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主品悟”閱讀教學的內涵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解讀》一書中,就“重視閱讀感受和體驗”解讀了四個學段的體驗教學,其閱讀目標特別強調了閱讀者的個性體驗。“體驗”這個詞語在語文新課標中出現的頻率最高,一共出現16次。
2009年8月出版,由劉暢主編的《自主品悟》一書在《語文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對“自主品悟”作了概念鑒定。“自主品悟”就是以尊重學生為前提,以提高閱讀教學的實效性為目的,在教師精心研讀教材的前提下,引領學生直面文字質疑問難、自讀自悟、品評涵詠,以讀中知其韻,悟中學其法為主要教學活動方式的一種語文閱讀教學。
二、“自主品悟”閱讀教學的誤區
1.“自主品悟”變成“自己學習”
新課程提出可以“學習目標自定、學習方法自選、學習過程自控、學習結果自我反饋”的表現形式,使有些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難以把握“自主”的內涵,容易把課堂的重點教學環節簡單地撂給學生。
實際上,學生根本就沒有因為一小段笑態的描寫領悟經典名著人物性格形象的精髓,怎能自主體會去扮演角色呢?怎能在品悟中升華呢?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閱讀,不是一個表演的或生活的行為,而是一個有組織的學習行為。這一點,意味著我們不能在泛閱讀的層面上去實施自主性閱讀,而是在語文教與學的層面上實施。
2.“師生互動”變成“機械運動”
浙江省初中語文教學建議(試行)指出:“授課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課堂反應,即時作出評價。”但在有些課堂中,教師雖然參與其中,與學生形成互動,但僅僅是機械式的被動參與,不矯正,不點撥,無條件贊成每一個學生的閱讀方法、閱讀過程,接受每一個學生的閱讀結果,曲解了“以尊重學生為前提”。
三、“自主品悟”閱讀教學的基本策略
悟是一種潛在的思維機制,是一種特殊的智慧,每一個健全的人都蘊藏著這種豐富、甚至無法估量的智慧。作為一線的語文教師,我們要發揮“自主品悟”閱讀教學的重要作用,激發每一個學生都具備的潛在學習能力。
1.巧創情境
所謂“創設情境”,就是教師運用描繪或其他形象化手段,把某種情形、狀態或景象表現出來,激發學習興趣,發展創新思維。初中語文課本中有各種類型的文質兼美的文章,這就需要我們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想方設法從多方面調動學生的情境體驗。
2.巧接生活
曹明海在《語文新課程教學新論》中提到:“語言的習得必須借助特定的生活情境,語言能力不是一種抽象的形式,它必然包含實質性的生活體會與價值體驗。”“自主品悟”教學聯接起了學生的具體生活,是學生對過去經驗的激活。
3.巧思妙想
在時間與空間的運轉中,在現在與未來的交換中,在此地與彼地的體驗中,人的思想會紛紜復雜。對未來境界設身處地地思考、品味,會激發人的智慧。
4.巧探詞句
文本的遣詞造句承載著作者在認識社會生活中所捕獲的意義,寄托著自己的真知灼見。從詞句入手,可以還原作者對社會生活的觀察和認識,深刻理解蘊藏其中的思想感情。
5.巧讀品評
浙江省初中語文教學建議(試行)指出:“閱讀教學要重視和加強讀的訓練,能根據教學需要并結合教學情境指導學生的朗讀、默讀、誦讀。”
悟是對已有知識的重拾,是對過去經驗的激活,是對未來生活的想象,是知識和經驗升華的靈光。“自主品悟”閱讀教學不僅強調學生的積極參與,更重視教師的引領作用。作為一線的語文教師要不斷加強個人學養、完善自身綜合素質,才能帶領學生在閱讀中品評涵詠,悟出語情文味,悟出作品與人生,存在與真理。這樣長久堅持才會使教學有效提升初中生在語文學科學習目標方面達到的水平,以利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形成良好語感,培養創新意識、探究精神和語文實踐能力,達到提高教學效率,實現輕負高質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