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資力尚淺的年輕教師來說,我在教學過程中遇到了一些棘手的問題。比如駕馭課堂的能力,或者如何能夠使老師與學生達到雙贏的目的等等。在這里我就想談談對于課堂提問的淺見。
一、教學案例
我在講《兵車行》時,導入部分就出現了課堂提問:戰爭帶給人們的是什么?權勢,抑或財富?學生很自然地就回答不是,它帶來的是一雙雙呆滯失神的眼睛,是一陣陣痛徹心扉的呼喊,是一堆堆荒郊野外的白骨。從“眼睛”、“呼喊”、“白骨”等意象很自然地就聯想到了戰爭帶來的災禍,使主題得到升華,引出“痛恨戰爭,渴望和平”的主題思想,并且直接把矛頭對準了窮兵黷武的統治者。
二、教學反思
課堂提問的重要性與藝術性
(一)重要性
1.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問能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支配學習活動的一個重要動機和源動力,有了這種動力,學生才能得到發展提高。提問能激勵學生學習,因回答問題是面向全班同學的,對問題所作出的回答體現了學生的知識積累以及能力大小,因此,學生在回答問題時總是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同,得到別人的稱贊,以期獲得自尊心的滿足,精神上的愉悅。這種競爭意識促使學生課前做充分的準備,上課時對老師所提問題積極思考,平時多進行閱讀訓練以拓寬知識面。
2.了解學生的掌握程度:提問使得教學活動成為教師與學生進行信息交換的雙邊活動,要想達到互惠互利雙贏的目的,提問就必須使學生了解本課的重點,使教師了解到哪些方面學生已經理解,而哪些地方只需一筆帶過,并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整教學活動,該詳則詳,該略則略,詳略得當,該補充則補充。另外,提問還能使教師了解到哪些知識學生基礎薄弱,哪些知識需要加強并及時給以指導。提問最終是一個雙贏的環節,師生在這個環節中相互了解,加強溝通,共同努力,既縮短心靈上的距離,又有助于搞好教學活動。
(二)藝術性
1.問題的設計:課堂提問的問題需要教師在備課時進行精心設計,問題設計巧妙合理,能引起學生興趣, 啟發思考,從而獲得知識。反之,則會使學生心生厭煩,無心向學。那么怎樣的問題設置才能巧妙合理,引人入勝呢?我覺得首要任務是要力求精當,“精”指的是精煉扼要、言簡意賅,一箭中的。“當”指的是得當,恰當,妥當。所提問題要恰當是重點、難點,還要富于思考,即緊扣教材,突出重點、難點,并有一定的思考價值,使學生理解詞句豐富而深刻的含義以及它在課文中的作用。另外,問題還要緊扣文脈,緊扣文章的思路 ,可以是由整體到部分,先提出一兩個大問題,再按重點詞、句、段設計若干小問題,來說明大問題,抓住主要矛盾,理清文本結構。提問也可以由部分到整體,根據重點詞、句、段先設計若干小問題,再提出總結性的大問題,對文章的主要內容做出概括總結。當然,也可以將兩種方法有機結合,構成整體—部分—整體。至于采用何種方法,要根據具體的情況而定。總之,問題的設計要有明確的目的,應服從總的教學任務, 教師在備課時應進行充分的準備,做到適時適度,靈活多樣。
2.提問的方法及提問后的處理:提問時要先向全體學生發問,然后做短暫的停頓,再指定學生回答。這樣做一可以使全班學生注意提出的問題;二可以使全班學生都在心中擬定一個答案,因為每個學生都有可能被提 問而不得不進行思考;三可以使全班學生對于某一同學答案進行評定,因為每個學生都可以將自己心中的答案與被指定的同學的答案進行比較。提問時不應依照一定的次序,可以隨機,也可以有的放矢,教師態度要自然,要表示相信學生能夠回答,否則學生有一種恐懼感、慌張感,進而不能安靜地進行思考,也就更不能暢所欲言。提問時教師的語言要清楚明確,讓學生第一時間明白思考的對象和方向。提問后不要再重復問題,以免養成學生不注意教師提問的習慣。
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要注意傾聽,否則學生會敷衍塞責。若學生回答時沒有進行思考只是脫口而出,教師要指導他們分析問題,并鼓勵他們詳細回答。學生的答案若很正確,應給予及時的贊許和鼓勵。教師不必重復學生的答案,要鼓勵學生向全班同學說話,讓全班學生注意聽該學生的回答。回答完畢,讓全班學生先來評定,進行糾正補充,然后教師再做必要的補充。
課堂提問是教師根據教學要求聯系課文重點,向學生提出問題,并引導學生經過思考,對所提出的問題得出結論,提出自己的看法,從而獲得知識,發展智力的教學方法,既有助于學生融會貫通地掌握知識,又有助于學生智力和表達能力的鍛煉,既提高了教學效果,又完成了教學任務。
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需要睿智的頭腦,精美的語言,方能顯出藝術的魅力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