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這個概念自2005年首次出現在高考語文試題中,便給人耳目一新之感并呈較強的生命力之趨勢,在近年各地的高考卷中不斷出現,如2006年廣東卷19題,2008年福建卷第14題、江蘇卷第4題,2009年天津卷第22題、四川卷第19題等,而考生在面對這一考題時,往往心中無底,困惑較多,不少考生感覺靠碰運氣,得分往往也很不理想,部分同學甚至因此失去了關鍵的分數。考生的問題集中表現在面對文段無從下手、篩選信息不夠全面、提取詞語不夠準確、所選字數不合要求等,究其原因,理解關鍵詞的定義不準和把握關鍵詞的提取方法不當是核心問題,其實,只要我們理解到位,方法得當,完全可以做到“巧提關鍵詞,妙取關鍵分”。
一、注重定義理解,明確考查本質,理解對象詞性
所謂關鍵詞,本是網絡中經常提及的詞語,指的是人們輸入搜索框中的文字。關鍵詞的內容大多為網站名、網頁名、新聞事件、人名、術語、軟件名等。提取關鍵詞,說到底就是要善于提取“核心信息”,是一種壓縮信息類的題型。提取關鍵詞本質上是對語段關鍵、主要、核心信息的集中,是壓縮的壓縮,精練的精練,關鍵的關鍵,是要淘汰掉次要的、支撐的、解說的信息,這種題型不僅綜合考查了理解、分析、篩選、概括、語言表達等各項能力,有較好的區分度,而且與社會生活結合緊密。提取出的關鍵詞基本上能較完整地展現文段內容,而充當關鍵詞的詞性往往以名詞、動詞、形容詞為主,明確這一特點更有助于我們縮小范圍,合理選擇,準確提取。如2009年天津卷22題的三個關鍵詞:士(名詞)、先秦(名詞)、演進(動詞)。所以,理解了關鍵詞的定義,明確了其考查本質,把握了充當關鍵詞的詞語的一般詞性,也就剝開了這類題的神秘面紗,露出了廬山真面目。
二、判定表達方式,理解文體特點,篩選主次信息
此類題所設計的文段多為新聞類、科技文類、評價闡發類等,根據各類文段的表達特點,又分別以敘述、說明、議論的表達方式為主,把握住了這些文體特點將有助于迅速、準確地篩選出文段的主次信息,為最后提取關鍵詞邁出堅實的一步。
1.敘述表達方式為主的語段:主要信息包括敘述的主體、主體的經歷及特征、敘述的目的及意義;次要信息包括詳細情節、背景材料等。如2008年高考福建卷考題關于地殼失蹤之謎的調查的文段。
2.說明表達方式為主的語段:主要信息包括時間、范圍、對象、特征,作用、目的等;次要信息包括舉例、描寫、修辭等方面的句子。如2008年高考江蘇卷考題關于“戰略環境評價”的經典性定義。
3.議論表達方式為主的語段:主要信息是中心句、觀點句、結論等;次要信息包括論據、論證。如2009年高考四川卷的科技論文。
4.描寫方式為主的語段,其主要信息包括描寫的景物、景與物的主要特征、描寫的角度及目的、感情等。
三、把握提取原則,注重結構解剖,概括主要信息
提取關鍵詞前提是要壓縮語段,把握住文段的主要信息,在此基礎上再結合幾個提取的原則更有助于成功提取。具體遵循的原則有:通覽語段尋找鎖定有效信息遵循“冷靜取舍”的原則,篩選有效信息中的核心信息體現“再次取舍”的原則,提取而不是組合語段中的關鍵詞依據“文中原有”的原則,主要用雙音詞或短語的形式表述明確使用“詞語或短語”的原則。
文段結構是思想內容的載體,是作者思路的體現。任何文段往往都有其相應的結構,要準確概括文段主要信息還必須注重文段的結構解剖,通過解剖結構,弄清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間、層與層之間、層與全文之間的關系,才能看清作者的思路,看出思想內容在言語中所體現出的深淺、輕重、疏密等軌跡,從而為準確提取關鍵詞做好保證。
四、選擇正確方法,力求準確表達,檢驗確保無誤
有了前面的準備工作,再注意選擇正確的方法,準確提取關鍵詞便不再只是夢想,根據不同類型的語段,提取關鍵詞的幾個技法值得嘗試。
1.核心話題法:即從抓取語段核心話題詞語入手,一擊中的。任何文體性質的語段都得圍繞某個核心話題展開,這個話題詞語在語段中出現的頻率一般較多,承載語段核心話題的詞語肯定是關鍵詞之一。
如:據報道,我國國家圖書館浩瀚的館藏古籍中,僅1.6萬卷“敦煌遺書”就有5000余米長卷需要修復,而國圖從事古籍修復的專業人員不過10人;各地圖書館、博物館收藏的古籍文獻共計3000萬冊,殘損情況也相當嚴重,亟待搶救性修復,但全國的古籍修復人才總共還不足百人。以這樣少的人數去完成如此浩大的修復工程,即使夜以繼日地工作也需要近千年。(2005年高考全國卷)
這個語段談論的核心話題是古籍修復的處境問題,“古籍”“修復”這兩個詞在語段中便多次出現,這就是我們在提取時首先要考慮的。文段通過一系列的數據告訴我們古籍修復這個核心話題的處境不好,最重要的具體表現是事多人少,這樣,我們就又可找出另外兩個關鍵詞——“人才”“不足”,從而初步確定本段文字的關鍵詞為:古籍、修復、人才、不足。最后通過檢驗,四個關鍵詞連綴起來,能大體表達出文段的主要內容,即可敲定。
2.關鍵語句法:即從篩選語段中的關鍵句出發,再篩選出關鍵句中的關鍵詞語,然后再結合方法一準確提取。有的語段中會有針對核心話題的核心陳述句,有的語段中有或總領或總結的概括性中心句,抓住這類關鍵語句就易于篩選出關鍵詞。
如:從甲骨文到草書、行書的各種書法藝術,間接地反映了現實某些方面的屬性,將具體的形式集中概括為抽象的意象,通過視覺來啟發人們的想象力,調動人們的情感,使人們從意象中體味到其間所蘊含的美。這也就是一些講書法的文章里常說的“舍貌取神”——舍棄客觀事物的具體現象特征,而攝取其神髓。(2006年高考廣東卷)
文段的最后一個句子就是本段的中心句,即本段的關鍵句,而“舍貌取神”又是這個句子的核心詞語。只要我們抓住這個句子,找出“貌”“取”“神”三字的各自所指,就能輕易套牢其中的三個關鍵詞——“意象”“體味”“神髓”。再用“話題法”,找出本語段的核心話題對象——“書法”,另一關鍵詞也便找出來了。最后通過檢驗確定四個關鍵詞為:書法、意象、體味、神髓。
總之,關鍵詞的提取是一種新型的考題,并且它的意義不只是在考場上的應對,它對于我們的現實生活也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只要我們準確理解其定義,認清考查的本質,遵循科學的原則,運用得當的方法,巧提關鍵詞,妙取關鍵分將助你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