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區氣候濕潤、雨量充沛,植物種類較多,樹根資源相對豐富。根據本地條件,因地制宜,從去年十月開始,我嘗試著將根雕這一民間藝術列為本校美術校本教學內容。我的具體做法是: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們知道,兒童的身心發展,是環境、教育與青少年身心內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教育的影響只是學生身心發展的外因,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教育只有通過學生身心內部因素才起作用。學生思想覺悟的提高,道德品質的養成,知識技能的獲得,都需要他們自身的努力。在教育工作中,只有當教師喚起學生學習的要求,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時才會得到良好的效果。
為了引起學生對根雕的愛好和興趣,我根據美術教學“直觀性強”這一重要特點,利用一定的課時,把有關資料上的許多優秀根雕作品以及我親手制作的幾件根雕作品展示給學生欣賞。在欣賞過程中,我還向學生介紹根雕這一古老民間藝術的起源、發展,介紹根雕作品的藝術特點,介紹它的藝術價值和一般制作方法及工具。使學生初步了解樹根造型藝術的一些知識,對根雕產生了興趣。
二、發動學生自己采集樹根,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
我讓學生們自己動手,自由采挖。他們在放學回家的路上,在附近的小河邊, 在家中的柴堆里去尋找、去觀察,去發現自己認為美的樹根,我們還利用學校春游等機會組織學生采集樹根,進行教學準備。不久,一個個千姿百態的樹根就擺滿了教室。
三、選材立意,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
根雕是一門藝術,選材立意是這門藝術的“功夫” 。為了發現或創造樹根造型的美,我總讓學生在選材立意上狠下工夫。根據學生找來的各種樹根的質地、形狀、紋理、顏色、根結、窟窿等,師生共同研究,確定主題。此時,學生們人人開動腦筋,各抒己見。老師在學生充分議論的基礎上一一歸納、審定最佳造型。有些樹根,由于小學生具有“感知事物比較籠統、不精確”的特點,因此,一時審不出其主題。在這種情況下,我耐心引導學生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對這部分樹根作認真觀察,分析和推敲,適時的加以提示,最后總能審定出理想的創作主題。
四、加工制作,培養學生的良好性格和鍛煉他們的動手制作能力
樹根造型的特點在于一個“根”字。在制作過程中,要自覺順應和充分發揮樹根的特點,既不損壞樹根的本來面目又要惟妙惟肖不留加工痕跡,喚起觀眾的聯想和美的感受。根據作品的制作過程,一般分為鋸截、剝皮、打磨、刷漆等六個工序,但也并非每個作品都要經歷這六道工序,而是要靠作者因材施藝了。有的樹根渾然天成,刷點漆即可,但多數樹根則需要做生動的概括和藝術夸張,這就需要鋸截、雕琢和打磨了。還有的根材兩件或幾件組合搭配起來更能產生理想的藝術效果。在鋸截時要對造型進行簡練生動的概括和大膽的藝術夸張,一般沒有必要下鋸動刀,只是去掉與形無關的枝杈,局部地方略作雕琢,如小鳥只是細刻眼睛和嘴,其余都盡量利用自然形狀,對于缺欠可以作適當的組合,但不要露痕跡。作盆景架的接合處是把根皮沿接觸面刮凈涂上乳白膠,釘上無帽釘。然后,在釘眼處粘上根皮,不要露出破綻。對于樹根造型可以根據需要配座,座要與主體相得益彰,使人能感受到立意高雅,耐人尋味,體現出其獨特的藝術魅力。
刷漆是根雕制品的必經工序。根據有關資料介紹用生漆為好,因條件技術所限,我教學生用紫膠漆和脂膠清漆來代替,既能防腐,又能防止變形,還能使木紋顯露,具有古色古香的味道。必要時,也可用清漆與少量的黑,紅漆調合使用。在加工過程中,打磨需耐心,雕琢須一絲不茍,刷漆還須懂得漆的性能和刷漆的技術……總之,讓學生動手制作,既能培養學生耐心細致的良好性格又能鍛煉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
五、舉辦根雕藝術展,陶冶學生審美情趣和愛國主義情感
經過數月的努力,數百件凝聚著師生智慧和汗水的根雕作品擺滿了一間教室。為了陶冶孩子們的情操,我從中挑選了八十余件作品,在校內舉辦了師生根雕作品藝術展。展出的作品,每個年級段都有。作品中的《晚歸》是三年級同學制作的。天晚了,一個肩挑柴禾的趕路人,身背盛酒的小葫蘆,后面還跟著只小狗。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巧妙的構思和制作技巧充分地表現了根雕作品之美。這件作品反映了勤勞的農夫鄉村生活習俗與不辭辛勞的品格,很受觀者贊賞。五年級學生制作的《臥虎初醒》、《騰飛巨龍》、《雄鷹展翅》等作品,象征著中華民族改革時代的精神風貌,在龍年到來之際展出,給人以巨大的鼓舞和美好的祝愿。《江上撒網人》的造型,那神情動作與現實生活中漁人捕魚的架式,天然相似。漁人站在江邊猛力撒出魚網,水面上蕩起道道漣漪。由于作品中鳥多、魚多,學生們又將其組合了《百鳥朝鳳》、《長江捕魚人》等幾大作品組合。
作品命題有采用民間工藝常用標題的“喜鵲登梅” 、“松鶴延年”、“雄雞報曉”等,有古人詩意的“獨釣寒江雪”、“但愿人長久”等,也有神話故事中的人物“盜仙草” 、“女媧”、 “仙翁” 、“猴王回山” 。運動員姿勢的“拼搏” 、“藝術體操” 、“千里之行”等等,作品內容十分豐富,觀后使人產生無限的遐想。
根雕,這一民間藝術寶庫的經典題材既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又豐富了教學內容。她獨特的制作方法,無疑使學生增長了課堂教材上學不到的知識,豐富了學生創作的思路,開拓了到傳統和生活中去創新的意境。通過對根雕藝術鄉土課程的開發與實踐,我們希望能使學生從小關心家鄉的民間藝術與傳統文化,讓他們在生活中去體驗美、創造美。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先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