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文化與英國文化是有很大差異的,這種差異其實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中國的文化更細膩,英國的文化更粗獷;英國文化里更多的是男子的氣魄,中國文化里更多的是女子的聰敏。了解這些差異,思索其中的原因,汲取英國文化的這種優點,對于我們學習英語是有一定幫助的。同時,這種文化有助于我們在英文教學中培養出越來越多的“紳士”。
【關鍵詞】英國文化;男子氣魄
一提到英國,人們自然會想到英國男士的“彬彬有禮”,風度和修養。他們非常注重自己的儀表,經常會看到他們穿著得體的西裝,干凈整潔的襯衫。不茍言笑,一天中使用的最多的兩個詞是“Sorry”和“Excuse me”。這是大多數人對英國男士總體印象,我們可以用“gentleman”一詞來稱呼他們。的確是這樣的,在英國“紳士風度”處處可見。在牛津詞典里可以找到這個詞的解釋:a chiralrous ,courteours,or honourableman。(彬彬有禮而又善良正直的人,有教養的人,紳士)或許,僅從一個詞來說,表達不出多少內容。但是,人們似乎認同英國男士是很有男子氣魄的。
林語堂先生曾經對東西文化做過比較,他認為英國與中國最大的差別在于:“英國文化里更多的是男子的氣魄,中國文化里更多的是女子的聰敏。”英國男士的“紳士風度”是英國文化中比較顯著的特點。在中國也不缺少“男子氣魄”,例如“君子”、“壯士”等都是中國人所贊賞的。只不過中國人一直追求的是一種“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凡事以“和”為貴。所以中國文化呈現出的更多的是一種東方的清秀。而英國文化所表現出的更多的是一種力的壯美。
一、中國與英國在文化上的差異,其實是兩種文化體系的差異,即東西方文化的差異
正如季羨林先生所分析的一樣:“文化雖千差萬殊、各有各的特點,但卻又能形成體系。特點相同、相似或相近的文化組成一個體系。據我個人的分法,紛紜復雜的文化,根據其共同之點,共可分為四個體系:中國文化體系,印度文化體系,阿拉伯伊斯蘭文化體系,自古希臘、羅馬一直到今天歐美的文化體系,前者共同組成東方文化體系,后者為西方文化體系。人類并沒有創造出第三個文化體系。”中國與英國在文化上的差異,是經歷了漫長的文化沉淀,自成體系,是東方和西方文化的差異。
二、英國這種文化特點的成因
那么,英國的文化為何會有這種特點?
想必原因是非常多的,因為文化是一個民族之所以能夠持續傳承發展的重要基石,它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且英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去找原因。
首先,在于英國人與中國人的民族性格不同
英國人有句格言:“當你在羅馬旅行,要像在家做事情。”英國人十分熱愛自己的語言,無論去世界的各個地方,他們基本上都在使用英語,可見他們不使用別人語言的倔強和固執。而中國人要溫和的多,他們到了英國就說英語而到了法國就說法語,在中國文化里這叫“入鄉隨俗”。英國本身是一個島國,可以說他們的文明是海上文明。而中國幅員遼闊,形成的是陸上文明。另外,英國人屬于日耳曼民族的血統再加上深深印在英國人頭腦里的島國情結,讓英國人為自己生活在這樣一個島國無限驕傲,從而對外界表現出排斥與蔑視的民族性格。他們更喜歡冒險、征服和殺戮。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是以儒家為主、兼有諸子百家各學派的文化。儒家哲學體系里強調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中國人往往能夠在簡樸平常的生活里獲得最大的樂趣,例如像養鳥雀、植蘭花等,可能是他們最滿足的了。英國的哲學家羅素講過一句很難懂的話:“我傾向于認為,中國人的生活給中國人的幸福要比英國人的生活帶給英國人的幸福多得多。”中國人比英國人幸福嗎?從物質層面來說,中國與英國相比差距很遠。是不是哲學家在諷刺我們?我想他的本意是說中國人會享受生活,懂得“知足常樂”。
其次,在于英國人與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不同
很多人認為東西方人們思維方式的差別在于:中國人的思維是螺旋狀的,而西方人的思維是直線型的。當然這種見解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不過人們好像還理解的不是很深刻。文學大師季羨林先生曾有過自己精辟的論述:“東西兩文化體系有其共同點,也有不同之處。既然同為文化,當然有其共同點,茲不具論。其不同之處則亦頗顯著。其最基本的差異的根源,我認為就是在思維方式之不同。東方主綜合,西方主分析。”西方人的思維方式是一分為二,東方人的思維方式是合二為一。“天人合一”是東方文化的特點。兩種截然相反的思維方式使得英國的文化更粗獷,中國的文化更細膩。兩種文化各有自己的優勢。
三、這種文化對我們的積極意義
能夠懂得“英國文化里更多的是男子氣魄”,對我們來說是有積極的意義的,這有助于我們更好地認識英語,更好地學習英國文化。“對西方的文化,魯迅先生曾主張 ‘拿來主義’。這個主義至今也沒有過時。”
時下正是學習英語的春天,我們學習英語,不僅僅是認識英國的文字,更重要的是要把英語作為一種文化來學習。學習英國文化里這種更多的 “男子氣魄”,恰能彌補我們文化的不足。我們培養的更多的是有志青年,熱血男兒。
正如林語堂先生所說:“中國從英國學一點男子的氣魄總是好的,英國從中國多學些適度,對生活的圓滿理解以及生活的藝術,也是有價值的。”兩種文化有很大的互補性,我們鼓勵更多的年青人學習英文,更多的男士成為紳士。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保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