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運動是糖尿病治療中是必不可少的一環,對糖尿病的治療有很好輔助作用,但是糖尿病患者在運動時,要特別強調適時、適量、適度、愉悅、漸進一體化的平衡運動。
◎適時
適時,是指運動要選擇合適的時間。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飯后30~60分鐘是最佳的運動時間。這段時間血糖升得最快、最高,這時運動可以消耗大量的能量,降低餐后血糖的升高。
注意,早上空腹運動對糖尿病患者是不利的,因此時運動消耗大量的能量,而體內無足夠的能量供給,只好從肝臟把儲存的糖源釋放到血液中。這樣,運動后血糖不但不下降反而會升高。
◎適量
糖尿病患者運動不能過量。適量運動是輔助控制糖尿病的最佳方法。因此,每周運動要保持一定的量,要達到個體身心最佳適應次數。一般要求是每周運動3~5次,每次30~60分鐘。
另外,運動還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才能收到健身效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會達到鍛煉目的。
◎適度
適度,是指運動的強度要適合心身最佳適應限度,合適為度。若運動后自覺勞累汗多、肌肉酸痛、精神倦怠,甚至感覺頭昏頭痛,說明運動量過大,超過了機體耐受的限度,會使身體因過勞而受損。
那么,運動量怎樣掌握才算合適呢?一般來說,以每次鍛煉后感覺不到過度疲勞為適宜;也有人以脈搏及心跳頻率作為運動量的指標,心率(脈率)=身高(厘米)-年齡。如某人60歲,身高175厘米,他的運動時的心率應是175-60=115次/每分鐘。當然這只是理論上的計算數值,對個人來說,還應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以及病情控制的情況而定。如年齡超過70歲,或糖尿病病情控制較差,可以降低活動強度,運動時的心率達到100次/每分鐘或再低一些也是可以的。
◎愉悅
愉悅,是指運動時要使身心保持輕松、舒暢的狀態,不要帶著憤怒、急躁的心理去做運動。運動應當是輕松愉快的,充滿樂趣和豐富多彩的。如果運動帶著疲勞和痛苦的心情去進行,只會給身體帶來更多的負擔。
◎漸進
運動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不能企求“一口吃掉個胖子”。正確的鍛煉方法是運動量由小到大,動作由簡單到復雜。要漸次增加活動量,比如跑步,剛開始練跑時要跑得慢些、距離短些,經過一段時間鍛煉,再逐漸增加跑步的速度和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