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北京擬人工回灌地下水
2014年南水北調大約有10億立方米長江水進京,本市擬加大回灌地下水力度。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初步計劃,將在自然滲透的基礎上,采取人工回灌方式涵養地下水,實現北京地下水的補采平衡。
按照北京市總體規劃,北京將利用三到五年時間,用長江水替換下城區大概800多個自備井,自備井將在五環內徹底消失。一旦這些自備井關閉,市民將會感覺到水質的提高。
此外,水務局介紹說,如果水源充沛,還可以研究人工回灌的策略,增加地下水涵養。人工回灌的方式主要是選擇天然地勢低凹區域,進行集中收集雨水,然后集中回灌地下,同時本市還在研究一些其他廢棄用水回灌地下。屆時,北京有望實現補采平衡。
水務局另一位相關人士表示,目前考慮在京西地區利用天然的大坑,儲備雨水實施人工回灌。 □文/摘自《法制晚報》
最近的公廁在哪里?
北京公廁查詢系統將建成
記者從2月28日的北京市環境衛生工作總結交流會上了解到,“五一”節前,本市將完成公廁位置手機查詢信息系統。屆時,行走在北京街頭,只要發個短信給查詢系統的接收號碼,系統就會給您的手機發回短信,告知離您最近的公廁在哪里。
今年年底前,本市還將完成城區1020座旱廁和非達標公廁的升級改造,年內基本消除城區旱廁,使得城區內的旱廁基本改為水沖廁所,同時對廁所內部進行裝修改造,使這些廁所達到二類公廁以上水平。
□文/摘自搜狐科技
中移動證實副總經理
魯向東因經濟問題被調查
中國移動有限公司董事會3月2日對外正式發布公告,證實其執行董事兼副總經理魯向東因涉嫌經濟問題被調查。
中國移動公告中稱:據本公司了解到,本公司的執行董事兼副總經理魯向東先生因涉嫌經濟問題,目前正協助司法機關調查。本公司將跟進事件,如有情況適時發出進一步公告。
資料顯示,魯向東曾任福建省無線通信局局長,原郵電部移動通信局副局長,2000年4月起任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副總裁。中移動官方披露的信息顯示,魯向東目前分管公司發展戰略、計劃建設、采購等工作。
□文/摘自騰訊科技
我國瘦肉精檢測出“新招”
近年來我國屢次發生涉及瘦肉精的食品安全事件。記者2月29日從科技部舉行的通氣會上獲悉,“十一五”期間,我國依托國家支撐計劃,研制出針對“瘦肉精”等重要非法添加物的一批監測技術及檢測產品,為保障食品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
據介紹,我國組織實施了“食品安全關鍵技術”重大科技專項,研制出了基于信號增強和抗干擾特性的瘦肉精殘留快速檢測酶聯免疫試劑盒和膠體金檢測卡,可用于動物尿液、血液、飼料、組織、生鮮熟食制品等樣品中瘦肉精殘留檢測。其中膠體金檢測卡產品具有靈敏度高、檢測時間短(3至5分鐘即可出結果)、使用方便、不需要任何儀器設備等特點,易于被基層檢測單位和養殖屠宰企業掌握。
□文/摘自新華社
經6小時激辯,
iPad商標案擇日宣判
iPad商標權權屬糾紛案2月29日在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進入二審。因蘋果公司、IP公司不服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做出的一審判決,向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上午9時開庭直到下午5時結束庭審過程,法庭宣布擇日宣判。
法院認為爭議焦點主要有英國IP公司與臺灣唯冠是否形成iPad商標轉讓關系和深圳唯冠是否受上述轉讓協議約束兩點。
□文/摘自深圳新聞網
我國建成陸態網,
用于地震預測等研究
我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國大陸構造環境監測網絡”(簡稱陸態網絡)3月2日通過國家驗收。作為世界上性能指標最先進的三大地殼運動觀測網絡之一,這一項目利用衛星觀測等高科技手段,監測地殼的微小運動,將為地震預測、大地測量、氣象預報和地球科學研究等提供科學數據。
陸態網絡主要用于監測中國大陸地殼運動、重力場形態及變化、大氣圈對流層水汽含量變化及電離層離子濃度的變化,為研究地殼運動的時-空變化規律、構造變形的三維精細特征、地震短臨階段的地殼形變時-空變化特征、汛期暴雨的大尺度水汽輸送模型、空間天氣等科學問題提供基礎資料和產品。
□文/摘自新華社
國內GPS衛星導航儀合格率不到30%
近日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下稱第五十四所)認證中心公布了最新的GPS衛星導航產品的質檢結果,合格率不到30%。第五十四所稱,本次調查選擇了13個國內主流廠家的18個型號的衛星導航產品。
據了解,目前市場上GPS衛星導航產品存在的質量問題,突出表現在以下幾方面:性能不佳,定位精度低;電子地圖陳舊,找不到目的地;或者地圖更新不及時,導致司機違章行駛或繞道走冤枉路;導航軟件可靠性差,經常死機或者無法重新計算路徑,或者近路繞遠。
不論是協會還是檢測機構,都只公布了“光榮榜”——即三家合格的GPS廠商:分別是青島海信通信有限公司、北京合眾思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佳明航電科技有限公司。而那些不合格產品的名字,卻沒有被點名?!皩Ш疆a品還在發展階段,要扶持產業,所以我們此次沒有點名不合格產品,希望廠商能夠不斷改進。” 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說。 □文/摘自《新京報》
為探測暗物質,我國正加緊研制衛星
記者近日從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為了追尋暗物質的蹤跡,紫金山天文臺相關科研團隊與國內同行合作正在加緊研制“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
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常進介紹,天文觀測表明,宇宙中最重要的成分是暗物質和暗能量,暗物質占宇宙25%,暗能量占70%,通常所觀測到的普通物質只占宇宙質量的5%。此前,他與外國同行合作發現一些不明來歷的高能電子可能是暗物質粒子湮滅的證據。
常進介紹,在茫茫宇宙中尋找暗物質并非易事,傳統方法是采用大型探測器。如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教授研制的阿爾法磁譜儀2號,探測器重達7噸。而我國正在研制的“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耗資少,重量輕,希望能在暗物質探測領域取得突破。
據了解,“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正式升空前,科研人員將要送它到歐洲進行一系列反復實驗,最終能否探測到暗物質,預計要到2016年才能見分曉。
□文/摘自《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