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愚人節,一套叫做《光明》和《磊落》的書呱呱墜地。屆時,所有看過或沒看過韓寒作品的人,所有關注或沒關注方韓論戰的人,都會在書店、網上和媒體上,看到韓寒當初的作品——他的一個略顯稚嫩卻又“老氣縱橫”的親生子;聽到他的第一聲啼哭,一個戰斗的集結號角?還是響徹在我們心底的警鐘?
一份愚人節的禮物
這套以韓寒的出道成名作《三重門》手稿的形式出版的書籍分為兩本,其中《光明》印有韓寒未發表過的詩作與散文200多頁,同時也是一本筆記本可以任讀者書寫。《磊落》一書則為《三重門》的全版手稿400多頁,11年前《三重門》初版時未采用的一萬多字手稿也將在其中重見天日。該書文案稱,書中的筆跡及文字的雕琢涂改,將見證《三重門》誕生之初的痕跡。總頁數在700頁左右,而套裝只售10元人民幣,出版方表示是用這個只賣10塊錢的禮物來答謝韓寒的所有讀者。
這10塊錢究竟給讀者帶來了什么呢?韓寒戲稱:“之所以其中一本取名《光明》,是因為明顯就是光禿禿的一本。”而如果《光明》算一個附屬品,那么《磊落》應該是擔起10元大旗的主打品了。作為知名作家、明星賽車手的韓寒,一部手稿只10元賤賣,不禁讓我們聯想到那些街邊的“拆遷”店叫賣10元兩件緊急拆遷瘋狂甩賣的場景,也許當讀者拿到書的時候,耳畔會想起“價格實惠,名牌折扣”的滿足感吧。
出版人路金波為其賣10元解釋,“既然韓寒當初大嘴說出去了,那也只能按這個價錢來”。話里話外就是讓讀者知道,我們虧了!路金波坦言,每套印刷成本是10元2角,萬榕書業還會再以九折批發,所以大概每套會虧兩塊錢。虧掉的錢完全由萬榕書業來承擔。但作為廣大的讀者來說,我們既是一個群體,也是每一個個體組成,對于讀者,出版商的盈利計劃與我去消費10塊錢看書沒有太大關系。出版商曬出來的是一個價格,畢竟沒有曬出整個營銷方案,就像網友調侃道:“強烈要求出兩個版本的,5元版(倒韓普及版)和250元版(護韓典藏版)”。而官方確實也有出平裝版和精裝版一說。不難看出,叫虧,就是想博得一絲“光明磊落”的同情和正名,而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道理其實大家都懂,畢竟出版商已經賺了不少錢!由此看來,韓寒以《三重門》手稿出版10元的《光明》和《磊落》,是為了沽名釣譽,還是要扭虧為盈呢?
一場看似激烈的戰爭
從出版角度來說,暢銷書再版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然而《光明》和《磊落》與《三重門》之間的關系并非那么簡單。它更像一種跨越時空的印證。用韓寒自己的話來說,“既然現在被人懷疑,我只好被逼無奈決定把《三重門》的手稿出版成書。”
事情緣于有媒體向韓寒求證,《三重門》不是韓寒自己寫的,因為“爆料人”覺得一個17歲的孩子不可能寫出這樣的文字,所以推測一定是背后有人在代寫和操縱。主要嫌疑人一個是路金波,另一個嫌疑人就是韓寒的父親韓仁均。
后來的發展,加入了一個重磅人物——方舟子——一位依靠直指中國國家研究部門和高校著名教授、高級領導論文真偽,一炮而紅的“打假斗士”。伴隨著這位分子遺傳學博士后的強力參與,原先的“質疑代筆”,演變成了“方韓大戰”,又發展成為“代筆門”,成為新一年人們茶余飯后的“開年大戲”。
就像方舟子此前的每一次打假事件。他一旦開口,輿論參與者瞬間如熱鍋上的螞蟻,“力挺的”和“拍磚的”此起彼伏。不過這次他挑戰的不再是一般意義的“學術泰斗”和“學院獨裁”,而是一個風華正茂的年輕才俊,一個在中國文學界具有標志性、在外媒聚光燈下備受寵愛的輿論領袖。所以,我們看見了娛樂明星、文學作家、商界精英、草根憤青紛紛站好隊伍,相互開戰。
如果說韓寒具備了兼顧文人情懷與賽車手狂野的雙重人格,那么方舟子則是不折不扣的“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的超級“彈簧”。他運用學術辦法,無論是作者創作動因分析,還是原文內容斷代考察,或是電話錄音內容推理,方舟子越來越掌握到輿論主動,而《光明》和《磊落》的出版可以視為目前為止,韓寒唯一的、最有力度的出擊,從而證明他與《三重門》之間“神圣而不可侵犯”的“父子情深”。
一個似是而非的結果
然而,一個曾經罵“什么圈都是花圈,什么壇都是祭壇”的明星作家,一個不相信任何組織否定作協的明星賽車手,為了證明清白于世,曾經被捧為意見領袖的韓寒,不得不依托他曾經唾棄的那些“重要”力量。就像一個黔驢技窮無法證明孩子是親生的父親,只得龜縮在眾人目光注視之外,交與司法和醫院開據親子證明,并且得到法律認可。因此,我們又不得不對一個10塊錢賤賣的手稿打出一個大問號,手稿等于什么?低廉價格、手稿成書又怎么能鑒定親子關系?誠然,如果現在需要做一場不失公允的親子鑒定,我們就需要從醫學的角度考量二者的血緣,又需要從道德的角度審視二者在行為準則上的相似。首先從“醫學”上思考,韓寒用《光明與磊落》的印刷手稿,來證明《三重門》是自己的原創;就像一個人手拿全聚德的發票,跟你證明他吃過全聚德一樣。其次從“道德”層面鑒定,近日韓寒及《光明與磊落》的幕后大老路金波發言:“書即便出來也是給好人看的,對壞人來說是無所謂的。”可見那個曾經為不安分學生發言、為留級生討說法的《三重門》,如今已經變得涇渭分明、好壞對立。這無論如何也無法讓我們把那個放蕩不羈的韓寒與此對號入座,基本他們可能有所謂的血緣關系,也不過父子二人貌合神離,有血緣之名,而無父子之實。
于情于理,站在一旁的我們,期望韓寒對于代筆一事作出有力的證明,然而遺憾的是,這種證明絕不該“賤賣”手稿,而是應該以一位文學創作者的姿態出發,潛心寫出力作,而不是在賽車場上一圈圈地狂飆。當然,文至此處,我們也同樣否定方舟子的做法,作為一個旁觀者,他本具備對于韓寒作品創作過程的知情權,但從未拿出過真正證據的他,依靠叫賣賺取關注的做法實在難登大雅之堂。
無論事態如何發展,無論真相距離我們多遠,截至目前,方舟子在微博上的粉絲已超越270萬,并將在三月擁有自己的“親生子”——新書《神秘事件不神秘——方舟子破解世界之謎》。在韓寒代筆之謎揭開之前,方舟子卻提前為我們解決了世界之謎,這與韓寒將珍貴手稿“真情大奉送”又有何區別?“倒韓派”也好,“黑方派”也好,兩撥勢力就此分流,成為各自領袖腰包中的鈔票!了解真相也許只用10塊錢,但要屏蔽騙局要花費多少?公眾越來越選擇遠離,因為自方韓大戰之后,那些代寫者、被代寫者以及他們中間的利益商只會把真相掩蓋得更加隱蔽,把騙局包裝得更加華麗。最終受傷的并不是讀者,而是那所謂的文學,所謂的相信!
編輯/韓 旭 hanxu71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