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語文教學與德育工作相結合的重點放在課堂教學上。在備語文教材時,著手于尋找教材內容與德育工作相滲透的最佳結合點,盡力做到德育與學科教育水乳交融,使德育工作附著有物,都盡可能觸動學生的思維意識。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呢?
把握了教材中德育的內容,還得選好教學時滲透德育的方法,這是能否有效滲透德育的關鍵。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應注意因文而異,選擇適當的方法,才能增強說服力,使學生易于接受,受到熏陶、感染和教育。教育不僅是為文化的傳遞,更是人格心靈的喚醒,作為21世紀的語文教師,我們應在語文教學中積極進行德育的滲透。如何把德育滲透于教學之中,以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呢?
1.結合課文內容,直接進行滲透
“文以載道”,課文中的許多內容都是非常好的德育材料,可以直接進行德育滲透。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2.在指導朗讀中滲透德育
古語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讓學生朗誦一些聲情并茂、文質兼美的課文佳作,有利于他們體驗祖國文學的音韻美,加深對課文內容、思想感情的品味,并培養美好的心靈和高尚的情操。
我在執教《小鹿的玫瑰花》一文中是這樣做的。這篇故事語言美,情節曲折,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內容貼近學生生活,但理解“為什么說小鹿的玫瑰沒有白栽”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這一課的重點、難點也就是理解小鹿的玫瑰花為什么沒有白栽,體會栽花種草的價值,認識到為別人創造幸福,自己從中也能得到快樂。通過說話練習,體會小鹿的玫瑰花給他們帶來的快樂,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從而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3.通過語文活動進行德育滲透
語文活動是語文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它可以優化學生心理,也是實施德育滲透的重要途徑。在語文活動課中,語文活動課的形式多種多樣。通過語文活動課的設計、實施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學生得到充分的動腦、動手、動口的機會,促使每一位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
學生非常喜歡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但多半是因其有趣、好玩,而不注重觀察活動過程。這時老師就要注意引導學生有序的去觀察、發現事物的特點,就能寫出感人的文章來,在寫作的過程中同樣滲透著德育。
在教學的實踐和探索中,我體會到,小學語文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因素,只要老師選好切入點,隨時都可以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寓德育于語文教學之中。只要細心發掘德育工作和學科教學的最佳結合點,并在備課的同時注意將二者溶為一體。的潛移默化教育作用,而不會使德育成為空泛的口頭說教,從而很好地促進學科知識的學習,為學科知識的吸收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語文教學就是生活。語文教學的品德教育,要激發學生的真情實感,讓學生能從學習課文內容到生活實踐都能從感情上的產生共鳴,在入情入境中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因此,語文教學中的品德教育,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注重內外部因素相結合,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要求滲透于教學過程之中,以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養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