眼小竅門】
取枸杞子15顆,用熱開水沖泡,口服,每日3次,或熱熏早晚各1次。
相關鏈接
如何緩解視物疲勞
經(jīng)常大幅度運動眼球
最大幅度地向四周旋轉眼球,盡量轉圓,每次轉動,眼球都應盡可能地達到極限,而不是僅僅上下左右四個點,每次3~5分鐘,清晨睡醒的時候做最好。這種轉眼法可以鍛煉眼肌,使眼靈活自如,炯炯有神。
熱敷、熨眼法
熱敷可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采用干凈毛巾熱敷,每天2~3次,每次3分鐘左右,毛巾涼了要及時加熱。也可以采用溫熱雞蛋滾眼的方法,這是有科學依據(jù)的。
熨眼法最好坐著做,全身放松,閉上雙眼,然后快速相互摩擦兩掌,使之生熱,趁熱用雙手捂住雙眼,熱散后兩手猛然拿開,兩眼也同時用勁一睜,如此3~5次,能促進眼睛血液循環(huán),增進新陳代謝。
遠眺、休息
近距離長時間用眼后,一定要看看遠處或放松讓眼睛休息、調(diào)節(jié)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