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學中開拓學生視野,發展學生智力,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培養學生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素質和愛國主義精神,是素質教育在語文學科中的具體體現。然而,在語文教學中又如何有效地實施素質教育呢?我將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簡要分析:
一、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培養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正確的人生觀。
1.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如在教學王愿堅《七根火柴》可以以無名戰士的獻身精神來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教育學生繼承革命優良傳統,樹立遠大理想。
2.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在教學中加強集體主義觀念的教育十分必要。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相應的課文,通過引導和啟發,或者通過課內活動,幫助他們從個人的圈子走出來,關心熱愛班集體,尊重集體中的每一個成員,增強集體主義觀念,進而關心家庭,關心國家。
3.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科學的世界觀。
二、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培養學生聽、說、讀、寫基本的語文技能,指導學生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發展學生觀察、記憶、思考、聯想和想象的能力,讓學生的智能素質得到充分的提高。
1.牢固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在語文教學中,要求學生掌握漢語語音、文字、詞匯、語法、修辭等基礎知識,以及作家作品、文學體裁、文學史等文學知識,這是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基本要求,也是進行語文訓練的基礎。學生只有熟練掌握這些基礎,才能將其轉化為一種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2.培養學生聽、說、讀、寫基本的語文技能。在學生掌握一定的語文知識的基礎上,教師采取多種有效的手段,對學生進行聽話、說話、閱讀、寫作等能力的訓練,以達到語文教學的目的,提高學生的技能素質。
聽說能力。語文教學,要求學生認真聽老師講課,聽別人發言、聽錄音等等,而且要集中注意力仔細聽,要邊聽邊思考,要養成會聽別人說話的好習慣。對聽到的內容,如有不同的觀點,要能夠用語言說出來,而且有一定的條理性,觀點明確。
讀寫能力。只有多讀,才能懂得文中的深刻含義,領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也只有多讀,才能夠積累更多的知識,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為寫作能力的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培養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審美能力,引導學生感受詩文中的語言美、意境美及人物的形象美,學生在學習中得到美的熏陶,提高明是非、辨美丑的能力,也是語文素質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
語文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發現語文教材中的美,比如文中的語言美、意境美及人物的形象美,要引導學生正確的去認識美、欣賞美、感受美,從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和自己學習知識的能力,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尤其是創造性思維能力,發展學生個性素質。
語文教學中要傳授學生學習知識的方法,使學生養成自覺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比如良好的寫字習慣、聽話說話習慣、摘抄習慣、寫作習慣、獨立思考的習慣等等。語文教學中,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才能提高學生觀察問題、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形成學生各自的知趣、愛好和性格,充分發展學生個性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