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事語文教學已十五六個春秋,正如一位語文教育大師所說:“其實語文教學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更沒有了路。”此話我深有同感。是呀,語文課堂教學,可以說是千姿百態,每位教師都有每位教師的樣兒,每位學生學習語文也有各自的方法,我認為這才是語文教學。試想如果語文課堂都千篇一律,那是什么語文了?在生本教育的背景下,語文課堂應追求的是生動形象、活潑和諧、愉悅性情、陶冶情操的過程,應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中感受到學習語文的快樂。因此語文教師應努力打造這樣的課堂:人文情懷溢滿課堂,老師與學生相得益彰;課堂合作、交流與探究輕松自如;教學反璞歸真,求真務實。
一、以生為本的語文課堂因充滿人文情懷而生動
《語文新課程標準》的頒布實施,為語文教育中人文底蘊的流失提供了一個防疏堵漏的良策。作為課改主戰場的課堂,還在師生以“精神”自由上提供了許多可利用的契機和可拓展的空間。應讓語文課堂洋溢著濃濃的愛意,充滿著歡聲笑語。老師應在課堂上呵護學生美好的心靈,實現師生情感的和諧共振。情感是文章的靈魂,也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人氣”之所在。語文教學不僅僅是促使學生掌握一種工具技能,還應通過一篇篇凝聚作家靈感的文字,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響孩子們的世界觀、人生觀。
敞開人文情懷,教師有了更強的親和力、凝聚力、感召力,學生更是底氣十足、朝氣蓬勃、靈氣飛揚,這樣和諧的語文課堂因充滿人文情懷而生動。
二、以生為本的語文課堂因師生合作和探究而精彩
語文課堂在師生合作的過程中,教師的引導作用不可忽視。首先,要采擷佳景,引導對話內容。文本有短有長,并非處處皆經典,其中不乏有平淡之處。因此,教師要引導暗示學生注意“文本風景”最有意義,最有價值的部分,引領學生對文本中的重點、難點、亮點予以關注、欣賞、品味、思考。其次,要設置好對話話題。一是讓話題具有科學性,所設置的話題與學生的認識水平構成一種協調的張力平衡,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二是讓話題性具有時代性,關注社會,關注人生,讓話題起到影響學生價值觀、人生觀的效用;三是具有開放性,讓話題與生活連接,在生活的海洋中采集智慧的花朵;四是具有啟發性,話題的設置要能開啟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想象和聯想。
強化教師的引導作用,同時決不忽視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自主探究。智慧的語文課堂應充滿問題探索。學生只有在積極參與、自主探究中,才能激發求知欲、好奇心,才能變知識的被動接受者為知識的主動構建者,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而教師在課堂中,當學生茫然時,給他們以啟迪;當學生困惑時,給他們以引導;當學生思維遇到障礙時,給他們以幫助,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帶著問題走出課外,讓教師的引導對話與學生的自主探究有機地融合在一起。
三、以生為本的語文課堂因求“真”務“實”而醇香
課程改革的核心和關鍵是課堂。我們欣喜地發現,這場新課程的變革,為語文教學開辟了一個嶄新的天地。隨著生命語文、人文語文、詩意語文的勁風陣陣吹過,我們在回首遙望語文路,靜心反思時,又覺得我們確實丟失了什么呢?什么樣的語文課堂才是理想的語文課堂呢?老子曾說:“真水無香”,即真正的水是沒有任何香味的,它無色透明、自然天成,是一種原生態的美。這種自然、和諧,是否正是我們語文課堂所追求的呢?
簡簡單單教語文需要教師有豐厚的教學修養和高超的教學藝術。因此,把復雜的語文課變簡單,就是不簡單。簡單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智慧。我覺得一堂簡單的語文課應該是:一要教學內容簡約。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在深入上下功夫,在淺出上做文章。準確把握教材,科學地補充教材,藝術地處理教材,善于使用教材中最有價值的地方,合理剪裁,大膽取舍,而不是面面俱到。二要教學語言簡潔。教師的引導、過渡、講解、評價的語言要力求精練、簡潔、準確。
總之,如果語文課堂上師生心靈相通,師生與作者努力實現情感共振,學生具有大量的語言實踐的機會,體會文質兼美的教材內容,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迸發出創新的火花,那么我們就能昂首闊步地行進在“生本教育”的語文教學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