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院教師吉峰在講授‘品牌管理’課程時,結合先前擔任小天鵝分區經理的經歷,將授課內容與具體實踐緊密聯系,受到了學生的一致好評。”“線性代數教師上課認真負責,但有學生表示對方言授課的方式不能適應……”
你或許不會想到,上述對老師如此旗幟鮮明的評價皆來自一群名為“教學信息員”的中國礦業大學學生。他們每兩周就要把各個班級學生對上課教師的評價反饋到教務處,對教師的教學工作充當“考官”。
一把野軟冶師德納入野硬冶制度
“師德不僅關系著教師群體的形象,更直接決定著教學質量與學生素質的高低。師德本應強調內在自覺,但當前師德發展的困境要求我們必須從制度層面對師德進行重新審視與設計。”
在鄒放鳴教授看來,當前師德面臨不少新問題。如剛畢業的青年教師面臨著不能快速與學校文化融為一體的尷尬;在學術上,重科研輕教學的體制并沒有根本改變;教師用人格魅力影響學生的能力還相對薄弱……而社會對師德的要求又前所未有的迫切。
近些年來,中國礦業大學堅持“兩手抓”,即一手抓教師的業務水平,一手抓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形成了全方位的師德制度體系。中國礦業大學不斷創新形式,在實踐中探索了行之有效的路徑。“女教授與女學生結對子”制度就是其中一項。
二野四位一體冶夯實師德之基
“師德建設非一日之功,要構建一個立體化的體系,形成一個有機的系統,并通過嚴謹而科學的制度與機制去保障。”
采訪中,中國礦業大學的一位教師坦言,現在的工作并不輕松。“上課前,我們都要非常用心地備課,甚至是如履薄冰,因為學生的評價直接影響到我們職稱、晉升、聘任、評優等一系列事情。”
在中國礦業大學,學生可以對教師大聲說“不”。2008年起,該校實行學生教學信息員制度,學生選出代表作為教學信息員,每兩周向學校反饋教師們的教學情況,這讓教師們頗有壓力。
中國礦業大學從2010年實行“力行計劃”,至今已有18位教師深入煤礦、煤電公司等單位掛職鍛煉。
“通過社會掛職、到企業開展調研、進行社會調查等實踐方式,我們對煤炭這個行業的艱苦性有了切身的體會,也更讀懂了‘好學力行、求是創新、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礦大精神。回去后,我們將把這種精神真正滲透到我們的教學中,把每一個學生都培養成社會的棟梁之才。”安全工程學院李忠輝副教授動情地說。(鄭晉鳴,陸金玉)
(選自2012年03月17日《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