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就是用清晰響亮的標準語音有感情的讀出文章來,是將書面語言轉化為有聲語言的一種活動。古人云:“書讀百遍,其意自見。”朗讀訓練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訓練形式,是多種感官共同參與的多邊活動。
一、明確兩個前提
1.依據學生實際逐步提高要求
循序漸進是教學的原則,朗讀教學也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逐步提高要求。各個年級段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低年級小朋友可以有感情的朗讀《小小的船》,但他們不可能讀出《在大海中永生》的悲痛,《船長》的驚險、緊迫。教師在指導時要根據學生朗讀能力的形成規律,找準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考慮到學生在各個年齡層上表達能力的差別,給予適當的指導。另外,在對學生朗讀進行評價過程中,也不能以成人化的標準來衡量。在注意兒童的理解能力與成人理解能力差異的前提下,就每次訓練來說,也要逐步提高朗讀的要求。
2.教給學生朗讀方法,精練多練,達到舉一反三
在朗讀訓練中,教師指導要“精”,學生練習須“多”。教師的精心指導主要反映在三個方面:A選取指導的訓練點要精;B訓練要求細致、精要,每次訓練應有一個側重點,不可貪多求全;C訓練的過程需要精心設計,盡量避免朗讀的隨意性。教師每一次指導學生朗讀都要考慮到朗讀訓練的要求以及教師的指導方法,讀后如何進行評價等等。學生在教師的精心指導下,基本上把握了朗讀的方法、技能,此時,應把讀書的權利還給學生,保證他們有足夠的時間來進行朗讀練習。教師精心指導學生讀法,學生得法后勤奮練習,朗讀水平一定會提高得很快。
二、注重兩個引導
1.在朗讀詞語中引導感悟
詞是語言的基本單位。理解詞語是理解句意、領悟中心的基礎,是朗讀訓練的前奏,特別是對文中重點詞、中心詞的理解,更是深入閱讀的突破口。所以抓住了文中的中心詞和關鍵詞,讀出意蘊、悟出情趣,就能把握住文章的重點。
在教學《軍神》一課時,我就從“軍神”一詞中的“神”字入手,第一步,讀讀這個詞,說說對“神”字的理解,在此基礎上再次朗讀這個詞,讀出情味來,然后請學生自由讀全文,找找悟悟能表現“軍神”的句子;第二步,四人一組,自由地嘗試合作,朗讀找出的這些句子;第三步,讓學生說說,通過自己讀、小組讀,此時此刻的感受是什么,用一個詞或一句話來說;第四步,以“感動、敬佩”的情感因素為切入點,讓學生精抓一兩句話作深入分析、朗讀、感悟,讀出對劉伯承的敬佩之情。如此一來,學生通過朗讀詞語,感悟到了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意義和情感,從而與作者產生心靈上的共鳴。
2.在朗讀句子中引導感悟
指導學生朗讀好每一個句子,才能使學生真正感悟到課文中既可意會又可言傳的內容,以及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通過這樣的朗讀,學生還能感悟到一些寫作方法,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例如:在《回自己的祖國去》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不!把學識獻給自己的祖國,永遠不會遺憾。我是一個中國人,我要為祖國盡力!”教學中,我連續叫幾位學生朗讀這個句子,然后比較誰的情感領悟得體,并分析讀好的原因是:語氣逐漸強烈,情感逐漸深入,讀到“我是一個中國人,我要為祖國盡力”時應達到高峰,讀出了強烈的愛國語氣。接著請全班學生齊讀,當他們讀完時,我及時提高聲音問“言下之意是——”,有的學生馬上會說“華羅庚是一個熱愛祖國的人”,有的學生說“華羅庚真了不起!”,有的學生還說了“華羅庚放棄了美國的洋房、汽車,為自己的祖國奉獻自己的學識”,最后請學生再讀課文,學生通過朗讀后,感悟到了文中強烈的思想感情。
三、挖掘兩個基點
1.挖掘文本的情感點,抓住文本的朗讀基調
每篇文本都集中反映了作者的一份情感,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朗讀,需要找準文本中作者的情感點進行訓練。這樣既節約時間,又能夠指導到位,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朗讀效果。例如在教《夢圓飛天》一文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聽錄音,聽過后讓學生從文中找出幾個詞來說一說作者的感受,學生一下子就找出了“喜悅”、“自豪”等。這樣文章的情感點便找了出來,這時,教師告訴學生:文中的語言都蘊涵著作者這份“喜悅”、“自豪”的感情。于是,再讓學生讀,學生就都能夠準確地把握住文本的基調,讀出澎湃的激情、勝利的喜悅和無限的自豪之情了。
2.挖掘文本的韻律點,指導學生去感悟
佳作中的許多語言都具有動人的旋律,這種旋律是由聲調的高低強弱,音頓的整齊勻稱和語句的輕重緩急等許多因素構成,它能給人們以抑揚多變,和諧悅耳的音韻之美感,這種感受必須通過吟誦品味才能體會出來,學生一旦抓住了這些韻律的特點,就可以由此及彼地朗讀好全文。例如“她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華啟迪我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這一段的語音停頓基本一致,排列整齊有序,讀起來瑯瑯上口,整齊勻稱的排列中又有參差,形成了抑揚、悅耳的節奏美。指導時,讓學生細細品味,慢慢吟誦,讓學生根據語句的內在韻律,抑揚頓挫地讀出這一部分。并以此為標準,更進一步地朗讀《月光啟蒙》的其他內容。
葉老說,“多讀作品,多訓練語感,必將能駕馭文字”。通過實踐證明,一旦抓住了文章的特性,找準了文章的出發點,著力點,進行有針對的指導朗讀訓練,可以牽一“點”而動全“篇”,由課內的“指導”而延伸為課外的“自練”,從而達到提高小學生語文朗讀水平的根本目的。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王店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