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題是近年來高考改革中出現一種新題型,它的命題方式靈活多樣,為語文教學的改革注入了新鮮的活力。近幾年的高考探究題呈現出這樣一些特點:考查閱讀思維的多元性,考查閱讀思維的聯系性,考查閱讀思維的開拓性,考查閱讀知識積累運用的綜合性和考查解決疑難問題的能力性。
學生要想做好探究題目大體要闖過三關:閱讀關、思考關、答題關。我們可以巧借中醫的“望聞問切”四診法來快速而有效的做好高考探究題。其中“望”大致對應的是閱讀關,“聞”“問”大致對應的是思考關,而“切”對應的則是答題關
如果我們細細品味“望聞問切”四字的內涵要義,從閱讀求知的角度來分解這四字之精華,我們會發現它不僅可以作為祖國醫學治病救人瑰寶,還可以枉駕屈尊成為我們攻克高考現代文閱讀中最難解讀的題型—探究題。
中醫中的“望見其五色,以知其病”用在解讀高考語文探究題就是觀其大略,知其輪廓。首先是“望”題目,題目是命題老師和考生交流的主要手段,是命題老師向考生下達的指令,是命題老師給學生的善意的提醒,更是考生答題時的無情限制,是考生答題的行動指南。讀懂題目,審清題意是拿高分的前提,我們在審題的時候一定要全面,讀清問題數目,讀懂題目提醒,讀出隱性信息。
熟悉文章結構脈絡、作者的情感態度是答好探究題的關鍵的一步。這就要求必須特別注意文中的議論性和抒情性的語句。深入思考把握這些,就能很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了。這些都需要我們仔細地“聞”出文中那些的關鍵語言、人物、事件、抒情和議論的句子透著的文氣。如果說“望”是一個占有宏觀材料的過程,那么“聞”就是一個占有微觀材料的過程。在“聞”的過程中我們通過自我引導,自我做媒,與文本親密地接觸,細膩地溝通,從而更進一步為解讀探究題做準備。
中醫中的“問而知之者,問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用在探究閱讀上就是一個與文本、題干深入對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帶著題目的要求與文本,與自我的思考進行一個自我比較,自我探論,自我激疑活動,從而通過自我的肯定與質疑中架構自己的答案要點輪廓。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反復地問作者,問文本,問命題人的意圖,力求思考的要點接近命題人的意圖。這個過程要著力體現問——思——問的交織與往復。考場時間短,功利性比較強。但是我們為了更好的,更行之有效的探究,好多問題還是要多問多思考的,平時養成良好的自我發問思考的習慣。
“切”在中醫中是“切脈而知之者,診其寸口,視其虛實,以知其病,病在何臟腑也”。對于解決高考探究題來說,“切”就是強化—突破—歸結答案的過程,在這兒要對通過“望”“聞”“問”三個環節所形成的對于所要解答的題目的理解,文意的理解,文本結構思路的理解再次進行細致的把脈,或移用中心主旨句或組合關鍵語句、中心詞或綜合分析,條分縷述法去虛留實剔除答案中交叉包含,脫離文本題目指向的內容,補上遺漏的要點形成對“望”“聞”“問”三個環節的突破,然后再次把脈題干確定答案的表達形式是用短語還是用句子,是用單句還是用復句。如果是短語,那用什么短語;如果是單句,那用什么樣的單句;如果是復句,那又該是什么關系的復句。這些都得由題干問題決定。當然,在這兒還可采用反“切”的辦法,即用初步形成的答案來回溯文本進行比照:答案是否能回扣題目,文本材料能否托出自己所“揣測”出來的意旨主題等,最終書寫出最理想的答案。
總之,探究題探究的問題一般都著眼于文本的重點、難點與疑點,考查的是考生的思辨能力,因此考生對文本的探究性閱讀和創新性理解都不能死板地拘泥于任何一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