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學活動能促進學生逐步形成自主探索的能力,形成具有極強再生能力的基本素質,以便真正使學生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學力。筆者認為,追尋數學課堂自主探索應經歷以下三重境界。
一、喚醒主體意識是前提
學生主體所具有的主動創造性,是“沉睡著”的力量,是一種潛在的資源。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善于喚醒,才能發揮學生主體在學習過程中的作用。
1.尊重學生,樹立學生自信心
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自信心是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
⑴形成X+1的學生觀。建立“X+1”的學生觀,要求師生間形成“課上是同學,課下是朋友”的局面,這樣教師不再是權力的化身,是平等是合作是引領。“分數的意義”一課中有一位學生提出:“老師,可不可以將您看作單位‘1’,這樣我們班40位同學每人都可以得到您的1/40。”多么天真,又是多么美好的愿望!
⑵妙用教育的智慧。教育是種職業,更是一種藝術。教師需要用智慧喚起學生沉睡著的主體意識。一年級的數學公開課上,一位學生回答:“4+3=6。”聽者轟堂大笑,授者卻面帶笑容,說:“非常接近標準答案,能再想想嗎?”巧妙的教育智慧,消除了這位學生的怯弱,讓學生從老師的話語、言行中感受到“我能行,我真行”的一股暖流。
⒉注重激勵,激發學生內驅力
在教育過程中,要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通過激勵來使之產生內動力,從而自覺地朝著目標前進。
⑴語言、物質激勵。教師的一句贊賞,同學的一句好評,往往就是激發其努力奮進的直接動力。老師獎勵的物質,哪怕一張獎狀,都被學生視為至尊。教學中不妨多評一評誰的作業最優秀,發言最積極,進步最大……
⑵成功激勵。讓學生從學習中獲得的成就是最有效持久的,也是將激勵轉化為動力的最佳途徑。針對學生的一些精典思路,命名“××解題法”等,這樣讓學生有莫大的成就感,可以使學生從興趣到情趣,乃至志趣,這是教師的最大成功。
二、教給探索方法是重點
教法為學法導航,學法則是教法的延伸、運用。要促進學生自主探索學習,不是簡單告訴的,而是讓學生從老師的“教”中去感悟,在探索中獲得真諦。
⒈突出過程教學,暴露思維過程
傳統的課堂教學,忽視引導學生回顧探索知識的過程,總結學習方法,因此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在課堂教學中“做好兩點”、 “實施兩招”。
⑴做好兩點。一是做好適度點撥,幫助梳理探索的過程,指點探索的方向。二是做好適時小結,引導學生將新舊知識相聯系。
⑵用好兩招。“我未聽懂,誰能再講一次?”這是教師在課中故意所為,課堂中教師可以 “傻”一些,把探索留給學生。
一招是“聘請老師,克隆教法”。在班級里聘請“小老師”,讓他們將從老師教法中感悟到的方法移植到同伴中去,學生能講明白的就讓學生互助。
另一招是“將錯就錯,糾錯長智”。學生認知中,有時會產生錯誤,教學中,老師將錯就錯,再適時通過引導讓他們恍然大悟。“糾錯長智”的方法能使學生在改正錯誤中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學知識。
⒉注意加強檢驗,增強反思能力
學生探索新知識的過程是辛苦的,更需要養成檢驗習慣和提高檢驗的能力。
⑴養成檢驗習慣。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提醒學生進行檢驗。如作業做完看一看;試卷做好查一查。
⑵提高檢驗能力。培養檢驗的途徑和方法很多,可以看結果與事實是否相符,如節約用煤后燒的天數反而比原來少了;將問題與條件互換,再解答一次;可以實際操作試一試,如將一根繩子對折5次后從中間剪開,最后剪成了幾段?
三、培養創新能力是核心
教育不是告訴,而是創新。學生方法如果只是從老師那兒習得的,而不加以綜合和創新,那就不可能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學力。
⒈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能有創新空間
老師要允許學生大膽創新,要設計新穎可創的內容,讓學生在實踐中增強創新意識,增長創新能力。
⑴新知引入可創新。教小數的性質時,教師出示:5=50=500,問:你能用適當的辦法,讓這道算式成立嗎?經過討論,有的想:5元=50角=500分,有的想:5米=50分米=500厘米,這時,有個學生竟然填上了:5箱=50包=500雙,老師驚訝,同學茫然,解釋是:“我家批發襪子,每箱有10包,每包是10雙。”
⑵探索渠道可創新。如教學長方體面的特征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探索:相對的面有什么特征。有的學生說:我將牙膏盒的上面剪下來,和下面一比,正好相等,照這樣,又將左右、前后面相比,也是如此,因此,我認為長方體相對的面大小相等。
⒉鼓勵標新立異,讓學生有創新能力
教學中要給學生充分的自由,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尋求解決問題的獨特途徑。
⑴解決問題標新立異。解題可以啟發學生用圖示法來進行,用演示法來表達,用作喻法來理解。二年級課本有一題:小明有12本書,爸爸有40本書。如果兩人都再買20本,現在兩人相差多少本書?許多學生都能用簡便的做法:40-12=28本,但算理朦朧,一位學生站起來說:假如小明今年12歲,爸爸40歲,兩人相差多少歲?明年呢?20年以后?多么好的喻解!
⑵解題思想標新立異。2000年,我教學“萬以內數大小的比較”,請學生比較1999與2001兩數,一位學生說:我想,1999年已經過去了,而2001年是明年還沒有到,因此我認為1999小于2001。鼓勵學生標新立異,獨辟蹊徑的解決和提出問題,讓學生逐步增強創新的能力。
追尋數學課堂有效自主探索的三重境界,這既是一種教學思想,又是一種教學方法,與舊有的思想、方法必然會有一個磨合、適應的過程。教師只有切實轉變教育觀念,真正成為學生自主探索的促進者,學生的學習才有可能獲得“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四位一體的良好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洪澤縣高良澗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