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新課程改革催生作業的改革。摒棄形式單一、陳舊、缺乏創新意識的作業,運用新的理念指導小學數學作業設計,起到推動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數學作業;新理念;設計多樣化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的深入實施,作業的設計也要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不能沿襲老套的設計模式,應追求開放性,富有彈性和個性的多樣化作業。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新理念,該是怎樣呢?
一、興趣性
“如果一個教師有能力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那他就成功了一半。”新課程標準也指出:“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有好奇心”,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機。教師在設計數學作業的時候,應該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從教學經驗出發,設計有趣的數學作業,使學生成為一個學習的熱情者和主導者。如學習乘法口訣,讓孩子們與同伴、家長玩對口令游戲和闖關游戲等;學習觀察物體時,我們設計的“摸一摸,猜一猜”的游戲作業鞏固學生對各種形體的認識;學習了方向與位置,和爸爸媽媽玩“我是機器人”(一人喊口令,一人用動作來表現八個方向的游戲)就成為孩子們喜歡的游戲作業……學生在這些游戲作業中興趣濃厚,感覺到數學作業就是一種享受,有了積極的情感體驗。這樣使原來枯燥、乏味的作業現象,變成具有趣味的游戲性、故事性的作業,讓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氣氛中學會數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生活性
數學教育應該激發學生的情感,將數學與學生的生活、學習聯系起來,讓學生學習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數學。為此,在作業設計時,創設生活性的實際問題,促使學生形成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能力,體驗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應是每位數學教師應著力研究的課題。如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后,可讓學生做一回裝修設計師:如果你家的地面要進行重新裝修,你能為你爸媽提供一份裝修建議表嗎?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問題來考慮:
(1)算出每間房間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米?每間房間的面積分別是多少?
(2)根據自己家庭的生活條件和自己的愛好,在材料表中選擇你需要的材料?算出所需材料的量及所需的錢數?
(3)如果在客廳、餐廳的四周貼上大理石條,共需要多少米?
三、層次性
孔子曾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作業設計也應具有層次性。受文化環境和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響,學生之間的數學知識和數學能力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所以在作業設計上也不能一刀切,要從學生的實際入手,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具有層次的作業,以滿足各個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1.“套餐”型。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模仿練習,變式練習,發展練習三類,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由選擇自己需要的作業。(A組:基本題,著重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適合“學困生”;B組:綜合擴展題,以培養學生遷移能力為目標,適合“中等生”;C組:聰明題,鼓勵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適合“優等生”。分層作業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完成自定的作業不再困難,即使有困難,努力一下也能完成。而且完成了自定層次的作業,還可以向更高層次挑戰,激發了學生完成作業的樂趣。當然,這樣做就需要我們教師付出更多,還須持之以恒!)2.“多味”型。根據學生之間的差異,設計些具有不同的解決方式和結果的練習題,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
四、開放性
這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標:讓學生在“多種解法”、“多種答案”中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設計開放性作業是訓練學生發散思維,引導學生會思考、善思考、巧思考,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如:我校全體師生262人要去春游,出租公司有大客車和小客車,大客車每天每輛需1000元,限乘40人;小客車每天每輛需650元。限乘25人。你認為怎樣向出租公司租車合適?這樣,能鼓勵學生從多個角度進行思考和探索,還能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和創造性,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發展。
五、探究性
小學數學探究性作業是“學生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以現行教材或學生對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中的問題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或合作討論為學習的形式,運用探究式的科學學習方法,從而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一種作業。它能給學生主動探究的時間和空間,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學生在掌握長方形面積公式后,我布置了用“割補法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進行求面積,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這樣的課堂作業。我分小組先讓生討論,后合作,進行動手操作,經過思考、發現,最后自己推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學生都歡呼:老師,這個公式是我們自己發現的,不是你教給我們的。在這以后,梯形的面積公式、圓的面積公式我都設計成作業的形式出現,讓他們討論、動手操作、思考、發現。這樣,更便于學生理解、掌握及鞏固公式,還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提供給學生自主參與探索,主動獲取知識、分析運用知識的機會,自我解答,讓學生真正成為一個學習的主動者、探索者和成功者。
總之,數學作業的設計,是教師在備課中的一項創造性的勞動。沒有好的作業設計,就不是一份好的教案,也不可能有一節好的課堂教學。我們一定要在新理念的指導下設計出形式多樣,層次不同,內容豐富有趣,富有創意的作業。
(作者單位:河北省唐山市遵化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