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中國宏觀經濟受到兩個趨勢的影響:一是短期的經濟周期——整個2011年出現了顯著的信貸緊縮,并且已經傳導到了實體經濟方面,是時候進一步放松貨幣政策了;二是中國的經濟結構轉型——后危機時代中國政府過分依賴信貸推動經濟增長的模式不可持續。上述兩個趨勢的方向相反,導致政策調整不可能全無顧忌。而政策放松所帶來的經濟回升,必然有一部分被結構調整的政策安排所對沖。綜合來看,我們預測2012年信貸增長率為16%,即新增貸款8 . 7萬億元。
質疑首先來自于至今讓政府擔憂的通貨膨脹率,不過中央政府自2011年10月份以來所作出的政策調整表明政府希望2012年的貸款增長保持適度。第二個質疑是商業銀行放貸資金不足。導致放貸資金不足的一個基本限制條件是存款增長不理想,最近幾個月的存款增長步伐跟不上貸款需求的節奏,且存貸差距不斷擴大。
近期存款從低位緩慢增長,從谷底(低基數)爬升,又是這樣的速度,對拉高存貸比意義不大。而存貸比75%的政策限制造成多家銀行遭遇存款瓶頸。
與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等措施相比,調整存貸比對促進貸款增長的作用更加立竿見影?,F在當然不會指望就提高存貸比馬上出臺政策,但到萬不得已時,這也算是一個選擇。
對于很關鍵的存款增長,影響它的因素相當復雜。首先要強調的當然是實際利率水平的作用,它會影響到家庭和公司儲蓄行為。通貨膨脹拉低實際利率,存款增長會相應放緩,游資會流向房地產、股票行業以及理財產品。
幾乎可以肯定2012年通貨膨脹率會降低,在名義利率不變或變化不大的情況下,實際利率將被拉高。由于實際負利率并非存款增長下降的唯一因素,所以僅有實際利率拉高,還不足以讓銀行存款增長恢復,但低通脹率會減緩脫媒現象并緩解銀行融資壓力。
銀行增加人民幣存款的另一個方式是外匯貿易結算的增加,但這需要有人民幣升值的預期配合。即當人民幣堅挺時,客戶才會把錢打入中國商業銀行賬戶并且轉成人民幣。而一旦客戶認為人民幣將停止升值,就會兌換美元甚至將資金轉移出中國。
歐盟區經濟動蕩造成歐元對美元貶值,而中國維持了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穩定,相應對其它幣種升值。過去發生這種情況時,資本從中國外流的情況就出現過。如今趨勢更加明顯——在最近一輪美元的強勢上升中,人民幣很難在已經對美元有較大升值基礎上維持強勁勢頭。
當真的出現資本外流時,銀行業將面臨流動緊縮——這就不難理解,為何貨幣政策已經在放松,但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依然居高不下。流動性不足,銀行業也無法新增貸款。
作者為麥格理證券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部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