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操作為一種新興的體育競賽項目,其運動自身特點要求學生具有勇敢頑強、團結協作的意志品質及良好的抗挫折能力,挫折教育是被國際國內公認的一種重要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因此,把挫折教育運用在啦啦操教學與訓練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研究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實驗法及對比分析法等多種研究方法,對高校啦啦操教學訓練中實施挫折教育的效果和影響進行實驗對比研究,探討了啦啦操教學訓練中教師實施挫折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滲透挫折教育的方式與方法,并提出相關對策與建議,旨在為高校啦啦操教學與訓練提供理論參考。
以天津體育學院體育藝術系啦啦操校隊40名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將實驗對象隨機分組,分為A班和B班。分別為實驗組(20人)和對照組(20人),對其進行啦啦操教學訓練實驗。兩組的教學訓練時間、進度等條件安排均相同。測試的儀器和方法均按規定由專人測試.經統計學t檢驗( P> 0. 05) ,測試指標均無顯著性差異,可作為對等實驗對象。(見表1)
通過表1可以看出,目前在啦啦操教學與訓練中,學生的挫折表現類型主要體現為焦慮緊張、缺乏自信、恐懼失敗、體力精神狀態不佳及其它因素五大類。其中有38.1%的學生有恐懼失敗的挫折心理,所占比例最大。
2啦啦操教學與訓練中挫折教育實施前后效果對比分析
表2實驗后兩組學生啦啦操專項素質指標測試與統計檢驗結果
地安排學生在外界干擾比較嚴重的環境下進行訓練表演,培養學生克服由于各種外界干擾而造成的緊張情緒。(2)可以在教學訓練中創設比賽時臨時出現的問題及突發事件(音樂的錯放及中途故障、托舉的失誤)等等,正確引導學生采用失利時應采取的應急措施,從而使學生在遇到突發狀況時可以從容應對困難。(3)在學生體力疲勞的情境下,可以根據學生所能承受的運動負荷逐漸提高訓練的難度和運動強度,要求運動員克服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困難去完成成套動作,有利于培養學生頑強的意志品質及承受挫折的能力。
第三,結合多種訓練法實施挫折教育。啦啦操教學訓練中,教師可以變換采用多種教學訓練方法來增強學生的抗挫折能力。針對心理素質較差的學生,教師在啦啦操教學訓練中可有意識地讓這部分同學組隊,并與較強的隊進行競爭性的比賽,從而提高學生心理的承受能力。
1結論
第一,啦啦操教學訓練中學生的挫折行為主要表現為心理狀態上的外部因素,而在身體狀態等內部因素上較少體現。第二,啦啦操教學與訓練中教師可采用因人而異、創設困難挫折情境、綜合多種訓練法以及團隊合作等方式方法,合理地運用挫折教育,提高學生的心理承受力及啦啦操綜合素質。第三,挫折教育對提高學生的專項身體素質具有積極效果。第四,啦啦操教學與訓練中實施挫折教育,可以使學生具備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及頑強的意志品質,對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具有積極影響。
2建議
第一,啦啦操教學與訓練中教師對學生挫折情景的設置要合理適度,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避免過猶不及,導致學生的逆反心理。第二,在啦啦操教學與訓練中,教師應當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堅持學生的自我教育和教師的主導作用相結合,才能更好地實現挫折教育的價值。第三,教育者應當加強對挫折教育的宣傳力度及挫折教育文化的滲透,才能真正地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