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課程改革及創新教育的不斷深入發展,小組合作學習已被越來越多的教師運用到教學中。小組的合作學習可以在信息技術課上得到推廣,但是分組時就得根據教學內容、教學條件、學生興趣等隨時調整。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合作意識;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等
隨著素質教育、課程改革及創新教育的不斷深入發展,小組合作學習已被越來越多的教師運用到教學中。在教學中,教師常常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要求小組成員共同完成某一設定目標,如討論、探究、實踐、游戲等。它不僅可以使教學民主化,活躍課堂氣氛,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機會,而且也能增加學生的信息交流量,使傳統的信息傳播網絡化,擴展學生的深度和廣度,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我在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中也嘗試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發現在“熱鬧”的場面背后,有部分同學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具有積極效果,小部分的同學小組合作學習收效甚微,只是流于形式,個別的同學小組合作學習則是在浪費時間,毫無功效。如:在分組時有個別同學找不到組織,個別同學的版面不合組內的主題,有些同學的版面不夠嚴謹等等,由此可見,同學們的合作學習也是存在一些問題的。所以,我覺得小組的合作學習可以在信息技術課上推廣,但是在運用的過程中還是有幾點要注意的。
一、分組方法
由于信息技術教學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和各個學校教學條件的限制,有時會在教室上,有時得去機房上,有時可能還得到多媒體室上等,所以學習小組的組員不一定要固定,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不同的教學形式靈活分配,或者按照成績把學生分成好、偏好、中等、差四等,再按照學生的性別、能力、性格,每組分配一人,組成幾人學習小組,成績好的學生為組長,負責講解、監督、檢查小組成員的學習,這種方法大多適用于一些大型的可能要用幾節課時才能完成的綜合作業,如學完一個章節時的最后一節綜合活動:《創作校園報刊》、《采集數據做研究》等;或者按照上機座位就近原則分成幾個小組,這樣便于組長管理和討論問題,這種方法適用于操作性較多的章節,如前面講到的《利用因特網獲取與交流信息》、《文字的編輯與排版》、《圖文混排隊的設計與制作》、《用圖表直觀表達數據》等;或者由學生按興趣自由組合,同學們志趣相投,合作會更流暢 ,這種方法較適用于要利用課外時間才能完成的作業,如《網上采集信息做研究》;或者就按教室座位分成幾個自然組,這樣可省去分組的時間,也便于課堂的管理,這種方法適用于理論性比較強的章節,如各章節的第一節,《走進信息世界》、《進入因特網》、《信息時代的文字處理》等。這種情況老師要注意的就是“放單”現象了,常常不是人數原因,有的是學習差的,有的是平時愛搞小破壞的,有的是個性太強不合群的等,但這些群體更需要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鍛煉,需在建組前巧妙引導,防止此現象發生。
二、組長確定
組建小組的關鍵因素就是小組長的確定。當教學內容適合在教室講授時,不必另行分組,可以就按自然的座位分大組或小組,這種情況班主任已經根據學生的各方面條件做了分配,并且選定了小組長,那就不必信息老師再另行安排了;當我們教學內容必須上機房,主要以操作技能學習為主,機房的座位可能就會重新按排了,如按學號與機號對號入座,那么此時的小組就可以采取就近原則,老師就得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操作水平,指定小組長,小組長就相當于小老師,能夠隨時指導組員操作,哪項任務不能完成都會被及時指出,這樣可使接受能力慢的學生得到快速指導,作業也就能完成了,所以就要選操作能力較強的同學為組長了;當我們的任務可能要課外完成時,如學完一個章節時都有一個綜合性的任務,往往要用幾個課時,或是要同學們回家完成,此時就可以按照志趣自由組合,小組長就可以組內推薦了,此時也就可以按同學們的家庭住址來分,如按其所屬的自然村來分。
對小組長的管理也可以是動態的,甚至可以自薦,改選,輪流等,讓更多人來嘗試小組管理。另外組員的組成,分工也可以是動態的,必要時因主題的需要可以調整組員構成,可以改變分工任務,能促使學生更多的體驗,發展多方面的能力。
三、分組益處
通過小組合作,提高監管力度。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名老師對幾十個學生,在平時的管理上難免會出現漏洞,或者有檢查不到的地方,或者有指導不過來的,特別是在平時學生操作中,有很多同學沒能完成老師交給的任務,或者不是不想完成,而是沒理解透,又不好意思問老師或同學,進行分組后,充分發揮小組長、小老師的作用,可以及時幫助這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得到及時的指導,從而較好地完成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
通過小組合作,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在平時上課時每個班總會有那么幾個學生不主動學習或開小差,或玩游戲,小組合作學習以后,上課每完成一個任務,就會有組長進行檢查,不會的組長就得及時給他指導,其它組員就得等他,而且還會拖小組積分的后腿,這樣不學習的學生也會跟著學,而且進步很大,教師再加以鼓勵,學習積極性就高漲起來,操作水平自然也會有所提高。
通過小組合作,提高了學習效率,優化了學習方法。在新課程中,增加了許多任務、實踐、交流、探究,這些內容如果單獨一個人做要浪費很多時間,進行小組討論能節省時間,學生興趣也比較濃。在合作的過程中讓學生領悟方法,進行學法交流,比一比誰的方法好,讓學生之間取長補短,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也能讓學生學會選擇與判斷什么是有效的,正確的,最佳的觀念與做法。
總的來說,通過小組學習,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得到了培養和提高,使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作者單位:廣東省江門市新會陳瑞祺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