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籟俱寂有時并不是睡眠的最好環境,制造點“噪音”反而能讓人睡個好覺,甚至做個好夢
八百多年前的一個秋夜,已退居家鄉山陰、是年68 歲的詩人陸游,想到南宋被金人所侵占的大片國土,夜不能寐。輾轉反側間,終于伴著風雨聲,漸漸入眠。夢中,他看到自己馳騁于疆場之上,奮勇殺敵,好不快哉!
隨后,陸游寫下了:“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的詩句。除了詩中傳達出的愛國情懷,其實這首《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還不乏現實指導意義。它至少給如今那些不再為國事憂心,卻飽受生活、工作等種種壓力之苦的普通現代人,提供了一個頗具借作用的睡眠方法論:如果被煩事所擾,不能安然入睡,那么風雨聲等環境音,或許能提供不少幫助,甚至讓你做個好夢!
大量科學試驗已證明,對于很多人來說,萬籟俱寂有時并不是睡眠的最好環境,在整個頻域內均勻分布的白噪聲和頻率分量功率主要分布在中低頻段的粉紅噪聲,反而能起到鎮靜的作用。通過這兩種噪聲,可以模擬出雨聲、海浪聲等。
1989年,英國科學家進行了一項以新生兒為研究對象的“白噪聲與睡眠誘導”實驗。隨機抽取了兩組(每組20 個)出生2 至7 天的新生兒分別進行研究,讓他們在白噪聲環境中進行睡眠比較。實驗組中16 人(80%)在5 分鐘內睡著了,而在同樣時間內,對照組中自然入睡比例只有5 例(25%)。其他一些研究還表明,屬于白噪聲的吹風機和真空吸塵器的聲音尤其能安撫和促進嬰兒睡眠。
三年后,美國科學家則進行了一項“海浪聲音對加護病房中冠狀動脈搭橋(CABG) 術后病人夜間睡眠模式影響”的調查。實驗組連續3 個夜里在加護病房中播放海浪與白噪聲的混合聲音,控制組則未對環境采取任何措施。結果,通過患者自我評價,接受海浪聲音的實驗組患者的睡眠質量明顯較高。
隨著睡眠已逐漸成為妨礙現代人健康的一個主要問題,商家當然不會放過其中蘊藏的機會。事實上,早在1960 年代,就出現了一種促進睡眠的“噪音”機器Marpac Sound Screen 980A。它是一個沙拉碗大小的米色圓柱體,通過內置的風扇來機械地制造白噪聲,并有開關和通風口來分別調節聲音的大小和頻率變化。至今,這個完全不用電力操作的“古董”,還可以在亞馬遜網站上買到。
不過,數字時代的到來顯然可以大大拓寬商業實踐的界限,各種相關的手機應用程序更是層出不窮。比如成立于2008 年的Adaptive Sound Technologies 公司就致力于幫助人們自然入睡而不借助任何藥物。今年五月份,其推出了一款方便旅游時攜帶的“睡眠機器”SOUND+SLEEP nomad,通過播放可促進睡眠的環境音對用戶產生催眠效果。它有六種音效模式可供選擇:水滴聲、小溪聲、雨聲、海浪聲、風吹草場聲,以及噪聲(包括白噪聲、粉紅噪聲、風扇聲等),它們大多都直接錄制于真實的野外環境,并用先進科技去除了雜音。
當然,也有不少聲音會干擾甚至終止睡眠。其中,電子警報器、電話以及人們的聊天和叫喊聲,是幾個最可怕的“睡眠殺手”。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當醫院中常見的靜脈內注入泵浦(IV pump)警報器達到40分貝——該設備的最低音值時,實驗對象中90% 的正常人都會被驚醒。即使他們處于深度睡眠,也有多于一半的人會因此不能入睡。而四分之三的實驗對象則會在淺度睡眠中,被竊竊私語的談話吵醒。有趣的是,我們通常會視為噪音的沖廁所聲、交通的嘈雜聲,甚至飛機的起飛聲,在同樣分貝下,卻沒有呈現出太強的睡眠干擾影響。
如果必須處在強有力的睡眠干擾下睡覺,或許就需要一對高科技耳塞的幫助,它們通常會首先利用麥克風探測出周圍產生干擾的環境音,然后通過制造一種“反噪音”信號屏蔽這些干擾。比如SnoreMasker Pro,就兼具耳塞及睡眠促進功能,它不僅能通過完美貼合耳朵的設計阻止外界大多干擾,還本身內置一款小揚聲器,當轉動音量旋鈕,就能聽到由其制造出的舒緩的白噪聲。
而從利用聲音的另一種角度看,是否能依靠這些強有力的睡眠干擾,將我們從上班總是遲到的泥潭中解脫出來呢?
