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美育同德育、智育、體育一樣,都是學生全面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梢哉f:沒有審美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沒有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的人,是一個不完美的人。中學語文教學中的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師“教書育人”的重要領域。在這個領域中,教師擔負著的任務,幾乎囊括語文教學的全部手段,可以落實語文教學的終極目的,從傳播文化知識,訓練讀寫能力,增強思維意識,到陶冶性格情操,確立人生理想,無所不包,故審美教育在中學作文教學中的地位是極其重要的,在作文教學中對審美教育的探索與實踐亦是非常必要的。
一、作文教學要讓學生感受美的世界
中學生的思想與心理處于一個不穩定階段,他們的審美指向不確定,審美情趣比較膚淺也容易游離,老師的指導是十分重要的。我對學生說:不是不能寫丑,甚至審美中就包含著審丑,但我們還不得不考慮自己的寫作目的。你到底要讓人們感受到些什么?我堅持引導學生往“進步、健康、高尚”的路上走。以“真善美”為作文教學審美的基礎,實際上是堅持了“教書育人”的原則。
我總是想方設法誘導學生發現、感受美的世界,并且鼓勵他們把這些美寫下來,用這些美打動自己,用這些美叩動讀者的心。為了讓學生寫出景物的美,我常常給學生誦讀一些好文章,自己也動手寫了不少。但光看別人的或聽我的是遠遠不夠的,我更多地是采用“寫出畫面感”的方法去訓練學生。我在對學生寫作前指導時這樣說——對同一個事物,因為觀察目的或觀察角度的不同,我們得到的觀察結果也會是不同的。比如觀察天空,早晨、中午、黃昏和深夜,差別是很大的。即使同樣在早晨,或朝霞滿天,或大霧彌漫,或細雨綿綿,或陰霾沉沉,總是有差別的。難怪有人說“每一天的太陽都是新的”。太陽只有一個,為什么“每一天”又都是“新的”呢?這個“新”,指的就是變化。我們應該多多地觀察,記住不同,甚至學會辨別細微的差別。這樣,作文才可能有所提高。只有感受到新的,感受到真的,感受到美的,你才能有東西可寫。
二、作文教學要讓學生學會美的構造
對初步掌握了寫作基礎的學生,我接著進行“美的構造”的訓練。審美教育的結構論告訴我們:無論是動態的美,還是靜態的美,要把它們表現出來,除了語言之外,還必須要有一定的結構。我總認為,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功利性太強。為了“穩妥地”取得高分,許多學生,甚至老師都采用“套”范文的方法,去應付考試中的命題作文。久而久之,老師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八股,學生亦失去了開動自己腦筋創新構思的興趣。我曾遇到過一位學生,他一年中將一篇“同表哥在海灘上玩小螃蟹”的文章寫了4 次!寫人的文章用這篇,記事的文章也用這篇,只換題目不換內容。你想這樣的文章還能給自己,還能給讀者帶來多少美感呢?更別說讓人感動了。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我一方面規定凡是已經寫過的素材,在無法提高,無法寫出新意的情況下,不許重復寫,更不允許將別人的文章改頭換面,否則均判不及格;另一方面,我則在教會學生觀察描寫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在文章的結構上多花功夫。我告訴學生:“同樣的黃砂、石子、水泥、鋼筋等建筑材料,為什么卻能造出金碧輝煌的殿堂、小橋流水的樓閣等許多不同樣子的建筑呢?這就是結構在起作用!我們不要機械地去死搬別人現成的語句,而要重視文章的結構,即使自己手頭的材料不夠造“殿堂”,也可以造個“樓閣”的。就是造個漂亮舒適的小亭子,也比千篇一律的火柴盒式的舊公房要好十倍百倍。”
我還要求寫作時多用一些修辭手法,尤其是提倡使用排比和反復。為了加強這方面的練習,我還多次進行有針對性的擴句訓練。修辭手法的運用,盡管看上去似乎仍舊是語言的問題,而實際上一定修辭手法的使用,有效地充實完善了文章的結構,會給文章增色不少的。
三、作文教學要讓學生領悟美的情理
作文教學中的審美實踐,不能只局限在美的描繪和美的構造上面。我認為:對美的感受,還必須進一步提高到讓學生領悟美的情感、美的哲理上去。這樣,學生才能從寫作過程中有所獲得。審美教育陶冶情操的功能,也許在這一點上是表現最強烈、最具體的。我曾經教過一個比較內向的男孩,初到我“麾下”成績也并不怎么好,但他有默默地細心觀察一些生活現象的長處。我抓住這一點,時常引導、鼓勵他把觀察的感受寫下來。我要求他“不僅僅看事物的表象,也不只是為了寫人而寫人,為了記事而記事,要聯系自己的生活,想得更加深遠廣闊一些,給自己的文章注入情和理,一定要讓別人讀了你的文章后有點心動”。這個男孩按照我的要求努力地去做了,文章越寫越多,越寫越好,單是畢業前的最后一個學期,他就在各種報刊上連續發表了8 篇習作。其中《生活給我的啟示》通過描寫一只瘸腿癩蛤蟆穿越馬路的精彩片段,告訴自己應該如何面對現實去勇敢奮斗。文章中蘊涵的哲理甚至深深地打動了許多老師的心。文章的感情不是用幾個“啊”一類的嘆詞就能生出來的。我告訴學生:文章的情也好,理也好,都要自然流露,有時不必點破,不需明說,讓情理藏在字里行間,讓讀者自己去發現,自己去感受,自己去領悟,那才是最好的。
實踐讓我進一步認識到:審美教育著眼于心靈的凈化,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審美教育把感性的人變成了理性的人。由此,我認為:堅持在作文教學乃至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開展審美教育,是逐步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也是語文老師“教書育人”的重要途徑。審美教育在當前與今后的語文教學中是極其重要和極其必要的。
(作者單位:江蘇省盱眙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