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黃蛇膽川貝膠囊,供貨價5.5元,零售價26.9元;小兒化痰止咳顆粒,供貨價4.1元,零售價13元;板藍根顆粒,供貨價2.2元,零售價10.5元;天麻丸,供貨價3.4元,零售價25.6元……這些令人觸目驚心的數據最近在一個名為“降藥價(jiangyaojia.com)”的網站上公布。
從2011年12月1日上線起,幾日內網站就突破了800萬訪問量。雖然網站創辦人衛柏興(化名,取“為百姓”諧音)至今還沒有公布自己的真實身份,但他這種敢于揭露藥價底牌的行為,已贏得公眾的支持和敬意。
做一個對得起良心的人
“黃老邪”(網名),40歲出頭,徐州人,5年臨床醫學出身,曾在醫院工作,后加入醫藥代表行業10余年,一直做到高管的位置。對于衛柏興的所有信息,我們只知道這么多。享受過行業暴利的實惠、正當事業如日中天的他忽然干起了“泄露藥價底牌”這種“自絕后路”的行當,目的就是為了讓老百姓了解真實的藥價,以逼迫藥店和醫院降低藥價。
衛柏興說:“同行里許多人都有過他這樣的想法,最后出于各種壓力沒有行動。”需要看心理醫生的人其實更多的是醫藥行業里的醫藥代表,因為他們發現,自己賺1塊錢,許多家庭可能要付出100塊錢的代價。他們心里非常難受。
“我國藥價一直高居不下,從藥品生產廠家到層層代理商再到藥店,再到百姓手里,藥價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導致百姓看病難買藥貴。盡管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整頓藥品市場,但最終藥價也沒能降下來。我們應實時所需,根據多年的從業經驗,編撰了這本《中國藥價調查報告》,目的是讓老百姓了解藥品的真實價格,并增強百姓對藥品真偽及識別的認知程度,方便人們平時用藥查詢,也希望人們能認識到藥品價格的真實情況,為降低藥價奠定基礎。”這是“降藥價”網站公布的《中國藥價調查報告》開篇語。
打開網站首頁,分為5個板塊:為降低藥價出謀劃策,曝光職業素質不高的醫生和醫院,“曬病歷”,評判醫生處方是否合理,還有一個平臺讓大家贊揚有良知的醫院和醫生。最值得關注的則是“查藥價”部分。這里公布了超過25000個藥物品種的信息,包括通用名、商品名、供貨價、零售價,一目了然,而供貨價與零售價之間的數倍差距便是降價網引起廣泛關注的主要原因。衛柏興希望通過持續曝光價格,形成輿論壓力,降低藥價。不僅如此,降藥價網官方論壇還將涉及范圍擴大到醫療領域。按照他的計劃,這將會是一個集合患者、零售藥商、醫生等為一體的公益性大平臺,幫助患者完成多發病、常見病的診治。
網站上線幾日訪問量就超過800多萬,服務器幾乎崩潰。在關注背后一同而來的是一些質疑和恐嚇。有的人指責老衛“炒作”以獲取商業利益,有的藥企和藥店私下提出花錢讓網站刪除數據,有的干脆雇黑客對網站服務器發起攻擊。面對種種阻力,老衛和他的團隊成員們選擇了堅持。許多同行開始加入進來,向網站提供數據和證明材料,更多的百姓也參與進來支持網站的運營。一家技術公司還主動為網站增加了帶寬,以應對每日迅速增長的訪問量。
讓“暴利”止步,把藥價放在陽光下
出身醫藥銷售行業的衛柏興深諳藥品流通環節以及醫院和醫生的潛規則。在衛柏興的記憶里,“暴利”是這個行業最鮮明的標簽。一份普通的藥,經過制造、流通、上市幾道門檻,身價倍增。多年的行業經驗和對醫改幾年來實踐的觀察,讓他覺得醫院和醫生的改革短期內都難以實現。長期以來,很多公立醫院都是通過小病大看、賣藥提成、重復檢查等手段進行創收。公立醫院與藥企藥商、醫務人員、患者、醫保機構等各方面切身利益糾纏在一起,其改革十分復雜。對此,衛柏興的思路是“曲線救國”。
