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在學習生涯中面臨天數考試,而考前復習效果如何,對學生的成績影響很大。現在很多學生缺乏自主學習能力,對老師的依賴性非常強。一旦老師在復習時不加指導,放任自流,這些學生就會無所適從,白白浪費寶貴的復習時間,那么,復習應從哪些方面指導呢?
一、指導學生列好計劃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做什么事情離開了目標、計劃,就會陷入到盲目混亂狀態,因此,在復習之前必須制定好計劃。定計劃時不能一刀切,因為學生程度不齊,學習情況千差萬別,如果規劃太僵硬,會使一些學生疲憊,但無收獲。老師可定一個大致計劃,然后要求學生根據自身實際定自己的計劃,盡量詳備,每一周每一天每一個時間段都應有復習的內容,這樣學生的復習就會有條不紊而又充實地進行下去。
二、對學習資料做好整理、歸納
在復習時,常會看到一些學生鋪滿一桌子書本,不知道他到底看的是哪一本,有的學生要找一份資料,在書堆里亂翻,十幾分鐘都安靜不下來,這樣既影響了其他同學復習,也耽誤了自己復習。因此,老師要指導學生復習之前對本學期學習資料進行歸類,考試卷放一起,專題考練按前后順序排除,作文把每一次作文題簽、作文指導、優秀范文、整理好裝訂在一起,素材放一起,筆記按不同種類放好位置,做好標志,這樣復習什么內容一目了然,要查找什么內容也快捷迅速。
三、做一些針對性指導
對一些比較重要的專題,老師可以在復習前再強調一些重難點及復習注意事項,讓學生心中有數,也可找一些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介紹一些學習方法,讓大家有所借鑒。這樣,在復習時,才能真正做到“溫故而知新”,一些學生通過復習,成績有很大飛躍,這也是復習得法的緣故,要避免學生復習時隨便翻翻書,做幾道題,敷衍了事。
四、定期抽查,檢測復習效果
復習是對整個學期學習的一個大梳理,因為內容多,任務重,有些學生易產生疲憊心理,總想放棄,并且復習主要通過學生自我監督來完成,一些自控性差的學生易暴露懶散的老毛病,所以,老師要配合學生的復習,定期做抽查,設一兩道題來檢測學生的復習效果,如果某個專題學生普遍掌握不好,老師有必要再講一節補充課,如果某個專題學生掌握良好,可適當調整復習計劃,更加合理地安排進度,發現那些消極懶散的學生,要及時鼓勵,督促。
五、給學生個性化復習的空間
在整個復習計劃中,老師不能把時間排得太滿,要留幾節課讓學生自主安排一下自主的學習。有些尖子生對常規知識早就爛熟于心,他們需要在原有基礎之上創造,有些學生平時學習倍感吃力,他們還需要在復習基礎之上進行再復習,也會有一些學生不喜歡太老套的傳統復習,他們也需要一些時間來進行自己的興趣復習,所以,留出一些空間,更多的學生會有一個更圓滿的復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