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機構和醫生只能盡量淡化美容手術的副作用和盡量不告知手術的風險,這樣才能留住病人
“中國整容整形業興起的近10年中,平均每年因美容整形毀容毀形的投訴近兩萬起,10年間已有20萬張臉被毀掉。”
近日,一則媒體報道此言一出,立刻激起千層浪,新浪微博還因此發起了“你會考慮整容嗎”的微話題。記者經多位整形美容專家核實,均表示該數據出自多年前的一則消息,真實性和可靠性備受質疑。但專家同時表示,整形美容業的糾紛確實不在少數。
“毀容”不等于手術失敗
在整容行業的糾紛中,消費者常常投訴遭到“毀容”。但是上海市第九人民醫院整形外科主任醫師余力表示,“毀容”本身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醫學名詞,目前,在整容領域,關于手術效果的評價很復雜,標準也不是絕對的。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整形外科醫院主任醫師吳念認為,除了手術本身沒有操作失誤,沒有因技術失誤留下的后遺癥,并符合一般意義上的大眾審美,這樣的手術基本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具體例如雙眼皮究竟割多寬、鼻子墊多高、鼻梁弧度是多少才是最美,是審美范疇的問題,而審美本身受到個體差異、文化差異、周圍人的影響、心理預期等眾多因素的影響,評價也會不同。
北京美聯臣醫療美容醫院美容外科主任韓勝也表示,目前許多“毀容”投訴實際是由于消費者認為手術結果達不到預期的效果而產生的。他認為,公眾對于整容手術的期待不宜過高。“手術造就不了一個美麗的神話,整容只能起到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作用,而理想與現實始終是存在差距的。”
但韓勝同時也指出,糾紛很多情況下是因為醫療機構采取回避的態度,沒有與消費者進行有效的溝通,致使他們認為院方在推卸責任。因此,他認為,面對問題最好的方法是積極的應對。
此外,他還告訴記者,目前,消費者協會對于處理“毀容”投訴的實際效果還存在爭議,他建議,在行業內有專門的醫療事故鑒定中心,消費者可以通過司法程序,由司法部門委托鑒定中心,組織行業的權威專家,就手術是否失敗、造成的損傷進行鑒定。
信息不對等害苦你的臉
在“你會考慮整容嗎”的微話題中,有一位網友發出的一段地方衛視播出的節目視頻頗為引人注目,那是一個不到30歲卻在過去十年中整容多達200多次的女孩的故事,網友們稱她為“粉紅寶寶”。
“粉紅寶寶”從16歲時做了第一次整容手術——割雙眼皮失敗起,就開始了她不斷修復、再失敗、再修復的歷程。迄今為止,鼻子、嘴唇、下頜骨、拉皮、抽脂、隆胸、增高幾乎沒有“粉紅寶寶”尚未嘗試過的項目。可隨之而來的是,留下諸多后遺癥,除了面部僵硬,肌肉常常抽動外,她的淚腺被破壞、臉歪曲,五官幾乎面目全非,甚至由于注射大量可疑致癌物奧美定進行隆胸,造成胸部損毀,并且取了七次仍沒取干凈。
“粉紅寶寶”表示,自己事后才發現多次去到了不具備醫療整形資質的機構進行手術,并且一再輕信那些無證醫師“零風險”的吹噓。
而著名整形美容專家陳煥然也一再表示,醫療機構和醫生只能盡量淡化美容手術的副作用和盡量不告知手術的風險,這樣才能留住病人。
“ 事實上,即使像割雙眼皮這種看似很容易的手術,危險系數也很高。”陳煥然說,雙眼皮手術最嚴重的并發癥就是一刀下去眼睛瞎了。“眼皮有七層結構,但總厚度才1毫米多,刀子深一點就會切到眼球,即使深得不多,常見的也會有可能使眼瞼下垂,其次是,眼睛無法閉合,致使角膜潰瘍,甚至最終失去視力。”
他透露,在自己的臨床門診中,有80%是修復手術,其中50%~60%是雙眼皮以及眼袋手術的失誤。遺憾的是,許多消費者并不知曉這其中的風險。
韓勝表示,人們一提到有問題的整容機構首先會想到民營機構,但事實上,隨著整形美容行業的發展,跟市場結合更緊密的民營機構,一部分因為更懂得如何滿足市場并受市場制約,無論是技術還是服務甚至是優于公立醫院的,但同時,確實也存在老板素質低下,夸大效果,隱瞞風險,而獲取利益的不良機構。
他認為,無論是公立還是民營機構,消費者的風險知情權和咨詢權必須得到充分的保證,術前必須有充分的溝通。“事實上,整形外科與其他醫療和手術一樣,術前雙方都要簽署紙質的風險協議,每一項手術風險都必須清楚、完整地列入其中。”他說這是醫院嚴格規定的,從消費者的角度一定不能忽視。
如何規避風險
在網友關于是否會考慮整容的討論中,能否規避風險成為了非常重要的前提。而在專家看來,規避風險是存在一些基本法則的。
法則一:機構是否合法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整形外科醫院主任醫師吳念表示,合法的從業機構都能從衛生部的網站上查詢到,因此,選擇機構首先要確定其是否擁有這個資格。
此外,根據衛生部2009年12月11日印發的《醫療美容項目分級管理目錄》通知,依據手術難度和復雜程度以及可能出現的醫療意外和風險大小,將美容外科項目分為4級,而其對應的也是不同級別的醫療機構。比如,顴骨、下頜角整形屬于4級項目,是難度系數最高的手術,按國家規定應該由三級整形外科醫院或設有整形外科的三級綜合醫院才能實施手術 。如果你想進行這類手術,那么必須找這類醫院做。
但目前,每個級別的每一個醫療機構具體能做哪些項目還沒有在網上詳細公布。
法則二:醫生是否夠格
在一些整容發達國家,整形美容醫師的準入有嚴格的規定,但韓勝表示,在國內,準入機制還不完善,從業者資質比較混亂。
吳念告訴記者,目前,對于各項手術對應的醫生資質并沒有明確的規定,只有業內約定俗成的一些規矩,比如,最低等級的小手術可以由住院醫師在主治醫師的指導下完成,中等難度的手術必須由主治醫師及以上水平的人完成,難度較高的自然需要主任醫師級別。
據他介紹,要成為一個合格的整形美容醫師,在畢業后要通過至少三年的住院醫師的規范培訓,三年普通外科的臨床訓練,再做三到四年的整形外科醫師的培訓,才能開始接觸最低等級整容手術。“如果你的主刀醫生沒有這些經歷,那么最好不要選擇。”
法則三:巧識騙術
陳煥然表示,如果存在以下情況,就必須多留個心眼。首先是由一個擁有留洋背景的咨詢師來為你推廣一種技術,比如納米,然后,能看到一些過氣明星現身說法,以及一些中年婦女大肆鼓吹效果神奇,或者再加上一個美麗的傳說。
此外,盡量避免全身麻醉手術,而對手術過程有所知曉,凡是須有植入的手術,務必要看清全套的包裝說明,在藥監局網站進行核實,術后也需要留存。
法則四:適合才能保證安全
韓勝還強調,身體機能或者心理狀態不健康的患者并不適合整容手術,例如:嚴重的臟器病患者、白血病、免疫性疾病患者、感染性疾病患者;過敏體質者、疤痕體質者;以及精神疾病患者或者期望值過高、審美異常、動機極端的人。
本文記者新浪微博:@胡珉琦
郵箱:huminqi200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