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沖浪已經成為中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E時代的發展趨勢,阻擋和強堵是不現實的。但由于學生的身心發展尚未完全成熟,辨別能力不高,自我約束能力、控制能力不強,對電腦網絡極易出現不合理使用甚至成癮現象。過度迷戀電腦網絡,不僅嚴重損害學生的身心健康,沖擊正常的學習生活,也嚴重影響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班主任作班級管理的核心人物、“領袖”人物,理應教育學生合理使用電腦網絡,引導網絡沉迷的學生走出“陰影”。如何教育?如何引導?我的建議是“12345”策略。
一、堅持一個信念
作為班主任要始終堅持一個信念: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很多喜歡網絡的學生并非一定就是品德敗壞甚至無可救藥的,只是他們中大部分人自制力相對較弱而已。只要班主任因勢利導,因材施教,一視同仁民主地對待他們,尤其是對被稱為“差生”的學生,多投去幾分發自內心的關愛的目光,與他們交朋友,不帶偏見地關心、鼓勵、接納他們,他們完全可以被教育好、培養好。
二、遵循兩條原則
一是因勢利導原則。互聯網為青少年打開了一扇通往外部世界的“窗戶”,以便捷、高效的方式為青少年提供了求知的平臺。通過網絡,青少年可以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利用網絡,青少年可以方便、及時地與老師、同學進行學習上的交流。在電腦網絡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的背景下,班主任在教育過程中宜疏不宜堵,應因勢利導,因材施教,通過合適的途徑,采用恰當的方式,合理地引導,耐心地教育。二是發展性原則。班主任要以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學生。既要看到學生在使用電腦網絡過程中因社會閱歷少、自制力弱而存在使用不當的問題,又要看到學生正處在生長發展的黃金時期,求知欲旺盛,可塑性強。對學生在使用電腦網絡中存在的問題和缺陷,不要以僵化的、苛刻的態度要求學生,應鼓勵和幫助他們戰勝困難,促進其自我發展,順應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引導得法,使其獲得最大程度的發展。
三、顧及三個層次
據我們調查了解,青少年學生在電腦網絡使用上存在三個層次:少部分學生家里沒有電腦,或家里雖有電腦,但因忙于學習或受父母的控制,并未接觸網絡,談不上成不成癮的問題;大部分學生正在使用電腦網絡,但沒有達到成癮的地步;還有小部分學生因家里很早就擁有電腦,并接上了網絡,在過早地享受到電腦網絡豐富多彩的虛擬世界的同時,也陷入其中不能自拔。班級中哪些學生已經網絡成癮,哪些學生有成癮的傾向,哪些學生還沒有成癮,作為班主任應做到心中有數。班主任在平時通過訪談調查對他們作詳細了解,并針對三個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相應的教育輔導措施。上網成癮的學生雖然人數較少,但因對網絡陷入較深,他們的心理與行為出現異常情況,當只靠班主任和學校的輔導教育不足以救治時,需及時轉介給附近的心理診所或心理咨詢專家進行治療。班主任的教育重點應是還沒有成癮或很有可能成癮的那些學生。班主任在平時通過多種途徑,采用各種方法,對他們加強輔導教育,引導他們合理使用電腦網絡,從而促進他們的健康發展。
四、利用四條渠道
開展輔導教育的途徑是很多的。受教育資源和教育條件的限制,班主任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取得顯著成效。但是,班主任至少可以通過以下四條教育渠道開展輔導教育,并取得一定的效果。一是舉行形式多樣的班團主題活動。充分利用每周一次的班團活動課時間,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二是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可開展與電腦網絡有關的活動,也可開展與電腦網絡無關但能轉移學生注意力、培養他們積極的心理品質的活動。三是學科中滲透網絡心理教育。各學科中或多或少地蘊含著電腦網絡方面的心理教育因素,班主任根據所任學科的特點,可充分挖掘和利用這些因素,將引導學生合理地使用電腦網絡有機地滲透其中。四是家校合作。已有研究表明,家庭環境的不健康和家庭教育方式的不當是導致青少年網絡成癮的原因之一。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家校聯系卡”、“家校通”(短信平臺)及其他渠道,經常與家長聯系,通過家校合作,引導學生合理使用電腦網絡。
五、采取五大策略
一是引導學生提高自我意識水平,促進其自我認同。提高學生的自我意識水平是引導學生合理使用電腦網絡的重要一環。班主任可以通過組織多種形式的輔導教育活動,引導他們正確認識網絡的利與弊,做到科學合理地使用。二是培養學生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班主任平時要加強對青少年學生人際關系的引導與教育。可通過開展各種活動,使他們懂得網絡中的人際關系無法取代現實的人際關系;通過創造人際交流的機會,鼓勵他們擴大人際交往范圍,使他們掌握人際溝通的技巧,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防止因現實生活中人際交往的失敗而從網絡中尋找成功和快樂。三是盡量滿足學生的適當需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人際氛圍,創造各種人際交流的機會,使他們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四是提供健康的網絡平臺與豐富優質的信息資源。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轉移他們的注意力,疏導壓抑過久的不良情緒,緩解過重的學習壓力,釋放過于旺盛的精力。五是積極與家長溝通與聯系,引導他們營造健康的家庭環境,掌握適當的教育方式。班主任應積極與家長溝通與聯系,引導他們營造健康的家庭環境,掌握適當的教育方式,對子女進行合情合理的教育。
總而言之,只要班主任堅持“沒有教不好的學生”的信念,遵循因勢利導與發展性原則,把握好三個教育層次,充分利用四條教育渠道,采取五大教育策略,持之以恒,堅持不懈,一定能取得預期的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昝玉林.青少年網絡成癮研究綜述[J].中國青年研究,2005,(7):70
(作者單位:浙江省諸暨市榮懷學校高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