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教學中采用自主討論法是優化化學教學的有效途徑,通過自主討論可以讓學生更好的獲取化學知識、深刻理解物質的變化規律。教師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有效實施自主討論法教學,需要確定討論的方式,明確討論的問題,組織好學生討論的過程,從而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關鍵詞】自主討論;化學教學;探究;交流
“自主討論法”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有計劃地參與自主討論完成學習內容的過程和方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多向交流,切磋琢磨,使學生求得對新的學習內容進入更加正確、系統、深刻的教學階段。在自主討論法的教學過程中,體現了現代學習方式的主動性、獨立性、體驗性、問題性等特征,始終伴隨著學生的思考、交流、嘗試、探討等自主探究活動,它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教師要積極思考自主討論法在化學教學過程中的有效實施,認真探討各個方面的策略,最大限度地發揮自主討論學習的效果和效率。
一、確定討論方式
“自主討論法”教學,始終伴隨著學生個體與學生個體、小組與小組、個體與群體、學生個體與老師、學生群體與教師之間的形式豐富的討論。從而不斷撞擊出思想的火花,不斷理清學生的學習思路,規范學生的操作行為,修正學生個體的錯誤認識。常見的方式有同桌討論、前后(4人)討論、小組討論和全班討論等多種方式,既可以單一使用,也可以交叉使用,多種方式的有機結合能起到更好的學習效果。教師在引導學生討論之前,首先要根據教學內容明確選擇討論的方式。
常用的分組討論可以使學生之間的水平差異得到互相補充,它多用于邊講邊實驗等課型。例如,碳酸鈉是鹽俗名叫純堿,許多同學不理解,常把碳酸鈉分為堿類。在講解碳酸鈉性質時,先讓學生帶著問題互相合作,進行了溶液酸堿性相關實驗的探索,通過分組討論得出結論。
全班討論多用于新授課的演示實驗中,要求教師也要以參加者的身份出現,通過實驗設置疑問展開討論。比如,在講解質量守恒定律時,做了白磷燃燒、氫氧化鈉溶液和硫酸銅溶液反應的演示實驗來驗證質量守恒定律,然后引導學生從原子本身的質量和反應前后的原子數目及元素種類等幾個方面去分析,得出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前后原子數目不變的結論,進而讓學生深刻理解了質量守恒定律的含義。
二、明確討論問題
在自主討論教學中,教材的涉及與應用是十分廣泛的,它包括從相關教材、化學實驗、圖表和文字資料、觀看錄像、課件、社會采訪、野外觀察中獲得的信息;可以通過實驗設計和動手實驗、觀摩實驗操作、課題研究、多媒體以及組織參觀、考察、社區服務等綜合實踐活動豐富課堂討論的內容。學生可以通過動手動腦、觀察和交流,推動著認知思維不斷向深度發展,認知結構不斷趨于完善。
教材應用的廣泛,不等于討論問題的泛濫。討論問題必須限定在課堂設定的教學目標范圍之內,討論的指向必須限定在學習目標的達成方向上。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把教學重點,難點、關鍵點設置成討論思考題,要求學生圍繞題目進行預習,以做好充分的準備,確保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這樣,學生在課前自學時有較強的目的性和針對性,課堂討論才會感到有的放矢,變被動為主動學習。這樣既保證了師生共同研究討論有關信息,在交流、思考與研究中彼此不斷受到啟發、發現并提出新的問題;同時學生在自主討論學習中,大家充分發表意見,自主解決發現的疑難或有價值的問題,并歸納得出結論。
例如,在學習《鎂和鋁的重要化合物》的內容時,學生產生疑問:鋁是一種比較活潑的金屬,加熱時甚至與水發生反應,鋁制的鍋、壺為什么卻可以用來燒水和煮飯?若用鋼絲球蘸取濃堿液擦拭鋁鍋上的污漬,這樣做合適嗎?新的問題激發了新的熱情和思考,學生自主討積極性高漲,思維活躍,不斷碰撞出新的火花,通過學生們的各抒己見的交流,迎刃而解了鎂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疑難問題,規律性的結論也運用到實際問題中去,有利于知識的創造和創新。
三、組織討論過程
自主討論教學,體現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平等參與關系。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變教為導,少教多導,努力給學生提供參與課堂教學的機會,以生為本,為學生創造個性發展的空間,實現由“教師”向“導師”轉變,為學生創設一種民主、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例如:在學習硫的氫化物和氧化物兩部分內容時,可以分別設計如下兩組討論題(其中在1-4問題中需要分析討論現象、原因和結論):
課堂上根據每組討論題的要求,師生一同進入問題情境,充當角色,參與討論,實現思維碰撞;期間教師引導學生設計各種反應實驗步驟和方案,并鼓勵學生積極動手操作,對實驗現象和原因進行了分析對比,討論解決了各種疑難問題等;同時教師在指導過程中有意整合學生的鮮明論點和錯誤觀點,收集一些典型案例,以備分析歸納之用。
學生在動手實驗和自主討論中,通過互動探究,完成了從認識到理解、逐層遞進的學習過程。更加深刻理解了H2S(可燃性、還原性、弱酸性和幾種硫化物的難溶性)和 SO2(氧化性、還原性、漂白性)的化學性質。
四、討論注意事項
1.討論問題要體現啟發性,注意題目的層次性和連貫性,題目難度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順序安排要與學生思維發展同步。
2.教師的評價要充分體現發展性和鼓勵性原則。對學生的討論、論證、闡述,應當多角度多層次地肯定其優點,既要對學生的見解給予分析,又要充分肯定正確意見,讓大家充分發表意見,使每個學生受到啟發和鼓勵,激發學生的進一步思考,提高學習的效率。
3.教師在討論中要注意發揮主導作用,避免放任自流與偏離主題。強調自主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主人的同時,教師必須把握教學的方向,嚴格管理和監督。
運用自主討論法的教學過程應該是一個有組織,有計劃,有反思的教學過程,是一個精細的教學實踐過程。學生在一次次地認知、質疑、理解、應用過程中,不斷掌握和鞏固知識、技能,對知識能夠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從而實現了由教師的教向學生獨立的學轉化。這種教學兼顧到不同層次學生的水平,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激發了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增強自信,盡顯個體智慧,達到“人人成功”的教學觀。
【參考文獻】
[1]曹秀華.對自主學習理念的認識與探討[J]. 教育探索. 2006(04)
[2]周斌.新課程背景下化學自主探究學習方式的構建[J].教學月刊(中學版下).2006(01)
[3]袁華.構建自主學習方式 促進學生主動發展[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5(06)
[4]陳德松.自主學習研究綜述[J].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5(02)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