其實,與自然入睡一樣,最好的辦法仍然是使蘇醒過程也自然發生。很多一早被吵醒的人——特別是那些新媽媽們,都會在接下來的一天中始終處于頭暈眼花的昏沉狀態中。因此,這也促使一些智能鬧鐘應用想出了相關的應對之策。所謂自然蘇醒時間,即發生在人們最淺度睡眠的階段。所以以iPhone 手機應用Renew SleepClock 為代表的智能鬧鐘,通常都會運用無線電感應器來探測身旁用戶的呼吸狀況及睡眠中的活
動,由此判斷其所處的睡眠階段,并保證在最佳時段——通常持續20 至40 分鐘——喚醒用戶。
而將聲音與睡眠的關系利用到極致的則當屬由開發商YUZA 及心理學教授Richard Wiseman 合作開發的Dreamonapp 手機應用程序。它最酷的地方在于,可以通過播放的聲音影響睡眠中仍在活動的潛意識思維,從而創造使用者想要的夢境。
用戶在睡前設置Dreamonapp 想要的夢境類型以及何時睡醒后,將手機放在床邊并安睡,這時Dreamonapp 便會激活并且開始監控其睡眠節奏。研究表明大多數夢境發生在快速眼動階段,而在該階段人的意識對周圍的環境非常敏感,所以一旦Dreamonapp 感知到用戶已經進入夢境,
便會開始播放設計好的環境音——寧靜的鄉間、嘈雜的街道甚至奇幻的太空——以此幫助用戶創造相應夢境,它還會根據夢境進展自動調節環境音的大小以保證不吵醒用戶。而察覺到用戶夢境已經結束,并進入淺度睡眠時,Dreamonapp 會在一分鐘之內將其喚醒,以便增加其記住夢境的幾率。如果用戶實在記不起,它還能繪制一份夢境圖表,幫助其回憶。
如今,Dreamonapp 仍在繼續探尋聲音對睡眠的影響,為了讓夢境更加真實,其有的音效會模仿名人的聲音,比如好萊塢明星,甚至美國總統Barack Obama;有的音效則致力于創造更清晰明確的夢境,使睡夢者能意識到自己在做夢,從而更加便于控制睡夢中會發生什么。
是的,《盜夢空間》中的情景已離我們不遠,只不過盜夢機換成了聲音。
Tips:
白噪聲:所有頻率具有相同能量的隨機噪聲,功率譜密度在整個頻域內均勻分布。白噪聲可能產生的有效性是掩蔽其它外部噪聲,從而避免了聲音上的任何沖突變量。
粉紅噪音:自然界最常見的噪音。簡單說來,粉紅噪音的頻率分量功率主要分布在中低頻段。從波形角度看,粉紅噪音是分形的,在一定的范圍內音頻數據具有相同或類似的能量。從功率(能量)的角度來看,粉紅噪音的能量從低頻向高頻不斷衰減,通常為每8度下降3分貝。利用粉紅噪音可以模擬出比如瀑布或者下雨的聲音。
一些環境音對神經及睡眠的影響
·有節奏的低音鼓聲:有催眠效果,促進睡眠
·電顫琴聲:平緩的節奏,可以減少壓力
·雨聲:通常扮演白噪聲的作用,可遮蓋住室內電冰箱、加熱器及踩地板發出的噪音
·雷聲:幫助遮蓋鄰居家吵鬧的音響、狗吠及交通的嘈雜聲
·雷雨交加聲:由于讓人潛意識里感到無需工作,會制造特別的輕松感
·平穩、有節奏的海浪聲:可以幫助制造一種輕松平緩的感覺,同時讓人產生度假錯覺
·鳥鳴聲:創造一種舒緩、輕松的環境,幫助減少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