“我認為零售藥店可以作為實現此目標的一個突破口。”衛柏興認為,零售藥店沒有體制的束縛和禁錮,主要是按照市場機制進行運作,因此,實現該領域的革新要更為容易。非處方藥價格的主要水分在藥品的銷售終端,而來自中小藥企的藥品是產生價格水分的主要來源。因為中小藥企藥品供貨價相對低廉合理,存在廣闊的加價空間,即所謂“高毛利”;而大藥企由于廣告等費用導致本身供貨價很高,利潤空間不大。這也就是降藥價網公布的藥品價格,幾乎全部來自全國中小藥企的主要原因。
為了收集、整理和核實數據,衛柏興準備了整整1年多的時間。“這個行業變動很塊,有些藥廠今天還活著,明天便可能死去或被別人收購。而且,每半年,部分藥價就要調整一次,幅度接近10%~20%。所以,為了這些資料,我幾乎找遍了全國的藥廠,數據反反復復核實了好幾遍,而花費遠不止媒體所說的幾十萬元。”
衛柏興介紹,“降藥價”網上線的當天正是發改委《藥品出廠價格調查辦法(試行)》執行的首日。其措施主要是先讓藥企按調查要求如實填報藥品出廠價格以及國家定價、省級定價等,在此基礎上,調查人員核實調查。凡藥企拒報、虛報、瞞報、不配合調查的價格違法行為將被追責。“醫改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事實上,為遏制藥價,政府部門曾制定多項舉措,但在現實中卻阻力重重。醫院越大,獲求利益者越多。醫院、醫藥代表、醫藥公司和投標公司都要掙錢。藥品進入醫院后,正常情況下加價15%,但是從院長、副院長、藥劑科主任到主治醫師,甚至護士長都要分成,層層加價,藥價就這樣提上來了。
因此,為了盡快降低藥價,衛柏興提出了倒逼機制——通過公布供貨藥價、鼓勵病友們曬病歷、收據,讓全社會參與監督醫院、醫生,并吸收專業人才,采用非實名制方式讓他們在網上監督評判,以這種民間監督的方式敦促藥價降低。同時,他也希望能與更多藥店、專業醫生進行合作。在藥品出廠價的基礎上加上一定的物流費用,定出合理的藥品價格,并在網站上為先降價的企業提供平臺,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讓百姓們買到正確的廉價藥。“我的想法是讓藥店把藥品價格降下來,擴大服務的半徑,實現薄利多銷。”衛柏興說,“但這樣的話,肯定就需要將一大批藥店從這個行業中淘汰掉。”
這不是一個人的事情
目前,“降藥價”網已經通過了國家ICP許可,是國家承認的合法網站。網站運行的所有經費都靠團隊成員的個人資金維持,沒有接受任何廣告商的合作要求。而老衛的團隊只有12個人,這些人多由以前公司的屬下組成,網站從收集數據到核實取證都需要巨大的人力資源投入。受到更多人關注后,維護網站的技術人員和應對媒體的人員需求都大大增加。要解決這些問題,衛柏興認為需要來自政府力量的支持,幫助其建立必要的公信力。“有些事情由民間的力量來完成,比如曝光藥價水分、促進行業整合;而有些工作則需要政府的力量。”衛柏興說,一個理想的目標就是建立政府采購民間機構服務的模式。這中間究竟需要怎樣的步驟、需要多久,衛柏興并沒有給出答案。當前這個階段在做的仍舊是繼續公布藥品價格。
接下來,衛柏興和他的團隊成員們計劃陸續公布一部分保健品、醫療器械以及計劃生育用品的價格。
藥價虛高已非秘密,過去也有醫藥代表等業內人士掀開過冰山一角,但就信息量以及直觀的信息公開方式而言,衛柏興是第一人。藥價虛高折射出醫改中面臨的多種挑戰和問題,無法僅僅依靠衛柏興和他的團隊去改變,期望他們的努力能喚醒更多的社會上有良知的業內人士。
編輯/馮 嵐 icarusfen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